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96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工程柱主体,所述工程柱主体上方连接承重台,所述承重台上方设有顶转盘,所述工程柱主体内部中心设有旋杆,所述顶转盘与旋杆上方顶部连接,所述工程柱主体外侧包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工程柱主体之间设有导泥腔,所述工程柱主体下方与架重头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旋杆下方在架重头内的部分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在架重头内的一侧设有挡块,在架重头外的一侧设有锥头,该发明专利技术支撑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工程柱主体,支撑台,支撑柱,架重头以及支撑杆上面,并且在导入工程柱时,下方的泥土由导泥腔导入,再由排泥管排出,减少人工和耗时,操作简单,承重效果显而易见。

A kind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p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engineering pile,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a project column,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load-bearing table above the main body of the engineering column, and a top turntable above the load-bearing table. A rotating rod is provided in the inner center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lumn, the top disc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rotating rod,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project column is covered with a sludge pipe,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lumn is covered with a mud pipe. A dredging cha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ludge pipe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lumn. The underneath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by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gear is provided on the part of the weight head below the screw rod, the gear is connected with a bearing rod, and the bearing rod has a block on one side of the heavy head and one outside the heavy head. The support effect is embodied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engineering column, the support table, the support column, the frame weight head and the support rod, and the soil below is imported from the dredging chamber and then discharged by the sludge tube when the engineering column is imported, which reduces the manual and time-consuming,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the bearing effect is obvi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桩。
技术介绍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低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合桩基础,桩基础施工中地面打孔和扩径是重要的工序,尤其是扩径,它直接影响桩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现有桩基础施工用的扩径钻头均是采用单层钻头扩径或斜面钻齿扩径,扩径效率较低,扩径后的孔壁质量差,影响后续施工。现有的一些扩径钻头虽然提高了扩径效果,但仍不能满足施工的需求。传统的土木工程桩的建造方法一般为先在地面挖出建桩空间,然后安装钢筋和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施工时间长、复杂,桩成型之后要拆模,并且要等待混凝土硬化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地上施工。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如施工空间狭窄或要求短时间内完工的情况,组合桩更具优势。这种组合桩的目的在于解决桩子实施难度大、强度低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长条形的大型柱子,恐怕在施工中也有难度,因为柱子太重需要用到大型起重设备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工程柱主体,所述工程柱主体上方连接承重台,所述承重台上方设有顶转盘,所述工程柱主体内部中心设有旋杆,所述顶转盘与旋杆上方顶部连接,所述工程柱主体外侧包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工程柱主体之间设有导泥腔,所述工程柱主体下方与架重头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旋杆下方在架重头内的部分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在架重头内的一侧设有挡块,在架重头外的一侧设有锥头。优选的,所述顶转盘与所述旋杆的顶端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在工程柱主体与架重架之间呈环绕式分布固定。优选的,所述承重杆交替分布在齿轮的两侧。优选的,所述锥头为金刚石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支撑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工程柱主体,支撑台,支撑柱,架重头以及支撑杆上面,可以通过顶转盘旋转旋杆带动齿轮使得支撑杆伸出插入泥土,将工程柱承受的压力分担给地面,同时锥柱形的架重头使得工程柱更加容易放入地面,并且在导入工程柱时,下方的泥土由导泥腔导入,再由排泥管排出,减少人工和耗时,操作简单,承重效果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转盘,2-承重台,3-排泥管,4-导泥腔,5-工程柱主体,6-支撑柱,7-架重头,8-齿轮,9-承重杆,10-挡块,11-锥头,12-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工程柱主体5,所述工程柱主体5上方连接承重台2,所述承重台2上方设有顶转盘1,所述工程柱主体5内部中心设有旋杆12,所述顶转盘1与旋杆12上方顶部连接,所述工程柱主体5外侧包有排泥管3,所述排泥管3与工程柱主体5之间设有导泥腔4,所述工程柱主体5下方与架重头7之间通过支撑柱6固定连接,所述旋杆12下方在架重头7内的部分上设有齿轮8,所述齿轮8连接有承重杆9,所述承重杆9在架重头7内的一侧设有挡块10,在架重头7外的一侧设有锥头11。所述顶转盘1与所述旋杆12的顶端为可拆卸连接,当工程桩放入地面后并且位置确定,此时承重杆9以及全部从架重头7内伸出,这时拆卸掉定转盘。所述支撑柱6在工程柱主体5与架重头7之间呈环绕式分布固定,使得承重更加稳定和高效。所述承重杆9交替分布在齿轮8的两侧,当旋转顶转盘使得架重头7两侧的承重杆9能够同时收缩或伸出。所述锥头11为金刚石锥头,使得锥头11更加容易的刺入地里,承重杆9能够有效伸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开始旋转顶转盘1使得支撑杆9处于架中头7内,然后将顶转盘1卸下,当工程柱被打入泥土中时,泥土由导泥腔4导入,由排泥管排出,当工程柱被打入指定位置后,将顶转盘1装上旋转旋杆12带动齿轮8使得支撑杆9从架重头7中伸出直到被挡块10挡住,这时将顶转盘1卸下,工程柱固定完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工程柱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柱主体(5)上方连接承重台(2),所述承重台(2)上方设有顶转盘(1),所述工程柱主体(5)内部中心设有旋杆(12),所述顶转盘(1)与旋杆(12)上方顶部连接,所述工程柱主体(5)外侧包有排泥管(3),所述排泥管(3)与工程柱主体(5)之间设有导泥腔(4),所述工程柱主体(5)下方与架重头(7)之间通过支撑柱(6)固定连接,所述旋杆(12)下方在架重头(7)内的部分上设有齿轮(8),所述齿轮(8)连接有承重杆(9),所述承重杆(9)在架重头(7)内的一侧设有挡块(10),在架重头(7)外的一侧设有锥头(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工程柱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柱主体(5)上方连接承重台(2),所述承重台(2)上方设有顶转盘(1),所述工程柱主体(5)内部中心设有旋杆(12),所述顶转盘(1)与旋杆(12)上方顶部连接,所述工程柱主体(5)外侧包有排泥管(3),所述排泥管(3)与工程柱主体(5)之间设有导泥腔(4),所述工程柱主体(5)下方与架重头(7)之间通过支撑柱(6)固定连接,所述旋杆(12)下方在架重头(7)内的部分上设有齿轮(8),所述齿轮(8)连接有承重杆(9),所述承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