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及其制作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184816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工装,包括一组与模块外形尺寸匹配的单元立式工装模块;所述单元立式工装模块包括内支撑架和设置在内支撑架两侧的第一外支撑架和第二外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和第一、第二外支撑架之间分别设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及工装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实现了模块从中间向两侧同时施工,极大减少了制作工期;通过选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方便施工的立式工装,可对钢面板中间部位进行调整,避免了钢面板中间部位不能紧贴胎膜的质量风险;避免了制作过程中钢面板翻身,避免了因钢面板翻身引起的构件变形、二次矫正等质量、安全风险。避免了在焊接过程中,作业人员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仰焊,改善了作业环境。

Vertica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c double-layer steel panel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tool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rc double deck steel panel structure vertical fabrication tooling, which includes a unit vertical assembly module that matches the shape of the module. The unit vertical tooling module includes an inner support frame and a first external support frame and a second support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support frame. The inner support fram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are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outer support frames. The vertical making method of the steel panel structure 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tooling are at least to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the module from the middle to both sides, greatly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time. By selecting the vertical tooling with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desig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eel plate can be adjusted and adjusted,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eel plate can not be avoided. It is close to the quality risk of the membrane; it avoids the turning of the steel panel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avoid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omponents caused by the turning of the steel plate, the two correction and so on. During welding process, the welding of the workers in the narrow space is avoided, and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及其制作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钢板—混凝土结构立式制作工装及方法,更具体是涉及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及其制作工装,属于钢结构制作

技术介绍
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核电站反应堆厂房为双层安全壳结构,内壳为钢制安全壳CV,外壳为混凝土结构与钢板—混凝土结构组成的屏蔽墙。屏蔽墙的钢板—混凝土结构为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内外层钢面板之间距离约为1.1m,外半径23.985m,内半径22.885m,总高度约50m,不同标高处钢板厚度分别为20、25、40mm,钢板材质为Q345B,结构内部密集锚固钢筋、锚固钉,钢板—混凝土结构在车间制作形成一个由钢面板、锚固钢筋、锚固钉组成的构件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目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制作方法基本都采用卧式制作方法,一般为参考钢衬里的制作方法,专利技术专利《核电站钢衬里预制胎模制作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1913068A),公开了一种钢衬里预制胎膜,为卧式胎膜,该制作方法适用于钢衬里壁板制作。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采用卧式制作方法时,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钢面板中间部位不能紧贴胎膜,易出现厚度、半径等质量风险,同时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件的钢面板进行多次翻身,翻身增加了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件变形控制难度和施工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核电站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及其制作工装,该制作方法及工装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可对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制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制作过程中因翻身发生的质量、安全风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1.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在制作平台上测量并标记出模块外形尺寸和立式工装安装位置及数量;第二步、立式工装安装根据测量放线位置安装由内支撑架和设置在内支撑架两侧的外支撑架组成的内外层立式工装,所述内支撑架和两侧外支撑架之间设有间隙;第三步、调整焊接内外支撑架调整内支撑架与制作构件保持同一垂直度,将内外支撑架焊接于预埋件或钢平台上;第四步、钢面板就位标高调整在内外支撑架间隙底部设置模块就位调整装置,调节就位调整装置的标高使高差符合钢面板构件的高差;第五步、钢面板就位将两块钢面板分别就位于内支撑架和外支撑架之间间隙的就位调整装置上,使钢面板径向紧靠内支撑架,环向通过环向限位装置进行限位后用一组调整固定装置固定;第六步、钢面板焊接固定将钢面板下部与就位调整装置点焊固定;并在内外层钢面板之间采用锚固钢筋、锚固钉组对焊接;且从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钢面板中间向钢面板两端顺序施工,顺序组对、焊接锚固钢筋和锚固钉;第七步、吊装存放将钢面板构件模块从立式工装胎膜中吊装并立式存放。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制作方法的立式工装,包括固设在埋件或钢平台上的一组与模块外形尺寸匹配的单元立式工装模块;所述单元立式工装模块包括内支撑架和设置在内支撑架两侧的第一外支撑架和第二外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和第一、第二外支撑架之间分别设有间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间隙底部埋件或平台上固定安装有就位调整装置。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外支撑架底部的环向限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外支撑架由外垂直钢柱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斜支撑柱组成,所述内支撑架由两根平行设置的内垂直钢柱以及连接在两根内垂直钢柱之间的横杆和斜撑组成;所述外垂直钢柱和内垂直钢柱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就位调整装置为型钢、钢板或其他钢构件制成的标高调整件。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组设置在钢面板和外支撑架之间的调整固定装置;所述调整固定装置为楔铁、圆锥销或其他钢构件制成的固定调整件。进一步的,所述环向限位装置为型钢、钢板或钢牛腿制成的限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及工装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实现了模块从中间向两侧同时施工,极大减少了制作工期;通过选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方便施工的立式工装,可对钢面板中间部位进行调整,避免了钢面板中间部位不能紧贴胎膜的质量风险;避免了制作过程中钢面板翻身,避免了因钢面板翻身引起的构件变形、二次矫正等质量、安全风险。避免了在焊接过程中,作业人员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仰焊,改善了作业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立式制作方法可根据所制作结构的外形尺寸制作专用立式工装,从中间向两侧同时施工,可提高制作进度、有效控制钢面板结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减少结构制作翻身时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保证了结构制作的质量精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同时适于单层或多层钢面板结构的制作。附图说明图1是立式工装及其施工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单元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6为施工方向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将核电站大型筒体双层钢面板结构,在钢结构车间进行了车间制作试验,试验件弧长10m,高度2m,内半径22.885m,外半径23.985m,钢面板厚度为20mm,内部锚固钢筋、锚固钉纵横间距为150mm。首先,如图1-5所示:立式工装结构和所用材料如下:包括一组与模块外形尺寸匹配的单元立式工装模块;所述单元立式工装模块包括内支撑架2和设置在内支撑架两侧的外支撑架1。所述外支撑架由外垂直钢柱1-1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斜支撑柱1-2组成,所述内支撑架由两根平行设置的内垂直钢柱2-1以及连接在两根内垂直钢柱之间的横杆2-2和斜柱2-3组成;所述外垂直钢柱和内垂直钢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底部埋件或平台上固定安装有就位调整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外支撑架底部的环向限位装置5以及用于将钢面板和内支撑架进行紧固的调整固定装置4以及设置在调整固定装置和钢面板之间的弧形垫片6。外支撑柱架1中的垂直钢柱1-1和斜支撑1-2为10#工字钢,内支撑架2中的垂直钢柱2-1为10#工字钢、横杆2-2为10#工字钢、斜支撑2-3为10#槽钢,就位调整装置为10#工字钢,调整固定装置为楔铁,环向限位装置为10#工字钢,。内外之撑间距为50mm,内支撑横向最大尺寸为1060mm,同钢板—混凝土结构内侧钢面板厚度尺寸。如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顺序如下:第一、每隔2.25°布置一组立式工装单元,共11组,锚固钉净间距131mm,10#工字钢翼缘宽度为68mm,内支撑架布置在两个锚固钉中间,在钢平台上测量并划出11组立式工装位置点和环向限位装置的位置。第二、根据测量的位置点将立式工装和环向限位装置安装于钢平台上,调整内支撑架的垂直度,垂直度要求同钢板—混凝土结构钢面板垂直度要求。第三、将就位调整装置焊接于离地约120mm处,作为钢板—混凝土结构的就位调整装置,上表面标高一致。第四、将钢面板就位于就位调整装置上,使钢面板紧靠内支撑架,并采用调整固定装置对钢面板进行调整,使钢面板紧贴内支撑架。第五、从钢板—混凝土结构钢面板中间向钢面板两端顺序施工,顺序组对、焊接锚固钢筋和锚固钉,如图6所示。第六、对锚固钢筋焊缝进行液体渗透检测,对锚固钉进行弯曲试验。第七、检验合格后,将调整固定装置松动,去除。第八、将钢板—混凝土结构吊离立式工装胎膜,并竖向保存在存放场地。最终在钢板—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在制作平台上测量并标记出模块外形尺寸和立式工装安装位置及数量;第二步、立式工装安装根据测量放线位置安装由内支撑架和设置在内支撑架两侧的外支撑架组成的内外层立式工装,所述内支撑架和两侧外支撑架之间设有间隙;第三步、调整焊接内外支撑架调整内支撑架与制作构件保持同一垂直度,将内外支撑架焊接于埋件或钢平台上;第四步、钢面板就位标高调整在内外支撑架间底部设置模块就位调整装置,调节就位调整装置的标高使高差符合钢面板构件的高差;第五步、钢面板就位将两块钢面板分别就位于内支撑架和外支撑架之间间隙的就位调整装置上,使钢面板径向紧靠内支撑架,环向通过环向限位装置进行限位后用调整固定装置固定;第六步、钢面板焊接固定将钢面板下部与就位调整装置点焊固定;并在内外层钢面板之间采用锚固钢筋、锚固钉组对焊接;且从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件中间向钢面板两端顺序施工,顺序组对、焊接锚固钢筋和锚固钉;第七步、吊装存放将钢面板构件模块从立式工装胎膜中吊装并立式存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在制作平台上测量并标记出模块外形尺寸和立式工装安装位置及数量;第二步、立式工装安装根据测量放线位置安装由内支撑架和设置在内支撑架两侧的外支撑架组成的内外层立式工装,所述内支撑架和两侧外支撑架之间设有间隙;第三步、调整焊接内外支撑架调整内支撑架与制作构件保持同一垂直度,将内外支撑架焊接于埋件或钢平台上;第四步、钢面板就位标高调整在内外支撑架间底部设置模块就位调整装置,调节就位调整装置的标高使高差符合钢面板构件的高差;第五步、钢面板就位将两块钢面板分别就位于内支撑架和外支撑架之间间隙的就位调整装置上,使钢面板径向紧靠内支撑架,环向通过环向限位装置进行限位后用调整固定装置固定;第六步、钢面板焊接固定将钢面板下部与就位调整装置点焊固定;并在内外层钢面板之间采用锚固钢筋、锚固钉组对焊接;且从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件中间向钢面板两端顺序施工,顺序组对、焊接锚固钢筋和锚固钉;第七步、吊装存放将钢面板构件模块从立式工装胎膜中吊装并立式存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六步和第七步之间还包括卡具拆除步骤,即拆除固定钢面板用的调整固定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形双层钢面板结构立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六步和第七步之间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范明钦王建国许开勋许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