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00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高容纳室的封闭性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第一连结体被设置为容纳体(20)的一部分,具有构成容纳室(20b)的一部分的底部(71a)和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71b)、(71c),第二连结体以在容纳室中、覆盖底部的第一立壁部和第二立壁部之间的方式形成,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73a),从覆盖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72a)朝向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73b),从覆盖第二立壁部(71c)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72b)朝向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73c),至少形成在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73d),至少形成在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第二突出部,由第二连结体从容纳室的内侧覆盖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accommodating components and the receiving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a receiving box for improving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a receiving chamber. The first link body is set as part of the accommodating body (20), having the bottom (71A)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vertical walls (71B) and (71c) that constitute a part of the chamber (20B) to form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between the first vertical wall and the second vertical walls in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and the hold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irst outburst (7 3a), the first end part (72A)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covering at least part of the first vertical wall is protruded toward the first vertical wall side; second outburst part (73B), from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72B) cover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second vertical wall (71c) to the second vertical wall side; the consistent through hole (73C) is formed at least at least. The first vertical wall part is inserted with a first protrusion part, and a second through hole (73D), at least formed at the second vertical wall and inserted with a second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covers the middle of the Kong Hedi two through hole from the inside of the accommodating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容纳有导电部件(电线等)等容纳对象物的多个容纳部件的收纳箱。该收纳箱被构成为多个容纳部件相互的连结构造体,包括用于使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容纳部件连结的连结构造。并且,该连结构造包括设置在一个容纳部件的第一连结体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容纳部件的第二连结体。这种收纳箱例如被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例如,第一连结体被设置为容纳容纳对象物的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具有构成该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在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分别形成:单臂可挠性片部,具有被两个狭缝夹住的可挠性;以及爪部,设置在该可挠性片部的底部侧的自由端。另一方面,第二连结体包括在容纳室中层叠在底部的片部。该片部被底部和各爪部夹住并且被卡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7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的连结构造中,在第一连结体和第二连结体被连结后,第一立壁部和第二立壁部的各自的狭缝还保持连通容纳室内外不变地被打开。因此,现有的连结构造很难提高容纳室的封闭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容纳室的封闭性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以及收纳箱。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结体,其设置在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容纳部件中的一个;第二连结体,其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个;以及保持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和所述第二连结体以相互间的连结状态保持,所述第一连结体是作为所述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而设置的,该容纳部件至少容纳作为容纳对象物的导电部件,所述第一连结体具有构成所述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在所述容纳室中将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立壁部与所述第二立壁部之间覆盖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二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连结体、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时,由所述第二连结体从所述容纳室的内侧覆盖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此处,优选地,包括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与所述第二连结体沿着被连结的两个所述容纳部件的排列方向,保持着连结状态在相互间相对移动的。另外,优选地,具有所述第一连结体的所述容纳部件包括:所述容纳体,经由容纳口容纳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及所述容纳对象物;以及盖体,封住所述容纳口,所述容纳体具有可挠性,该可挠性是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部能够分别将所述底部侧作为支点的挠曲,并且,将与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部的各自的所述底部侧相反侧的自由端之间的开口作为所述容纳口使用,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以所述第一连结体和所述第二连结体的连结状态被所述保持机构保持着的状态,分别将所述第一立壁部的所述自由端和所述第二立壁部的所述自由端卡止并且夹住的。另外,优选地,所述导电部件是对于并排的多个电池单体具有的两个电极端子中的一个和监视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池状态的电池监视单元电气连接的电线,或者/以及使检测所述电池单体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池监视单元的电线。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容纳部件,其至少容纳作为容纳对象物的导电部件;以及连结构造,其连结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所述容纳部件,所述连结构造包括:第一连结体,其设置在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所述容纳部件中的一个;第二连结体,其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个;以及保持机构,以相互间的连结状态保持所述第一连结体和所述第二连结体,所述第一连结体是作为容纳所述容纳对象物的所述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具有构成该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在所述容纳室中将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部之间覆盖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二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连结体、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时,由所述第二连结体从所述容纳室的内侧覆盖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通过该第二连结体和第一以及第二贯通孔的关系,从而能够缩小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容纳室内外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该容纳室的封闭性。并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收纳箱在连结对象的容纳部件之间包括像这样的连结构造,因此,能够获得与该连结构造相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以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局部地示出实施方式的收纳箱的俯视图。图2是以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局部地示出实施方式的收纳箱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收纳箱的安装对象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4是以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局部地示出第一容纳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以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局部地示出第一容纳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以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局部地示出第二容纳部件的俯视图。图7是以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局部地示出第二容纳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以盖体被关闭的状态局部地示出被连结的第一容纳部件和第二容纳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连结构造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连结构造的连结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连结构造的连结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连结构造的连结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的X1-X1线截面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X2-X2线截面图。图15是示出图12的X3-X3线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收纳箱10:容纳部件10A:第一容纳部件10B:第二容纳部件20:容纳体20a:容纳口20b:容纳室21:底部22:第一立壁部22a:自由端23:第二立壁部23a:自由端30:盖体50:保持机构70:连结构造71:第一连结体71a:底部71b:第一立壁部71b1:自由端71c:第二立壁部71c1:自由端72:第二连结体72a:第一端部72b:第二端部73:保持机构73a:第一突出部73b:第二突出部73c:第一贯通孔73d:第二贯通孔74:位置调整机构74a:被引导部74b:引导部75:弯曲抑制机构75a:第一卡止部75b:第二卡止部110:电池单体111:电极端子201:导电部件202:电子部件(温度检测装置)300:电池监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结体,其设置在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容纳部件中的一个;第二连结体,其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个;以及保持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和所述第二连结体以相互间的连结状态保持,所述第一连结体是作为所述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而设置的,该容纳部件至少容纳作为容纳对象物的导电部件,所述第一连结体具有构成所述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在所述容纳室中将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部之间覆盖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二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连结体、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时,由所述第二连结体从所述容纳室的内侧覆盖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0 JP 2016-2470761.一种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结体,其设置在成为连结对象的两个容纳部件中的一个;第二连结体,其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个;以及保持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和所述第二连结体以相互间的连结状态保持,所述第一连结体是作为所述容纳部件的容纳体的一部分而设置的,该容纳部件至少容纳作为容纳对象物的导电部件,所述第一连结体具有构成所述容纳对象物的容纳室的一部分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相互隔开间隔而直立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立壁部,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在所述容纳室中将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部之间覆盖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一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立壁部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其从将所述第二立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连结体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立壁部侧突出;第一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贯通孔,其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立壁部并且插入有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连结体、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时,由所述第二连结体从所述容纳室的内侧覆盖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一连结体与所述第二连结体沿着被连结的两个所述容纳部件的排列方向,保持着连结状态在相互间相对移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纳部件的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连结体的所述容纳部件包括:所述容纳体,经由容纳口容纳所述第二连结体以及所述容纳对象物;以及盖体,封住所述容纳口,所述容纳体具有可挠性,该可挠性是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部能够分别将所述底部侧作为支点的挠曲,并且将与所述第一立壁部和所述第二立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茂之益木秀人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