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866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属无梭织带机和单片机应用技术领域,以8031单片机和控制程序为中枢,控制程序和织带花型数据分别储存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中,能对16至32根经纱进行提花控制,用大宗电子元器件装制,有控制线路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性好和容量大的优点,特别适合与无梭织带机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属纺织方面的无梭织带机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单片机应用
电子提花控制系统(ELS)旨在用来控制无梭织带机的提花执行机构的开口运动,使经纱按所需规律作上下升降运动。1983年瑞士Jakob Mueller公司推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该系统虽能完成上述任务,但仍有下列缺陷采用早期的单板机控制线路,线路结构复杂,元器件多,通用性差,不易维护保养,提花花型数据的记录媒体为E2PROM,成本较高;输出线路最多为28路,容量偏小。本专利技术旨在推出一种没有
技术介绍
缺陷的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一根经纱的提花开口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和1′是电磁铁,2和2′是撑爪,3和3′是推簧,4和4′是竖针,5和5′是拉刀,6是滑轮组,7是综线,8和8′是回综拉簧,和9是经纱。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子提花控制系统的硬件框图,其中10是8031单片机,11是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2是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3是地址锁存器,14是缓冲器/锁存器(1),15是反相器(1),16是发光管(LED)显示排,17是反相器(2),18是电流放大器,19是电磁铁组,20是缓冲器/锁存器(2),21是BCD译码电路,22是BCD码显示器(四位),23是主轴同步信号传感器(接近开关),24是光电耦合器,25是施密特触发器,26是纬纱序号调整按键,和27是与门电路。图3(a)和(b)是控制电路(硬件)的原理图。图4是控制电路(硬件)的线路板外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子提花控制系统的软件的主程序的流程框图,其中28是控制复位,29是所有电磁铁得电,30是BCD码显示器显示0001,31是指向花型数据第一纬,32是打开中断,33是综平标志,34是关闭中断,35是显示本纬序号,36是读送本纬花型数据,37是花型数据进一纬,和38是纬纱序号超界标志。图6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子提花控制系统的软件的纬纱序号调整按键中断服务子程序的流程框图,其中39是延迟10ms,40是按键识别,41是D+键识别,42是花型数据进一纬,43是纬纱序号超界标志,44是纬纱序号指向第一纬,45是D键识别,46是D-键识别,47是花型数据退一纬,48是纬纱序号超界标志,49是指向末纬,50是输出花型数据,51是显示纬纱序号,52是键松开识别,和53是返回主程序。图7是一种与字符W相象的织带提花花型的花型组织图。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主要由电磁铁1和1′,撑爪2和2′,推簧3和3′,竖针4和4′,拉刀5和5′,滑轮组6,综线7,回综拉簧8和8′各十六套,8031单片机10,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地址锁存器13,缓冲器/锁存器(1)14,反相器(1)15,发光管(LED)显示排16,反相器(2)17,电流放大器18,电磁铁组19,缓冲器/锁存器(2)20,BCD译码电路21,BCD码显示器(四位)22,主轴同步信号传感器(接近开关)23,光电耦合器24,施密特触发器25,纬纱序号调整按键26,和与门电路27组成。可分成二部分提花开口执行机构(由十六套标号为1~8和1′~8′的另件组成)和控制电路(由标号为10~27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的型号为2764,地址锁存器13的型号是LS373,缓冲器/锁存器(1)14和缓冲器/锁存器(2)20的型号是LS377,反相器(1)15和反相器(2)17的型号是LS06,发光管(LED)显示排16的型号是LBD1001G,电流放大器18的型号是MC1413,BCD译码电路21的型号是LS49,BCD码显示器(四位)22的型号是LTS547RF,主轴同步信号传感器(接近开关)23的型号是LJ12A3-4-Z/AYS,光电耦合器24的型号是4N25,施密特发器25的型号是LS14,纬纱序号调整按键26是1x1按键开关,与门电路27的型号是LS11。电路连接。地址线连接,8031单片机10的PO口(BUS)与地址锁存器13的输入口D1~D8连接,该锁存器的输出口Q1~Q8与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的低位地址线AO~A7连接,地址锁存器13的输出线Q1~Q6分别与缓冲器/锁存器(1)14和缓冲器/锁存器(2)20的片选线G连接,数据线连接,8031单片机10的PO口(BUS)分别与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和缓冲器/锁存器(1)14、缓冲器/锁存器(2)20的数据输入口D1~D8连接,缓冲器/锁存器(1)14的四片LS377芯片的输出口Q1~Q8分别与反相器(1)15的六片LS06芯片的输入口的A1~A6连接,反相器(1)15的六片LS06芯片的输出口一方面分别与反相器(2)17的六片LS06芯片的输入口的A1~A6连接,另一方面分别与发光管(LED)显示排16的负端连接,反相器(2)17的六片LS06芯片的输出口的Y1~Y6分别与电流放大器18的五片MC1413芯片的输入口IN1~7连接,电流放大器18的五片MC1413芯片的输出口OUT1~7与电磁铁组19连接,缓冲器/锁存器(2)20的二片LS377芯片的输出口的低四位Q1~Q4和高四位Q5~Q8分别与BCD译码电路21的四片LS49芯片的输入端ABCD连接,BCD译码电路21的四片LS49芯片的输出端a~g分别与BCD码显示器(四位)22的对应笔划连接,主轴同步信号传感器(接近开关)23的二只PS1和PS2的一端分别经电阻接至+15伏,另一端分别与光电耦合器24的二片4N25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光电耦合器24的二片4N25芯片的输出端一方面分别经电阻接至+5伏,另一方面分别与施密特触发器25的输入端A1和A2连接,施密特触发器25的输出端Y1和Y2分别与8031单片机10的P1口的P13和P14连接,纬纱序号调整按键26的三只按键开关(D+,D和D-)一方面分别与8031单片机10的P1口的P10,P11和P12连接,另一方面分别与门电路27的输入端C,B和A连接,与门电路27的输出端Y2与8031单片机10的P1口的INTO(P32)连接,控制线连接,8031单片机10的程序选通信号线PSEN(P29)与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的输出使能线OE连接,8031单片机10的读信号线RD(P37)与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的输出使能线OE连接,8031单片机10的地址锁存信号线ALE(P30)与地址锁存器13的门控端线G连接,8031单片机10的写信号线WR(P36)分别与缓冲器/锁存器(1)14和缓冲器/锁存器(2)20的各芯片LS377的时钟端线CLK连接,8031单片机10的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输入端EA(P31),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的片选端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无梭织带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主要包含电磁铁1和1′,撑爪2和2′,推簧3和3′,竖针4和4′,拉刀5和5′,滑轮组6,综线7,回综拉簧8和8′各十六套,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8031单片机10,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地址锁存器13,缓冲器/锁存器(1)14,反相器(1)15,发光管(LED)显示排16,反相器(2)17,电流放大器18,电磁铁组19,缓冲器/锁存器(2)20,BCD译码电路21,BCD码显示器(四位)22,主轴同步信号传感器(接近开关)23,光电耦合器24,施密特触发器25,纬纱序号调整按键26,和与门电路27组成,可分成二部分:提花开口执行机构(由十六套标号为1~8和1′~8′的另件组成)和控制电路(由标号为10~27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的型号为2764,地址锁存器13的型号是LS373,缓冲器/锁存器(1)14和缓冲器/锁存器(2)20的型号是LS377,反相器(1)15和反相器(2)17的型号是LS06,发光管(LED)显示排16的型号是LBD1001G,电流放大器18的型号是MC1413,BCD译码电路21的型号是LS49,BCD码显示器(四位)22的型号是LTS547RF,主轴同步信号传感器(接近开关)23的型号是LJ12A3-4-Z/AYS,光电耦合器24的型号是4N25,施密特发器25的型号是LS14,纬纱序号调整按键26是1×1按键开关,与门电路27的型号是LS11,电路连接,8031单片机10的PO口(BUS)与地址锁存器13的输入口D1~D8连接,该锁存器的输出口Q1~Q8与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的低位地址线A0~A7连接,地址锁存器13的输出线Q1~Q6分别与缓冲器/锁存器(1)14和缓冲器/锁存器(2)20的片选线G连接,8031单片机10的PO口(BUS)分别与可编程只读存储器(1)(EPROM(1))11、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EPROM(2))12和缓冲器/锁存器(1)14、缓冲器/锁存器(2)20的数据输入口D1~D8连接,缓冲器/锁存器(1)14的四片LS377芯片的输出口Q1~Q8分别与反相器(1)15的六片LS0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安张志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