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33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贴装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包括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所述第一机组包括:贴装平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物料上料至所述贴装平台;第一撕膜机构,用于撕除所述贴装平台上的第一物料的表面保护膜层;第二上料机构,用于输送至少一种第二物料并将所述第二物料贴合至所述贴装平台上的第一物料上,形成物料半成品;所述第二机组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物料半成品并对所述物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并形成最终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进行多种物料的定位贴合,自动化程度高,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

Automatic assembly line of multi-layer materia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unting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 full automatic assembly line of multi-layer material, including a first unit and a second unit. The first unit comprises a mounting platform and at least two; the first feeding mechanism is used to feed the first material to the mounting platform; the first tearing film mechanism is used for use. A surface protection diaphragm is removed from the first material on the mounting platform; the second feeding mechanism is used to transport at least one kind of second material and to fit the second material to the first material on the mounting platform to form a semi-finished material; the second unit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feeding mechanism and is used for the receiving station. The semi-finished products are processed and the semi-finished products are processed and the final products are formed. The invention can locate and fit a variety of materials, have high autom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贴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产品生产中,主要由气缸或伺服电机搭配吸头实现上料供给,定位后再由旋转伺服电机或者旋转气缸下压进行定位贴合。SMT常用于FPC表面单层物料贴装,涉及多层物料贴装或软性物料贴装,SMT技术则难以实现。FPC在生产过程中需在表面贴合PI、导电泡棉、背胶、EMI等制品,以实现补强、绝缘、导电、缓冲、屏蔽、胶粘等功能。传统背胶、PI、泡棉、石墨片的贴合首先经模切冲压成型于保护膜,再依靠人工结合治具进行手动对位贴合,需耗用大量的辅材、专属治具、人力,人工贴合易出现贴偏、污染等不良现象,而且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能够实现多层物料的自动贴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包括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所述第一机组包括:贴装平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物料上料至所述贴装平台;第一撕膜机构,用于撕除所述贴装平台上的第一物料的表面保护膜层;第二上料机构,用于输送至少一种第二物料并将所述第二物料贴合至所述贴装平台上的第一物料上,形成物料半成品;所述第二机组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物料半成品并对所述物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并形成最终产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组还包括辊压机构,所述辊压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对贴合后的物料进行辊压形成所述物料半成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组还包括物料定位机构,所述物料定位机构位于所述贴装平台的上方,用于扫描并记录所述贴装平台上的第一物料的相对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组还包括第一物料入料机构,所述第一物料入料机构包括旋转装置,由所述旋转装置驱动转动的旋转台,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上且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物料的两个物料槽,位于所述旋转台下方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的输出端能穿过所述旋转台和所述物料槽,并对所述物料槽内的所述第一物料进行顶升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撕膜机构包括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作直线往复滑动的第一支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的伸缩气缸,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且连接于所述伸缩气缸输出端的转动支板,固设在所述转动支板一侧的第一夹持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持气缸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转动支板的下表面平行设置,并能够与所述转动支板的下表面贴合将所述第一物料的表面保护膜层夹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吸附第二物料的物料吸头,驱动所述物料吸头转动的旋转电机,驱动所述旋转电机沿Z向移动的Z向驱动装置,驱动所述Z向驱动装置沿X向移动的X向驱动装置,驱动所述X向驱动装置沿Y向移动的Y向驱动装置,以及固定设置的视觉相机,所述视觉相机能对所述第二物料吸头上的物料进行拍摄,并记录第二物料位置数据以及角度数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机组包括:物料转移机构,位于所述辊压机构的一侧,用于接收并翻转所述物料半成品;第二撕膜机构,用于接收所述物料转移机构转移的所述物料半成品,并撕除所述物料半成品上的背面保护膜层;第一下料机构,用于吸附所述第二撕膜机构上撕膜后的物料半成品;物料放置机构,用于放置所述第一下料机构输送的撕膜后的物料半成品;第三上料机构,位于所述物料放置机构的一侧,用于将第三物料贴附在撕膜后的物料半成品上,形成所述最终产品;第二下料机构,用于将所述物料放置机构上的所述最终产品取出并放置到托盘上。作为优选,所述物料转移机构包括直线驱动电机,由所述直线驱动电机驱动作直线运动的第二旋转电机,由所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转动的物料转移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物料转移板上的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能够吸附所述物料半成品。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撕膜机构包括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导轨作直线往复滑动的第二支座,安装在所述第二支座上的旋转气缸,由所述旋转气缸驱动转动的第二夹持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且由所述第二夹持气缸驱动实现夹持动作的一对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能够夹持所述物料半成品上的背面保护膜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下料机构包括第三支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座上的至少两个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下端的吸盘,驱动所述第三支座升降的升降装置,以及驱动所述升降装置水平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所述最终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机组,能够实现对第一物料的自动撕膜,并且能够进行其他物料与第一物料的自动贴合,同时配合第二机组,能够将第一机组生成的物料半成品加工成最终产品。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多种物料的定位贴合,自动化程度高,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第一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物料入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物料入料机构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物料入料机构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物料入料机构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撕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8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撕膜机构的主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撕膜机构的侧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一撕膜机构的仰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二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二上料机构的主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二上料机构的侧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第二上料机构的仰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图13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图16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机组的辊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第二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图20的D处放大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第二撕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第二撕膜机构的主视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第二撕膜机构的侧视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第二撕膜机构的俯视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物料放置机构以及第三上料机构的位置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第二下料机构的主视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机组的第二下料机构的侧视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图27的E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00、第一机组;200、第二机组;1、贴装平台;2、第一上料机构;3、第一撕膜机构;31、第一导轨;32、第一支座;33、伸缩气缸;34、转动支板;35、第一夹持气缸;36、第一夹爪;37、支撑板;38、第一升降气缸;39、连接块;310、行程开关;320、限位块;330、连接板;321、第一支板;322、立板;323、第二支板;361、横梁;362、第一夹持头;4、第二上料机构;41、物料吸头;42、第一旋转电机;43、Z向驱动装置;44、X向驱动装置;45、Y向驱动装置;46、物料感知传感器;47、真空电磁阀;48、真空压力表;421、电机支架;431、Z向支架;4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组(100)和第二机组(200),所述第一机组(100)包括:贴装平台(1),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上料机构(2),用于将第一物料上料至所述贴装平台(1);第一撕膜机构(3),用于撕除所述贴装平台(1)上的第一物料的表面保护膜层;第二上料机构(4),用于输送至少一种第二物料并将所述第二物料贴合至所述贴装平台(1)上的第一物料上,形成物料半成品;所述第二机组(200)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4)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物料半成品并对所述物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并形成最终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组(100)和第二机组(200),所述第一机组(100)包括:贴装平台(1),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上料机构(2),用于将第一物料上料至所述贴装平台(1);第一撕膜机构(3),用于撕除所述贴装平台(1)上的第一物料的表面保护膜层;第二上料机构(4),用于输送至少一种第二物料并将所述第二物料贴合至所述贴装平台(1)上的第一物料上,形成物料半成品;所述第二机组(200)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4)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物料半成品并对所述物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并形成最终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组(100)还包括辊压机构(12),所述辊压机构(12)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4)的一侧,用于对贴合后的物料进行辊压形成所述物料半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组(100)还包括物料定位机构(5),所述物料定位机构(5)位于所述贴装平台(1)的上方,用于扫描并记录所述贴装平台(1)上的第一物料的相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组(100)还包括第一物料入料机构(6),所述第一物料入料机构(6)包括旋转装置(61),由所述旋转装置(61)驱动转动的旋转台(62),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台(62)上且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物料的两个物料槽(63),位于所述旋转台(62)下方的顶升装置(64),所述顶升装置(64)的输出端能穿过所述旋转台(62)和所述物料槽(63),并对所述物料槽(63)内的所述第一物料进行顶升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膜机构(3)包括第一导轨(31),沿所述第一导轨(31)作直线往复滑动的第一支座(3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32)上的伸缩气缸(33),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32)上且连接于所述伸缩气缸(33)输出端的转动支板(34),固设在所述转动支板(34)一侧的第一夹持气缸(35),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持气缸(35)输出端的第一夹爪(36),所述第一夹爪(36)与所述转动支板(34)的下表面平行设置,并能够与所述转动支板(34)的下表面贴合将所述第一物料的表面保护膜层夹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物料全自动贴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吸附所述第二物料的物料吸头(41),驱动所述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荣陈进财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