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013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布移动式毛圈织机,即使在织造中改变织造条件时,也能防止经纱断纱等织造不良发生。在分别利用专用的电动驱动器(41、42)对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地经纱用的张力辊(7))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胸梁/布导辊(18))进行驱动的形式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中,不同步地驱动所述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电动驱动器(41)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电动驱动器(42),并对所述各电动驱动器(41、42)的至少一方,预先设定与多个织造条件中的各织造条件对应的驱动条件,以使两电动驱动器(41、42)的驱动差在各织造条件下的各织造中为不同的大小,在织造中织造条件改变时,改变一方或者两方的电动驱动器的驱动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布移动式毛圈织机中的毛圈的形成方法以及毛圈的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布移动式毛圈织机,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根据图11及其说明部分进行说明,记载有分别通过伺服电动机37、36驱动作为引导地经纱的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的导辊4、和作为引导织布的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的胸梁6。此外,记载有后罗拉4的动作控制中包括梭口补偿。所谓的梭口补偿是指对伴随开口运动的经纱的张力变化(升高)进行补偿。作为其他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有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2中的技术中,公开了不同步地对作为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的土布张力辊7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并记载有利用该结构可以对伴随经纱的开口运动的张力变化进行补正。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记载有“进行梭口补偿”,但是对其具体内容完全没有记载。此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对其构成进行具体说明的实施例,是通过被主轴驱动的凸轮机构对各起毛圈部件进行驱动的结构。因此,在该构成中,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方式(驱动量、驱动时刻以及驱动速度)的差对于两起毛圈部件的各移动总为一定。此时,在连续运转中,进行开口模式和纬纱密度等织造条件改变的织造时,不能够使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方式的差同时适合改变前和改变后的各织造条件的织造两方。其结果,配合一方的织造条件设定该驱动差时,在另一方的织造条件的织造中,容易成为产生经纱断纱等织造不良等状态。专利文献1特开平2-4733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725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一种布移动式毛圈织机中,特别是在一种分别利用专用的驱动器对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地经纱用的张力辊)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胸梁/布导辊)进行驱动的形式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中,即使在织造中改变织造条件,也能防止经纱断纱等织造不良发生。在上述目的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在一种分别利用专用的电动驱动器对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进行驱动的形式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中,不同步地驱动上述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电动驱动器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电动驱动器,并对上述各电动驱动器的至少一方,预先设定与多个织造条件中的各织造条件对应的多个驱动条件,以使该两电动驱动器的驱动差在各织造条件下的各织造中为不同的大小,在织造中织造条件改变时,改变一方或者两方的电动驱动器的驱动条件。专用的电动驱动器一般由伺服电动机构成,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可以电动控制驱动量的装置,可以使用任何型式。此外,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电动驱动器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电动驱动器的不同步驱动,不仅限于使驱动量不同,还可以通过使驱动时刻(驱动开始时刻、驱动结束时刻)不同,或者使速度模式(在前进限度和后退限度之间移动时的速度的模式)不同来实现。因此,电动驱动器的“驱动条件”包括驱动量、驱动时刻以及驱动速度。“织造条件”是由多个织造相关项目而设定的,而且该“织造相关项目”是指例如开口模式、织机转数、纬纱密度、纬纱种类、纬纱设定张力、布移动量(毛圈长度)、毛圈纬纱数等。而且“多个织造条件”是指使包含在这种织造条件中的多个织造相关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两个以上的织造条件。此外,本专利技术也作为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装置而构成。一种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装置,在具有用于驱动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的第一电动驱动器以及用于驱动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的第二电动驱动器、设定上述第一电动驱动器、第二电动驱动器的各驱动条件的驱动条件设定器、和根据上述驱动条件驱动器所设定的驱动条件对各电动驱动器进行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并通过以不同的驱动条件不同步地驱动上述第一电动驱动器和第二电动驱动器,而以不同的方式驱动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中,上述驱动条件设定器构成为可以对至少一方的电动驱动器设定多个驱动条件。使织机转数、纬纱密度、纬纱种类、布移动量以及毛圈纬纱数中至少一个不同而设定上述多个织造条件。此外,上述驱动条件也可以考虑开口模式、织机转数、纬纱密度以及纬纱种类中的至少两个而设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可以不同步地驱动第一电动驱动器和第二电动驱动器,以不同的驱动方式驱动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并且可以根据织造条件改变该两者的驱动方式的差(以下将驱动方式的差称为“驱动差”。),因而得到以下的作用和效果。(1)在织造中改变开口模式时,由于开口的面线和底线的平衡变得不同,因而起毛圈部件移动时经纱的张力状态伴随开口模式的改变而变化。在此情况下,以上述现有技术(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量的差为总为一定的技术)不能对应这种张力状态的变化。因此,不能适当地进行经纱的张力补正,作为其结果,经纱的张力降低,经纱的操作变差,产生伴随开口不良的引纬不良,或者经纱的张力变得过高,产生经纱断纱。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各开口模式预先设定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差、也就是两驱动器的驱动条件,由于可以根据开口模式的改变进行改变,因而即使伴随开口模式改变而经纱的张力状态产生变化,可以进行与此相应的张力补正,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2)通常,起毛圈部件的驱动时刻根据织机主轴的转动角度(曲柄角度)的设定。因此,该移动速度根据织机的转数而不同。即,在相同的主轴转动角度的范围内只移动相同量时,其移动速度当然因织机的转数不同而不同。如果这样移动速度变得不同,随之在两起毛圈部件反转时作用的惯性的大小也不同,对经纱的影响也不同。在织造中改变织机的转数时,如上所述,由于惯性给予经纱的影响发生变化,因而随之经纱的张力变得过高,或者变得过低,产生与上述开口模式的情况相同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给予两起毛圈部件驱动差而进行经纱的张力补正的同时,可以根据织机的转数来改变该驱动差,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发生。(3)使纬纱密度变高时,或者使纬纱密度相同但将引纬的纬纱改换成粗的纬纱时,如果不能得到与之相应的充分的经纱张力,则打纬性变差,而且织布的袋状变形现象(打纬后,织口伴随筘的后退而后退的现象)变大,在织布的质量上不优选。在现有技术中,在织造中如上所述改变纬纱密度或者纬纱种类时,如果将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差设定成可以得到适于改变前的纬纱密度等的经纱张力,则不能得到与改变后的纬纱密度等相应的经纱张力,存在不能适应于使用那样高密度或者粗的纬纱的织造的问题。为了在改变后也能得到充分的经纱张力,也考虑预先设定成在打纬时总是可以得到高张力。但是如果经纱的张力总是很高,随之由于打纬时的冲击,经纱断纱的可能性也高,因而不优选在打纬时总为高的张力。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将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差设定得适合各织造时刻的纬纱密度和纬纱种类,在尽可能地将发生纬纱切断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的同时,可以使之能够对应高密度的织造和使用粗的纬纱的织造等的改变。在改变经纱的设定张力的情况下,如现有技术那样,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差总为一定时,在改变前和改变后两种情况下,与上述的情况相同,打纬时得不到充分的经纱张力,打纬性变差,或者产生打纬时经纱张力处于总是很高的状态,经纱断纱的可能性变高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可以根据经纱的设定张力来设定两起毛圈部件的驱动差,因而与可以上述同样地有效防止这些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利用专用的电动驱动器(41、42)对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7)和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18)进行驱动的形式的布移动式毛圈织机(1)中,不同步地驱动所述卷取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电动驱动器(41)和送经侧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电动驱动器(42),并对所述各电动驱动器(41、42)的至少一方,预先设定与多个织造条件中的各织造条件对应的多个驱动条件,以使该两电动驱动器(41、42)的驱动差在各织造条件下的各织造中为不同的大小,在织造中织造条件改变时,改变一方或者两方的电动驱动器(41、42)的驱动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伴场秀树山本昭彦角田博
申请(专利权)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