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模制表面系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0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制表面系固件包括:各带有平的钩座的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平的钩座表面上具有大量与平的钩座模制成一体的一行行的钩子;每一钩子包括一凸起部和一自凸起部末端向前延伸的钩状啮合部,凸起部具有一自钩座平滑地向上弯的倾斜后表面和一垂直前表面,每一钩子具有从钩状啮合部的末端向凸起部底部渐渐增大的变化的横截面积;且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的钩子彼此相向排列,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之一的钩子的行向节距为另一部分钩子行向节距的两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合成树脂模制的表面系固件,该表面系固件具有分别为单个模制体的第一和第二啮合部份,在系固件钩座表面上设有大量排列成行的啮合件,该系固件特别适用于系固工业材料。众所周知最普通的表面系固件是一种丝绒型系固件。它由一阳带和一阴带相结合而构成。总的来说,阴啮合部分由针织或编织的环构成。当阳啮合部分是针织或编织时,它由其中一部分被削去以形成钩子的环状物构成。而如果阳啮合部分是由单个模制体形成时,它可由各种形状构成,例如,钩形、蘑菇形或锚形。如上所述,虽然针织或编织的环状物本身啮合强度较高,但阴啮合件总的啮合强度是较弱的。另外,阴啮合部分的定位能力和耐久性也由于环状物太柔软而不足以达到应用于目前工业材料领域内的水准。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制表面系固件的发展在例如美国专利No.2,499,898、日本技术公开申请No.Sho52-71808和日本技术公开申请No.Hei2-127205中有所揭示。这些单个模制体表面系固件可同时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阳、阴啮合部分,这些啮合部分所提供的定位性能和自啮合强度,与上述针织或编织的阴啮合部分相比,水平要高得多。然而,在上述的表面系固件中,阳啮合部分或阴啮合部分中总有一个是基本的蘑菇状。这种蘑菇状类型结构的啮合强度显然要比钩状的低。同时,如果这种表面系固件经常使用,其啮合强度和耐久性将大大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适合于工业材料应用的表面系固件,这种系固件即使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保持其形状和高的啮合强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制表面系固件包括各带有平的钩座的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该平的钩座表面上具有大量的与平的钩座模制成一体的一行行的钩子;每一钩子包括一凸起部和一自凸起部末端向前延伸的钩状啮合部,凸起部具有一自钩座平滑地向上弯的倾斜后表面和一垂直前表面,每一钩子具有从钩状啮合部的末端向凸起部底部渐渐增大的变化的横截面积;且第一啮合部分的钩子和第二啮合部分的钩子彼此相向排列,且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之一的钩子的行向节距为另一部分钩子行向节距的两倍。或者,每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相邻行的钩子可相向排列。还有,每一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的相邻行的钩子可以以交错方式排列。本专利技术中构成啮合部分的钩子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同时,第一或第二啮合部分之一的行向钩的间距为另一啮合部分行向钩间距的两倍。另外,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的钩行中的钩子相向排列。这意味着在啮合时,不仅两啮合部分可互相顺利地啮合,而且一啮合部分的钩子前端与另一啮合部分的钩子前端相接触,同时,一啮合部分的与前述钩子相邻的钩子的后侧和另一啮合部分相应的前述钩子的后侧接触,这样啮合部分就可互相平滑地啮合。第一第二啮合部分每一相邻钩行的相应钩子相向排列。另外,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每相邻钩行的每个钩子以交错方式排列,这样钩子不仅在行向可牢固啮合,在横向也可牢固啮合。另外,在分离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时,如果在分离方向上对两啮合部分同时提供一大于所需分离力的力,互锁的钩状啮合部的前端将稍稍扭曲,这样啮合部分就很容易分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制表面系固件典型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图中示出了表面系固件钩子开始插入时的情况;图2为表面系固件的部分侧视图,图中示出了插入过程进行到中途时的情况;图3为表面系固件处于啮合状态时的部分侧视图;图4为表面系固件钩子排列实例的平面图;和图5(a)和5(b)为分别沿图4Ⅰ-Ⅰ线和Ⅱ-Ⅱ线剖开的横截面图。下面参照附图,就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至3为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例的模制表面系固件处于不同啮合状态的视图。图4为该表面搭扣系固件行排列实例的平面图。图5(a)和5(b)分别为沿图4Ⅰ-Ⅰ和Ⅱ-Ⅱ线剖开的横截面图。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表面系固件为由合成树脂模制的单体型表面系固件,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啮合层10、20,每一啮合层都具有大量自相应的钩座11和21以固定间隔垂直凸起而形状相同的钩12、22。这些钩子一行行的排列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图1至3所示的每一个钩子12、22都具有下列相对于钩座11、21的形状;它包括一凸起部(SP),该凸起部具有一自钩座11、21平滑地向上弯的倾斜后表面(bs),一垂直前表面(fs),及一形成在凸起部(SP)两侧的加强肋(r),还包括一自凸起部(SP)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的钩状啮合部(FP)。钩座12、22的横截面积从钩状啮合部(FP)的前端到凸起部(SP)的底部(ba)逐渐增大,最后在底部处达到最大。虽然上面提到了加强肋(r),但它实际上它并不是本专利技术所必需的。本专利技术表面系固件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啮合部分10的钩子12的排列间距与第二啮合部分20的钩子22的排列间距是不同的。因此,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第一啮合部分10的钩子12的排列间距为(p),而第二啮合部分20的钩子22的排列间距为1/2(p)。这就是说第一啮合部分10的钩子12的排列间距为第二啮合部分20的钩子22间距的两倍。此外,第一啮合部分10的钩子12和第二啮合部分20的钩子22互相相向排列。从图4和5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10和20的相邻钩子行A和B的相应的钩子12、22是相向排列的,且从图4和5中还可清楚地看到,它们是互相交错排列的。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表面系固件的钩子12、22的形状极象行将消失前的海浪尖。另外,第一啮合部分10的钩子12的间距为第二啮合部分20的钩子22间距的两倍,该两啮合部分的钩子面对面相向排列。这意味着当系固件啮合时,不仅第一啮合部分10的钩子12可平滑地插入第二啮合部分20的两钩子22之间,而且如图1至3所示,自第一啮合部分10凸起的钩子12的钩状啮合部(FP)的前端与第二啮合部分20的钩子22的钩状啮合部(FP)的前端相接触。同时,在第二啮合部分20上的与前述钩子22相邻的一个钩子22的后表面(bs)与第一啮合部分10的同一钩子12的后表面(bs)相接触,钩子被平滑地引入如图2和3所示的序列的位置中。如图5所示,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10、20的每一相邻钩子行A和B的相应钩子12、22相向排列。第二啮合部分20的每一相邻钩子行A、B的钩子22互相交错。另外,在第一啮合部分10的每一相邻钩子行A、B的钩子12互相交错时,钩子不仅在行的方向可牢固地啮合,而且在横向也可以牢固地啮合。另外,在分离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10和20时,如果在向分离方向上给啮合部分10、20同时提供一大于所需分离力的力,则互锁的钩状啮合部(FP)的前端将稍稍扭曲,这样啮合部分就很容易分开。从上所述可清楚地看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表面系固件,一方面因为两啮合部分都是单个模制体,另一方面因为两啮合部分都是钩对钩的啮合,因此它具有足够的啮合强度,而不会发生意外地分离的情况。同时,这些钩子还具有特殊的波浪形横截面,虽然这一点图中未画出。同时,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的钩子相向排列,这样钩子的啮合就可无损伤地、很平滑地进行。因此可以说本专利技术的模制表面系固件与传统的表面系固件相比,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尤其适合应用于需要高性能的工业材料的广泛领域内。权利要求1.一种模制表面系固件,它包括各带有平的钩座的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该平的钩座表面上具有大量的与所述平的钩座模制成一体的一行行的钩子;每一钩子包括一凸起部和一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制表面系固件,它包括:各带有平的钩座的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该平的钩座表面上具有大量的与所述平的钩座模制成一体的一行行的钩子;每一钩子包括一凸起部和一自所述凸起部末端向前延伸的钩状啮合部,所述凸起部具有一自所述钩座平滑地向上弯的倾斜后表面和一垂直前表面,每一所述钩子具有从所述钩状啮合部的末端向所述凸起部底部渐渐增大的变化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一啮合部分的所述钩子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分的所述钩子相向排列,所述第一和第二啮合部分之一的所述钩子的行向节距为另一部分所述钩子行向节距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崎柳一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