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分经方法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840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以及装置容易地进行上机等时的分经。使校平装置(2)动作而将全部综框(5)移动到下方的校平位置。设定限制部件(3),将与所选择的综框、例如相当于奇数框的综框(5a、5c、5e)对应的限制棒(46、47、48)设定在各侧撑条(6)上方的规定高度位置上。通过解除校平装置(2)的动作而回归移动的综框中,综框(5a、5c、5e)的侧撑条(6)抵接限制棒(46、47、48)从而向经纱开口运动位置的回归受到阻止。在该综框(5a、5c、5e)的经纱、与回归到经纱开口运动位置的其他综框的经纱之间形成规定的平开口,而进行分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消极式开口装置进行经纱开口运动并用水、空气或剑杆等进行投纬的织机的分经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了所谓积极式开口装置或所谓消极式开口装置的织机中,上机时必须1根根地连结新经轴的经纱与织布侧的旧经纱,所述积极式开口装置仅利用凸轮机构上下移动综框而进行经纱开口运动,所述消极式开口装置利用凸轮机构向一个方向驱动综框并利用弹簧向另一方向驱动综框而进行经纱开口运动。该经纱连结作业,通常利用经纱接头机等自动机进行,但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分经以便能够切实地将经纱1根根分离。特别是在喷水织机中,由于在从经纱送出侧至综框之间没有引导经纱的机构,所以经纱连结作业时的经纱分缕状况差,分经更加必要。但是,对于分经,例如在斜纹组织等平纹组织以外的织物组织的情况下,即使单纯利用开口装置的凸轮机构上下移动综框也不能如平纹组织那样使经纱逐根地上下开口。因此,以往采用下述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那样的改进而进行分经。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该文献的图1以及图8所示设置于综框6下方的积极式开口装置2、31(以下称作实施例1)中的分经装置、以及图5所示消极式开口装置2、32(以下称作实施例2)中的分经装置。这些分经装置都在综框6的上框上特别安装有卡合销12或卡合块22,还在织机框架16上设置有包括用于与卡合销12卡合的卡合部件11的机构、或包括钩36的机构、或包括卡合部件11和压缩弹簧21的机构。在上机时使前述积极式开口装置或消极式开口装置的凸轮机构动作而使综框6向上移动时,利用卡合部件11或钩36卡合并保持例如全部综框中的作为奇数框而被选择的综框6的卡合销12或卡合块22。在织物组织的1个循环内进行该作业,将奇数框的全部综框保持在上方位置。然后多次使凸轮机构动作直到偶数框的全部综框位于下方侧,从而形成相当于平开口的经纱开口状态,在此插入分经杆从而进行分经。又,专利文献1的图10所示的实施例(以下称作实施例3),公开了下述方案在前述实施例1的图8所示积极式开口装置2、31中,组合用于强制拉开积极式开口装置的凸轮与凸轮杆而使全部综框6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所谓校平装置34。实施例3,代替实施例1那样驱动积极式开口装置,而是利用校平装置34向上方移动全部综框6,在该上方移动位置上将一个钩36挂在奇数框的卡合销12上,将利用金属丝30与前述一个钩36相连并环绕在变位部件25上的另一个钩36挂在偶数框的卡合销12上。之后,转动变位部件25而进一步向上方提起例如选择的奇数框,保持在该位置上。上述以外的具体方案没有记载,但由于实施例3提到校平位置更上方的奇数框的经纱与位于校平位置的偶数框的经纱之间产生开口,所以可以推测能够进行分经。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第6页左上栏中段以后,记载了也可将前述校平装置34组合在前述实施例2所示的消极式开口装置2、32中的构思(以下称作实施例4)。实施例4没有具体记载所以不清楚,但如果如说明书所述那样解释,则是利用校平装置34将全部综框向上方的同一位置移动,之后仅对没有选择的综框6解除校平装置的拉伸力,该综框6点动运行,以便变到与校平装置的拉伸方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因此推测,在实施例4的情况下,例如选择的奇数框利用校平装置的拉伸力保持在上方的校平位置上,其他的偶数框从校平装置释放后,借助开口装置2的驱动而移动到与校平位置相反一侧的下方规定位置,利用这些动作形成经纱的平开口状态,进行分经。专利文献2,介绍了在该文献的图1~图5所示积极式开口装置中具有校平装置而进行分经的实施例(以下称作实施例1)和在图6所示消极式开口装置中具有校平装置而进行分经的实施例(以下称作实施例2)。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1,利用校平装置M1的动作将位于凸轮箱12内的凸轮杆7从凸轮10拉开到校平位置L。在校平位置L上,配置有止动轴36,所述止动轴36具备图5所示的每隔1根凸轮杆刻设一个的5个凹部41、和错开1根凸轮杆程度的5个凹部42,在图中使凹部41与凸轮杆7对置。因此,10根凸轮杆中,5根凸轮杆与止动轴36的大径部40接触而停在校平位置L上,剩余的5根凸轮杆由于综框1的重量等而被进一步拉伸从而进入凹部41内。结果,可在连结于受大径部40限制的凸轮杆上的综框的经纱、与连结于进入凹部41内的凸轮杆上的综框的经纱之间开口,进行分经。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2,在与消极式开口装置的凸轮杆7接触的校平装置M2的止动轴55上刻设有与前述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1同样的凹部56。分经作业时,将凹部56设定成与凸轮杆7对置。然后,使校平装置M2动作时,首先止动轴55的大径部55a与半数的凸轮杆7接触,使其向从凸轮10拉开的方向移动。接着,止动轴55将剩余的凸轮杆7嵌合在凹部56中而到达并停止在校平位置L上。在该状态下,与大径部55a相接的凸轮杆7位于校平位置L,嵌合在凹部56中的凸轮杆7位于比校平位置L靠近前侧相当于凹部56深度的量的位置上。因此,连结在各凸轮杆7上的综框的经纱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形成开口状态,进行分经。专利文献1特开平4~13622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第3069596号公报。前述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以及2,为了将选择的综框,例如全部奇数框保持在上方位置上,必须驱动开口装置进行相当于织物组织的1个循环的次数的开口运动。而且,还必须进行多次用于使剩余的偶数框位于下方的开口运动。因此,为了多次驱动开口装置或保持选择的奇数框,必须进行多次钩挂作业等,存在分经操作复杂且费时的问题。并且,由于例如斜纹组织中还存在1个循环的次数更多的情况,所以上述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前述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3,是在积极式开口装置中使用了校平装置的方案,但利用校平装置将全部综框移动到规定的上方校平位置后,必须将作为被选择的综框的奇数框提升到比校平位置更靠上方处。因此,校平装置承担着将没有选择的综框即偶数框纬持在校平位置上的作用。从而必须新附加用于提升所选择的综框的装置,必须在综框上方设置复杂的装置。并且,分经操作采用2个不同的操作,即由校平装置进行的全部综框的上方移动、以及之后选择的综框进一步的上方移动,从而必须进行复杂的综框移动操作。前述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4,是在消极式开口装置中使用校平装置,但为了将选择的例如奇数框保持在校平位置上,而将其他的偶数框从校平位置解除,校平装置必须设计为能够对多根凸轮杆分别作用的结构,不得不构成复杂的结构。并且,除校平装置的动作外还必须驱动消极式开口装置,不进行复杂的综框移动操作就不能进行分经。前述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1以及2,存在积极式开口装置与消极式开口装置的不同,但都是作为校平装置的一部分而在凸轮箱内设置止动轴,所述止动轴具备与凸轮杆每间隔1根地对置的凹部。在专利文献2中,必须在通常的校平作用时和分经作用时调整止动轴的凹部的位置,从而伴随着非常复杂的作业。特别是在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2中,由于在校平状态下进行分经,所以还有在经纱上产生大的拉伸力、容易发生经纱的拉伸或断裂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前述问题,目的在于实现,利用简单的操作及装置便能够容易地进行上机等时的分经。技术方案1所代表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分经方法,利用前述限制部件对利用弹簧的拉伸力而从校平位置回归的综框中的奇数框或偶数框向经纱开口运动位置的回归加以阻止,从而由向经纱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的分经方法,该织机具备:利用凸轮以及弹簧的拉伸力驱动多个综框而进行经纱开口运动的消极式开口装置、和在织机停止时克服弹簧的拉伸力而将全部综框移动到经纱开口运动位置以外的校平位置的校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前述校平装置将全部综框移动到校平位置,设定阻止全部综框中的奇数框或偶数框向前述经纱开口运动位置的回归的限制部件,解除前述校平装置实现的综框的移动,在利用弹簧的拉伸力回归时,利用前述限制部件阻止前述奇数框或偶数框向前述经纱开口运动位置的回归,由回归被限制部件阻止了的综框的经纱、与向前述经纱开口运动位置回归了的综框的经纱,形成规定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本康一酒井正信大道寺雄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