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42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包括主对接车、副对接车及车体对接紧固装置。主对接车由主车车架、第一舱段承载系统和姿态调整系统、第二舱段承载系统及车体对接装置构成,副对接车由副车车架、姿态调整系统、第三舱段承载系统、第四舱段承载系统及车体对接装置构成。其中第二舱段承载系统为主舱段承载,兼顾对接完成后整体承载及转运功能,主、副对接车可实现快速对接及联运。主、副对接车均具有X、Y、Z三个直线方向及XZ平面俯仰调节能力。第一、第二、第三舱段承载系统具有异形舱体绕X轴可调角度不小于±25°或回转舱体360°的调整能力,第三、第四舱段承载系统具有大范围X向水平调整能力。

A multi deck combined type butt transfer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 cabin combined butt transfer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utt car, an auxiliary butt car and a vehicle body docking fastening device. The main docking vehicle is composed of the main car frame, the first section bearing system and the attitude adjustment system, the second section bearing system and the car body docking device. The auxiliary butt car is composed of the vice car frame, the attitude adjustment system, the third deck bearing system, the fourth section bearing system and the car body docking device. The second deck section bearing system is loaded for the main section,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overal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ransport function after completion of docking. The main and vice docking vehicles can achieve rapid docking and joint transportation. The main and auxiliary butt cars have three straight lines of X, Y and Z and XZ pitch adjustment capability. The bearing system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sections has the adjustable angle of the adjustable angle around the X axis not less than 25 degrees or 360 degrees of the rotating cabin,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section bearing system has a wide range of X horizontal adjustment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段异形舱体快速对接及转运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可以满足不少于4段异形舱体或回转舱体、总长度不小于6m装备的快速高精度对接及转运要求。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多段异形舱体或回转舱体对接装配专用设备研制较少,多以简易工作台的方式进行部分舱段的装配及对接操作,然后再将组合后的舱段进行总装,或者采用与设备配套的整体对接平台进行装配,多段舱体组成的装备通常长度较长,给装配流程后续的转运及试验等环节带来不便,对运输路径要求很高。简易工作台装配可调自由度较少,影响异形舱体零部件装配及舱段间对接质量及工作效率。单舱段、组合舱段转运不灵活,总装整体的转运因装备长度限制对运输路径有一定的通过要求,没有将快速、高精度对接及灵活转运功能进行集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由主对接车与副对接车两部分组成,每个车体可提供2段舱体的对接,整车可以满足不少于4段异形舱体或回转舱体的对接要求,既可以单独转运又可以实现车体的快速对接整体联运,降低了运输路径的通过性要求。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具有5个可调自由度,舱段姿态易于控制,对接精度高、锁紧及限位、定位功能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对接车、副对接车及车体对接紧固装置,主对接车、副对接车通过车体对接紧固装置连接;所述的主对接车由主车车架、姿态调整系统、第一舱段承载系统、第二舱段承载系统及主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主车车架的上方设置第一舱段承载系统和第二舱段承载系统,第一舱段承载系统和主车车架之间设有姿态调整系统;所述的副对接车由副车车架、副车姿态调整系统、第三舱段承载系统、第四舱段承载系统及副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第三舱段承载系统、第四舱段承载系统与副车车架之间设有副车姿态调整系统;其中第二舱段承载系统为主舱段承载,兼顾对接完成后整体承载及转运功能,其余舱段承载系统为可调对接舱段承载。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效果是:1,采用主、副对接车形式,车体间具有快速对接及联运功能,分体设计可增强装备转运灵活性,降低超长装备对运输路径通过能力的要求。2,主、副对接车具有X、Y、Z三个直线方向、XZ平面俯仰调节及异形舱体绕X轴可调角度不小于±25°或回转舱体360°的调整能力。3,组合式对接车舱段中心位置设计合理,便于装配操作,人员不易产生疲劳感,托架只于舱体承载受力面接触,操作空间充分,整车具有吊装吊钩、推车把手及刹车等功能,人机工程性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对接车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对接车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对接车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副对接车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副对接车X向导轨平台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副对接车Y向调节组件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副对接车Z向调节组件主视图。其中,1-主车车架,2-吊钩,3-主车Z向调节组件,4-主车Y向调节组件,5-主车X向导轨平台,6-第一舱段承载系统,7-第二舱段承载系统,8-对接锁紧组件,9-第三舱段承载系统,10-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1-副车X向导轨平台,12-副车Y向调节组件,13-副车Z向调节组件,14-副车车架,15-万向轮,16-第一舱段前支撑,17-第一舱段托架,18-第一舱段后支撑,19-第二舱段前支撑,20-第二舱段托架,21-第二舱段后支撑,22-限位架,23-调节架,24-轴承滚轮组件,25-限位装置,26-拉紧固定端,27-前支撑组件,28-调节压块,29-上部抱环,30-销轴,31-下部抱环,32-后支撑组件,33-快速对接锥台,34-副车X向导轨,35-X向滑块,36-X向台面,37-限位挡片,38-Y向支撑架,39-定位长幺孔,40-Y向调节手轮,41-固定侧,42-滚珠螺母,43-T型螺杆,44-支撑侧,45-Y向滑块,46-Y向直线导轨,47-Z向支撑架,48-螺杆升降机,49-联调组件,50-俯仰调节孔,51-升降机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对接车、副对接车及车体对接紧固装置,主对接车、副对接车通过车体对接紧固装置连接;所述的主对接车由主车车架1、姿态调整系统、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及主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主车车架1的上方设置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和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和主车车架1之间设有姿态调整系统;所述的副对接车由副车车架14、副车姿态调整系统、第三舱段承载系统9、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0及副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第三舱段承载系统9、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0与副车车架14之间设有副车姿态调整系统;其中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为主舱段承载,兼顾对接完成后整体承载及转运功能,其余舱段承载系统为可调对接舱段承载。所述的主车车架和副车车架采用多种规格冷弯空心型钢及板材成型、焊接,主车车架底部安装6个具有万象、定向及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5,副车车架底部安装4个具有万象、定向及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5,主车车架和副车车架的上部各安装4组吊钩,副车车架的车头部位安装2组对接锥台33,副车车架的车体侧面加工两个锁紧孔,主车车架的车尾加工两个与对接锥台33配套的锥形对接孔和锁紧孔,主车车架的尾部焊接两条斜筋,兼顾车体对接导向及加强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对接车,用于主舱段的承载装配及与前端舱段的装配对接。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安装在姿态调整系统上,具有X、Y、Z三个直线方向及XZ平面俯仰调节能力。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由第一舱段前支撑16、第一舱段托架17及第一舱段后支撑18组成,第一舱段前支撑16和第一舱段后支撑18安装在第一舱段托架17上。第一舱段前支撑16由限位架22、调节架23、轴承滚轮组件24、限位装置25、拉紧固定端26及前支撑组件27组成,限位架22、调节架23分别安装在第一舱段托架17上,轴承滚轮组件24安装在调节架23上。限位架22采用空心型钢成型后焊接方式加工,设计为开放式结构,可适应不同直径舱段的承载,限位架安装孔为长腰孔,实现位置可调节。调节架23设计为多种高度规格,可根据承载的舱段形状及直径大小进行更换。轴承滚轮组件24由滚轮架、销轴、轴承及尼龙滚轮组成,尼龙滚轮两侧各嵌入一个轴承,尼龙滚轮置于滚轮架两个安装孔之间,销轴穿过滚轮架安装孔与轴承内孔,销轴端部用螺母紧固,滚轮架力学性能优异,两组轴承嵌入尼龙滚轮两端,尼龙材料具有一定的润滑特性,可保证舱段旋转姿态调节的灵活性。所述的限位装置为限位片,限位片焊接在滚轮架上,限位片安装面设计为异形腰孔,限位片通过不脱出螺钉与前支撑组件27中的螺纹孔连接,可实现不同角度的定位;不脱出螺钉光杆部分在小于螺纹孔直径的腰孔内实现Z方向±6mm的调整能力。支撑组件27上型面为与舱段受力面随型的曲面,上部安装橡胶板,可承载异形舱体受力面,且能保护舱段表面不被划伤,支撑组件27下型面为圆弧面,支撑组件27置于轴承滚轮组件24之上,支撑组件27的限位螺栓穿过限位架22上的限位槽,可实现绕X轴可调角度不小于±25°的回转调节及X轴直线方向的限位功能。回转舱段直接置于轴承滚轮组件之上则可实现360°的调节能力,尼龙材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对接车、副对接车及车体对接紧固装置,主对接车、副对接车通过车体对接紧固装置连接;所述的主对接车由主车车架(1)、主车姿态调整系统、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及主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主车车架(1)的上方设置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和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和主车车架(1)之间设有主车姿态调整系统;所述的副对接车由副车车架(14)、副车姿态调整系统、第三舱段承载系统(9)、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0)及副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第三舱段承载系统(9)、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0)与副车车架(14)之间设有副车姿态调整系统;其中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为主舱段承载,兼顾对接完成后整体承载及转运功能,其余舱段承载系统为可调对接舱段承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对接车、副对接车及车体对接紧固装置,主对接车、副对接车通过车体对接紧固装置连接;所述的主对接车由主车车架(1)、主车姿态调整系统、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及主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主车车架(1)的上方设置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和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第一舱段承载系统(6)和主车车架(1)之间设有主车姿态调整系统;所述的副对接车由副车车架(14)、副车姿态调整系统、第三舱段承载系统(9)、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0)及副车车体对接装置构成,第三舱段承载系统(9)、第四舱段承载系统(10)与副车车架(14)之间设有副车姿态调整系统;其中第二舱段承载系统(7)为主舱段承载,兼顾对接完成后整体承载及转运功能,其余舱段承载系统为可调对接舱段承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车架和副车车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5),主车车架和副车车架的上部安装有吊钩(2),副车车架的车头部位安装两组对接锥台(33),主车车架的车尾加工两个与对接锥台(33)配套的锥形对接孔和锁紧孔,主车车架的车尾部焊接两条斜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舱段承载系统包括第一舱段前支撑(16)、第一舱段托架(17)及第一舱段后支撑(18),第一舱段前支撑(16)和第一舱段后支撑(18)安装在第一舱段托架(1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舱段前支撑包括限位架(22)、调节架(23)、轴承滚轮组件(24)、限位装置(25)、拉紧固定端(26)及前支撑组件(27),支撑组件(27)置于轴承滚轮组件(24)的上部,支撑组件(27)的限位螺栓穿过限位架(22)上的限位槽,限位装置(25)设置在轴承滚轮组件(24)和支撑组件(27)之间,拉紧固定端(26)设置在限位架(22)的上部,用于拉紧带的固定;限位架(22)、调节架(23)分别安装在第一舱段托架(17)上,轴承滚轮组件(24)安装在调节架(23)上。所述的轴承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架、销轴、轴承、尼龙滚轮;尼龙滚轮两侧各嵌入一个轴承,尼龙滚轮置于滚轮架两个安装孔之间,销轴穿过滚轮架安装孔与轴承内孔,销轴端部用螺母紧固;所述的限位装置为限位片,限位片焊接在滚轮架上,限位片安装面设计为异形腰孔,限位片通过不脱出螺钉与前支撑组件(27)中的螺纹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舱段组合式对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再铎张春艳洪洋赵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