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拼式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65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拼式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铰接有合页,且第一隔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有弹簧,弹簧的顶端焊接有柱形块,且第二隔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柱形槽,柱形块的顶部延伸至柱形槽内并与柱形槽相卡装,且两个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长方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通过弹簧和柱形块,方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展开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槽和滑块,方便柱形块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

A pair of collage baff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ir of collage baffles, including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above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are hinged with a hinge,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partition is provided with two symmetrical rectangular grooves, and a connection block is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inner wall of the rectangular groove, and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connected. The top welding has a spring, the top of the spring is welded with a column shaped block,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partition has two symmetrical column grooves. The top of the column block extends to the column slot and is stuck with the cylindrical groov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two rectangular grooves is open on one side of the inner wa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Through the spring and the column block,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to be fix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ovement of the column block is convenient through the fixed slot and slide block, an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are easy to be spelled, and the occupied area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拼式隔板
本技术涉及钢帘线运输和使用
,尤其涉及一种对拼式隔板。
技术介绍
对拼式隔板主要用于汽车轮胎用钢丝,即钢帘线的运输以及自动化设备,是近20年内新兴的一个行业,针对现钢线帘出口到较远和气温低于20℃以下的地区,盛装钢帘线的隔板不便于对拼,占用面积大,严重的影响到了钢帘线的运输,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对拼式隔板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对拼式隔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拼式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铰接有合页,且第一隔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焊接有柱形块,且第二隔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柱形槽,所述柱形块的顶部延伸至柱形槽内并与柱形槽相卡装,且两个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长方形通孔,两个柱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与长方形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第一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一把手,两个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还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位于长方形通孔的下方,且两个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移动杆,两个第二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二把手,且两个矩形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与柱形块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和放置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滑槽,且连接块的底部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规格相同,且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设有防滑螺纹。优选的,所述柱形槽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且柱形块与第一密封圈的内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且柱形块与第二密封圈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柱形块与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柱形块与放置槽相适配。优选的,两个第二移动杆对称设置,且第二移动杆与移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合页、矩形槽、连接块、弹簧、柱形块、柱形槽、长方形通孔和第一移动杆相配合,方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展开固定,通过第一把手、移动孔、第二移动杆、第二把手、放置槽、固定槽、滑块和滑槽相配合,方便柱形块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通过弹簧和柱形块,方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展开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槽和滑块,方便柱形块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拼式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对拼式隔板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合页、4矩形槽、5连接块、6弹簧、7柱形块、8柱形槽、9长方形通孔、10第一移动杆、11第一把手、12移动孔、13第二移动杆、14第二把手、15放置槽、16固定槽、17滑块、18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对拼式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和位于第一隔板1上方的第二隔板2,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之间铰接有合页3,且第一隔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4,矩形槽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的顶部焊接有弹簧6,弹簧6的顶端焊接有柱形块7,且第二隔板2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柱形槽8,柱形块7的顶部延伸至柱形槽8内并与柱形槽8相卡装,且两个矩形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长方形通孔9,两个柱形块7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一移动杆10,第一移动杆10与长方形通孔9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第一移动杆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1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一把手11,两个矩形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还开设有移动孔12,移动孔12位于长方形通孔9的下方,且两个连接块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移动杆13,两个第二移动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1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二把手14,且两个矩形槽4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15,放置槽15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6,且固定槽16与柱形块7相适配,通过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合页3、矩形槽4、连接块5、弹簧6、柱形块7、柱形槽8、长方形通孔9和第一移动杆10相配合,方便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展开固定,通过第一把手11、移动孔12、第二移动杆13、第二把手14、放置槽15、固定槽16、滑块17和滑槽18相配合,方便柱形块7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通过弹簧6和柱形块7,方便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展开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槽16和滑块17,方便柱形块7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本技术中,矩形槽4的底部内壁上和放置槽1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滑槽18,且连接块5的底部焊接有滑块17,滑块17与滑槽18滑动连接,第一把手11和第二把手14的规格相同,且第一把手11和第二把手14上均设有防滑螺纹,柱形槽8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且柱形块7与第一密封圈的内侧滑动连接,固定槽16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且柱形块7与第二密封圈相配合,柱形块7与矩形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柱形块7与放置槽15相适配,两个第二移动杆13对称设置,且第二移动杆13与移动孔12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合页3、矩形槽4、连接块5、弹簧6、柱形块7、柱形槽8、长方形通孔9和第一移动杆10相配合,方便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展开固定,通过第一把手11、移动孔12、第二移动杆13、第二把手14、放置槽15、固定槽16、滑块17和滑槽18相配合,方便柱形块7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通过弹簧6和柱形块7,方便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展开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槽16和滑块17,方便柱形块7的移动,便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工作原理:当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需要对拼时,推动第一把手11,第一把手11带动第一移动杆10进行移动,使得第一移动杆10在长方形通孔9的内壁上进行滑动,第一移动杆10带动柱形块7进行移动,使得柱形块7从柱形槽8内脱离,柱形块7挤压弹簧6,且柱形块7在矩形槽4的内壁上进行滑动,当柱形块7移动至固定槽16的下方时,同时推动第二把手14,第二把手14带动第二移动杆13进行移动,使得第二移动杆13在移动孔12的内壁上进行滑动,第二移动杆13带动连接块5进行移动,使得连接块5通过滑块17在滑槽18内进行滑动,当连接块5移动至放置槽15内时,弹簧6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柱形块7进行移动,使得柱形块7卡入固定槽16内,便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对拼,减少占用面积,提高了钢帘线的运输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拼式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和位于第一隔板(1)上方的第二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之间铰接有合页(3),且第一隔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4),所述矩形槽(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的顶部焊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顶端焊接有柱形块(7),且第二隔板(2)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柱形槽(8),所述柱形块(7)的顶部延伸至柱形槽(8)内并与柱形槽(8)相卡装,且两个矩形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长方形通孔(9),两个柱形块(7)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一移动杆(10),所述第一移动杆(10)与长方形通孔(9)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第一移动杆(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1)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一把手(11),两个矩形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还开设有移动孔(12),所述移动孔(12)位于长方形通孔(9)的下方,且两个连接块(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移动杆(13),两个第二移动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1)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二把手(14),且两个矩形槽(4)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6),且固定槽(16)与柱形块(7)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拼式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和位于第一隔板(1)上方的第二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之间铰接有合页(3),且第一隔板(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4),所述矩形槽(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的顶部焊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顶端焊接有柱形块(7),且第二隔板(2)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柱形槽(8),所述柱形块(7)的顶部延伸至柱形槽(8)内并与柱形槽(8)相卡装,且两个矩形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长方形通孔(9),两个柱形块(7)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第一移动杆(10),所述第一移动杆(10)与长方形通孔(9)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第一移动杆(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1)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一把手(11),两个矩形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还开设有移动孔(12),所述移动孔(12)位于长方形通孔(9)的下方,且两个连接块(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移动杆(13),两个第二移动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隔板(1)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二把手(14),且两个矩形槽(4)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华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