管件连接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37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连接端结构,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管件之间通过坡面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坡面均由管件通过冲压而成,所述坡面的内侧和连接板的内侧分别向内设有翻边A和翻边B,所述坡面的两侧边沿、连接板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的两侧壁齐平。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件连接端结构,通过连接板和坡面均由管件通过冲压而成,由于连接板和管件为一体式结构,所以在保证连接板的强度的同时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坡面的两侧边沿、连接板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的两侧壁齐平而便于连接板的安装。

Pipe fittings connection end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fittings connection end structure, including a pipe piec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pipe,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pip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lope surface,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lope are all formed by the pipe through the pip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lope surfac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flanging A and a flanging B, respectively. Two sides of the slope surface and two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evenly aligned with the two sides of the pipe fittings. It is known from the above structure that the connecting end structure of the pipe fittings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formed by the stamping of the pipe fittings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lope surface. As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pipe are integrated structur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while ensuring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but also the side edge of the slope surface. The two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all flush with the two sides of the pipe fitting to facilitate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连接端结构
本技术涉及折叠床的
,具体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端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通过各种折叠结构可以进行折叠的床体。起初是为了方便收纳、周转输送和节省体积空间、存放方便而设计的;目前的折叠床从使用目的的角度出发有两种设计理念,一种仍然是为了方便收纳,而另一种则是为了躺卧舒适。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床基本上都是为了方便收纳进行设计制造的。但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为了躺卧舒适而设计的折叠床。这类折叠床即使折叠之后其体积仍不能明显缩小,而是根据人体的关节部位行折叠设计,从而使得床架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这类折叠床的床架折叠之后仍然是使用状态,即需要承受人体的重量,所以针对折叠床的床架中的一些连接件的强度要求较高。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考虑到折叠床的重量问题,连接件一般都是空心的管件。而管件端部相互连接的时候尤其是需要进行转动连接的时候,如果直接通过销轴将管件连接的话,连接处所需空间较大,而且由于管件具有一定厚度,所以对于销轴的两端而言会承受相反作用力而使销轴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管件连接的时候就需要额外固定连接板,然后连接板通过销轴进行连接。目前的连接板都是额外固定连接于管件的,不仅生产加工复杂、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后固定连接的工件其固定强度相较于一体式的而言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件连接端结构,通过连接件的作用,通过连接板和坡面均由管件通过冲压而成,由于连接板和管件为一体式结构,所以在保证连接板的强度的同时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坡面的两侧边沿、连接板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的两侧壁齐平而便于连接板的的安装;向内翻设的翻边与坡面或连接板贴合,从而提高了翻折处的强度;翻边B之间相互贴合,从而是连接板成为实心件,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板的连接强度;连接板的厚度小于等于管件厚度的一半,从而在连接板与其它连接件的连接,或者与其它另一根管件的连接板连接的时候,其连接处的总厚度不会超过管件厚度,保证连接处能够正常连接。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管件连接端结构,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管件之间通过坡面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坡面均由管件通过冲压而成,所述坡面的内侧和连接板的内侧分别向内设有翻边A和翻边B,所述坡面的两侧边沿、连接板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的两侧壁齐平。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A与坡面的内壁贴合,所述翻边B与连接板的内壁贴合。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位于上方的连接板的翻边B与位于下方的连接板的翻边B相互贴合。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位于连接板一侧的翻边B与位于连接板另一侧对应的翻边B贴合。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A以管件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B以管件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A向内凸起的深度沿着由管件向连接板的方向逐渐增加。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位于连接板与坡面连接处的所述翻边A向内凸起的深度与翻边B向内凸起的深度相等。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板的厚度小于等于管件的厚度的一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的管件连接端结构,通过连接板和坡面均由管件通过冲压而成,由于连接板和管件为一体式结构,所以在保证连接板的强度的同时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坡面的两侧边沿、连接板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的两侧壁齐平而便于连接板的的安装。第二、本技术的管件连接端结构,向内翻设的翻边与坡面或连接板贴合,从而提高了翻折处的强度。第三、本技术的管件连接端结构,翻边B之间相互贴合,从而是连接板成为实心件,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板的连接强度。第四、本技术的管件连接端结构,连接板的厚度小于等于管件厚度的一半,从而在连接板与其它连接件的连接,或者与其它另一根管件的连接板连接的时候,其连接处的总厚度不会超过管件厚度,保证连接处能够正常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可知,本技术包括管件1,所述管件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管件1之间通过坡面2连接,所述连接板3和坡面2均由管件1通过冲压而成,所述坡面2的内侧和连接板3的内侧分别向内设有翻边A4和翻边B5,所述坡面2的两侧边沿、连接板3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1的两侧壁齐平;所述翻边A4与坡面2的内壁贴合,所述翻边B5与连接板3的内壁贴合;位于上方的连接板3的翻边B5与位于下方的连接板3的翻边B5相互贴合;位于连接板3一侧的翻边B5与位于连接板3另一侧对应的翻边B5贴合;所述翻边A4以管件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所述翻边B5以管件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所述翻边A4向内凸起的深度沿着由管件1向连接板3的方向逐渐增加;位于连接板3与坡面2连接处的所述翻边A4向内凸起的深度与翻边B5向内凸起的深度相等;所述连接板3的厚度小于等于管件1的厚度的一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件连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件(1),所述管件(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管件(1)之间通过坡面(2)连接,所述连接板(3)和坡面(2)均由管件(1)通过冲压而成,所述坡面(2)的内侧和连接板(3)的内侧分别向内设有翻边A(4)和翻边B(5),所述坡面(2)的两侧边沿、连接板(3)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1)的两侧壁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管件连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件(1),所述管件(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管件(1)之间通过坡面(2)连接,所述连接板(3)和坡面(2)均由管件(1)通过冲压而成,所述坡面(2)的内侧和连接板(3)的内侧分别向内设有翻边A(4)和翻边B(5),所述坡面(2)的两侧边沿、连接板(3)的两侧边沿均与管件(1)的两侧壁齐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A(4)与坡面(2)的内壁贴合,所述翻边B(5)与连接板(3)的内壁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连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连接板(3)的翻边B(5)与位于下方的连接板(3)的翻边B(5)相互贴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连接端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卧尔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