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8849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性能研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通过制备一种适用于玻璃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阻隔太阳光中多余的热辐射,达到降温的目的,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5‑0.28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该涂膜在可见光区具有高和低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几乎没有吸收,对太阳光辐射有极好的阻隔作用,在近红外区具有低透光率,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削减了大部分的红外线和绝大部分的紫外线,可见光透过率达到78%以上、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9.5%、红外阻隔率达88%,可以满足不同隔热效果和透光效果要求,应用面广。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transmittance of ultraviolet light in glas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lass 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transmittance of glass ultraviolet light. By preparing a modified acrylic resin coating suitable for glass, the superfluous heat radiation in the solar light is blocked and the purpose of cooling is reached, and a layer of 0.25 thickness and 0.28 millimeter is coated on the ordinary glass. Acrylic resin coating, which has high and low reflectivity in the visible light area, has almost no absorption in the visible region, has an excellent barrier effect on the solar radiation, has low transmittance in the near infrared region, and reduces most of the infrared and most of the ultraviolet light without affecting the light. Over 78%, UV shielding rate of 99.5% and infrared barrier ratio of 88%,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heat insulation effect and light transmittance effect, are widely appl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研发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有玻璃形成体、玻璃调整物和玻璃中间体,其余为辅助原料。主要原料指引入玻璃形成网络的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和网络外氧化物,辅助原料包括澄清剂、助熔剂、乳浊剂、着色剂、脱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玻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对酸碱盐及化学试剂盒气体都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长期遭受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也能导致变质和破坏,如玻璃的风化和发霉都会导致外观破坏和透光性能降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民用建筑所使用的普通玻璃起不到很好的保温或隔热作用,因为普通玻璃在透过可见光的同时,也传输太阳能近红外辐射和物体远红外线辐射。显然,减少门窗特别是玻璃的传热问题已经成为玻璃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通过制备一种适用于玻璃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阻隔太阳光中多余的热辐射,达到降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5-0.28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88-92份、丙烯酸丁酯54-60份、丙烯酸乙酯35-40份、甲基丙烯酸30-35份、丙烯酸25-30份、偶氮二异丁腈23-25份、无水乙醇56-60份、硅烷偶联剂4-5份、引发剂3-4份、助剂6-8份、纳米分散液10-12份、水45-55份,该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温度设定为90-95℃,控制转速在300-320转/分钟之间,首先将引发剂提纯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单体混合,加入乙醇搅匀投入到烧瓶中,升温至回流温度;(2)将纳米分散液加入到滴液漏斗,将滴液漏斗安装到反应装置中,控制滴加速度为70-80滴/分钟,滴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至1400-1600转/分钟,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硅烷偶联剂继续保温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四口烧瓶,冷却;(3)将剩余原料加入到冷却液中,磁力搅拌30-40分钟,混合充分后均匀涂覆在玻璃片基上,并在室温下静置1.5-2.0小时,然后转移到烘箱,在80-100℃下烘干4-6小时,使涂膜固化实干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酞、过氧化而异甲苯、偶氮二异丁腈按照5-6:4-5:2-3:1.0-1.5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所述引发剂的提纯方法是在80-90℃下加热回流2-3小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3)涂层涂覆前用酒精擦拭玻璃表面,彻底清除玻璃表面灰尘及污垢,取出用清水洗净,用蒸馏水擦洗后烘干。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纳米分散液是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至丙三醇中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与丙三醇的质量比为1:40-45。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现有玻璃紫外光透过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通过制备一种适用于玻璃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阻隔太阳光中多余的热辐射,达到降温的目的,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5-0.28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该涂膜在可见光区具有高和低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几乎没有吸收,对太阳光辐射有极好的阻隔作用,在近红外区具有低透光率,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削减了大部分的红外线和绝大部分的紫外线,可见光透过率达到78%以上、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9.5%、红外阻隔率达88%,可以满足不同隔热效果和透光效果要求,应用面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5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88份、丙烯酸丁酯54份、丙烯酸乙酯35份、甲基丙烯酸30份、丙烯酸25份、偶氮二异丁腈23份、无水乙醇56份、硅烷偶联剂4份、引发剂3份、助剂6份、纳米分散液10份、水45份,该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温度设定为90℃,控制转速在300-320转/分钟之间,首先将引发剂提纯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单体混合,加入乙醇搅匀投入到烧瓶中,升温至回流温度;(2)将纳米分散液加入到滴液漏斗,将滴液漏斗安装到反应装置中,控制滴加速度为70滴/分钟,滴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至1400转/分钟,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硅烷偶联剂继续保温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四口烧瓶,冷却;(3)将剩余原料加入到冷却液中,磁力搅拌30分钟,混合充分后均匀涂覆在玻璃片基上,并在室温下静置1.5小时,然后转移到烘箱,在80℃下烘干4小时,使涂膜固化实干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引发剂是由过氧化苯甲酞、过氧化而异甲苯、偶氮二异丁腈按照5:4:2:1.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所述引发剂的提纯方法是在80℃下加热回流2小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3)涂层涂覆前用酒精擦拭玻璃表面,彻底清除玻璃表面灰尘及污垢,取出用清水洗净,用蒸馏水擦洗后烘干。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纳米分散液是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至丙三醇中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与丙三醇的质量比为1:40。实施例2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6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90份、丙烯酸丁酯56份、丙烯酸乙酯38份、甲基丙烯酸33份、丙烯酸28份、偶氮二异丁腈24份、无水乙醇58份、硅烷偶联剂4.5份、引发剂3.5份、助剂7份、纳米分散液11份、水50份,该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温度设定为93℃,控制转速在300-320转/分钟之间,首先将引发剂提纯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单体混合,加入乙醇搅匀投入到烧瓶中,升温至回流温度;(2)将纳米分散液加入到滴液漏斗,将滴液漏斗安装到反应装置中,控制滴加速度为75滴/分钟,滴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至1500转/分钟,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硅烷偶联剂继续保温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四口烧瓶,冷却;(3)将剩余原料加入到冷却液中,磁力搅拌35分钟,混合充分后均匀涂覆在玻璃片基上,并在室温下静置1.8小时,然后转移到烘箱,在90℃下烘干5小时,使涂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5‑0.28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88‑92份、丙烯酸丁酯54‑60份、丙烯酸乙酯35‑40份、甲基丙烯酸30‑35份、丙烯酸25‑30份、偶氮二异丁腈23‑25份、无水乙醇56‑60份、硅烷偶联剂4‑5份、引发剂3‑4份、助剂6‑8份、纳米分散液10‑12份、水45‑55份,该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温度设定为90‑95℃,控制转速在300‑320转/分钟之间,首先将引发剂提纯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单体混合,加入乙醇搅匀投入到烧瓶中,升温至回流温度;(2)将纳米分散液加入到滴液漏斗,将滴液漏斗安装到反应装置中,控制滴加速度为70‑80滴/分钟,滴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至1400‑1600转/分钟,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硅烷偶联剂继续保温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四口烧瓶,冷却;(3)将剩余原料加入到冷却液中,磁力搅拌30‑40分钟,混合充分后均匀涂覆在玻璃片基上,并在室温下静置1.5‑2.0小时,然后转移到烘箱,在80‑100℃下烘干4‑6小时,使涂膜固化实干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玻璃紫外光透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普通玻璃上涂覆一层厚度为0.25-0.28毫米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88-92份、丙烯酸丁酯54-60份、丙烯酸乙酯35-40份、甲基丙烯酸30-35份、丙烯酸25-30份、偶氮二异丁腈23-25份、无水乙醇56-60份、硅烷偶联剂4-5份、引发剂3-4份、助剂6-8份、纳米分散液10-12份、水45-55份,该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温度设定为90-95℃,控制转速在300-320转/分钟之间,首先将引发剂提纯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单体混合,加入乙醇搅匀投入到烧瓶中,升温至回流温度;(2)将纳米分散液加入到滴液漏斗,将滴液漏斗安装到反应装置中,控制滴加速度为70-80滴/分钟,滴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至1400-1600转/分钟,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硅烷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业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杜氏高科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