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936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用于连负载的两输出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锂电池的两端口B+端及B‑端、温度监控电路、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P+端分别连接B+端以及电池连接器,P‑端分别连接温度监控电路的一端以及电池连接器,P+端与P‑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温度监控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连接器,电池保护电路分别连B+端、B‑端以及P‑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通过锂电池保护芯片与充放电控制芯片配合,能对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过流的控制及保护,同时设置有温度监控电路,在内部升温超过预设值时,断开锂电池的使用,保证锂电池在智能手表上的使用安全。

A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for smart watch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thium-ion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 smart watch, including the two port P+ end of the load and the P end, the two port B+ end of the lithium battery, the B end, th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circuit, the battery connector and the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The P+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B+ end, the battery connector, and the P end. One end of th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circuit and the battery connector are connected respectively. The P+ end and the P end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first capacitor. The other end of th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battery connector. The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 end, the B end and the P end respectively. The lithium-ion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pplied to the smart watch is combined with the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hip and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 chip, and can control and protect the lithium battery through overcharge, overdischarge and overcurr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circuit is set up, and the lithium battery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use of lithium battery when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rise exceeds the preset value. The battery is safe to use on a smart w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
,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手表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随身工具之一,为了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现有的智能手表一般配备锂电池作为供电电源。而在锂电池的日常充电、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充和过放的情况。多次过充和过放会对锂电池造成永久性的损坏,而当锂电池损坏之后仍继续使用,容易导致锂电池发生爆炸,因而造成意外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用于连负载的两输出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锂电池的两端口B+端及B-端、温度监控电路、电池连接器以及电池保护电路;P+端分别连接B+端以及电池连接器;P-端分别连接温度监控电路的一端以及电池连接器;P+端与P-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温度监控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连接器;电池保护电路分别连B+端、B-端以及P-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温度监控电路包括一NTC电阻。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池连接器为BM29B连接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池保护电路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及充放电控制芯片;锂电池保护芯片为MM3721EL2RRE芯片;充放电控制芯片为EFC4612R-S-TR芯片;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B+端;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DD端与VSS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SS端连接B-端;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SS端通过第二电阻分别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的CS端及充放电控制芯片的S1端;第二电阻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电容;充放电控制芯片的S1端及S2端通过第四电容互相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的DO端与充放电控制芯片的G1端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的CO连接充放电控制芯片的G2端;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V-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充放电控制芯片的S2端连同时连接P-端。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通过锂电池保护芯片与充放电控制芯片配合,能有效对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过流的控制及保护,同时设置有温度监控电路,在内部升温超过预设值时,断开锂电池的使用,为锂电池提供保护,保证锂电池在智能手表上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实施例中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电路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用于连负载的两输出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锂电池的两端口B+端及B-端、温度监控电路1、电池连接器2、电池采样电路3以及电池保护电路4,其中电池采样电路3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连接器2为BM29B连接器,其具体六个引脚,通过连接器使锂电池与智能手表的控制系统连接,可优先加强锂电池的输出稳定性以及增加电池板的连接端口,使电池板的功能更加的丰富。连接时,P+端分别连接B+端以及电池连接器2的第1引脚及6引脚,P-端分别连接温度监控电路1的一端以及电池连接器2的第3引脚及4引脚,温度监控电路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连接器2的第2引脚及5引脚。P+端与P-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其中,第二电容C2用作P+端与P-端之间的防静电。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的同一端连接B+端,两者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保护电路4,电池保护电路4分别连B+端、B-端以及P-端。电池保护电路4通过第一电阻R1采集电路的电流从而实现对锂电池实现防止过流的保护,并且利用的第一电容C1进行滤波,保证采样过程精准性。具体的,温度监控电路1采用一NTC电阻,其中NTC电阻具有电阻值随温度增大而减小的特性,在本实施例中,将NTC电阻贴合于的锂电池设置,并且其一端通过电池连接器2的第2引脚或5引脚与智能手表的控制系统连接。具体的,电池保护电路4包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及充放电控制芯片U2。其中锂电池保护芯片U1为MM3721EL2RRE芯片,充放电控制芯片U2为EFC4612R-S-TR芯片。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VDD端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B+端,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VDD端与VSS端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其中第三电容C3用于滤波,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VSS端分别连接B-端及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的同一端,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CS端及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S1端同时连接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S1端及S2端通过第四电容C4互相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DO端与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G1端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CO连接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G2端,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V-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S2端连同时连接P-端。具体的,EFC4612R-S-TR芯片内部设置有两个MOS管V1及V2,并且MOS管V1及MOS管V2分别自带有二极管VD1及VD2,MOS管V1栅极与一双向瞬态二极管TVS1的一端作为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G1端,MOS管V1的源极与双向瞬态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作为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S1端,MOS管V2的栅极与双向瞬态二极管TVS2一端作为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G2端,MOS管V2的源极与双向瞬态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作为充放电控制芯片U2的S2端。本技术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时,锂电池的两端分别接入B+端和B-端之间,充电器以及负载分别接P+端和P-端之间,智能手表的控制系统连接连接器2。正常工作时,锂电池保护芯片U1的CO端及DO端均输出高电平,此时充放电控制芯片U2内的两个MOS管V1及V2导通,此时锂电池可自由的进行充放电,充电时,电流由B+端和B-端之输入至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负载的两输出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锂电池的两端口B+端及B‑端、温度监控电路(1)、电池连接器(2)、电池采样电路(3)以及电池保护电路(4);所述电池采样电路(3)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所述P+端分别连接所述B+端以及电池连接器(2);所述P‑端分别连接温度监控电路(1)的一端以及电池连接器(2);所述温度监控电路(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连接器(2);所述P+端与P‑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的同一端连接所述B+端,两者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4);所述电池保护电路(4)分别连所述B+端、B‑端以及P‑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负载的两输出端口P+端及P-端、用于连接锂电池的两端口B+端及B-端、温度监控电路(1)、电池连接器(2)、电池采样电路(3)以及电池保护电路(4);所述电池采样电路(3)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所述P+端分别连接所述B+端以及电池连接器(2);所述P-端分别连接温度监控电路(1)的一端以及电池连接器(2);所述温度监控电路(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连接器(2);所述P+端与P-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的同一端连接所述B+端,两者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4);所述电池保护电路(4)分别连所述B+端、B-端以及P-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电路(1)包括一NTC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器(2)为BM29B连接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智能手表的锂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民会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