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85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包括:主框架和多个导柱;各个导柱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主框架上;其中,沿每个导柱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植入针穿孔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从而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能够根据肿瘤的位置及时调整针道角度,以便粒子植入针能够更精确地插入到病灶部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

Variable angle pin form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riable angle needle channel templat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frame and a plurality of guide columns; each guide column is rotatably set on the main frame in a preset angle range; in which the pin perforation is open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each guide column, and the implant needle perforation is used to make the grain seed implants pass through and insert to the preset position. .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le implantation, the needle angle can be adjusted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tumor, so that the particle implantation needle can be more accurately inserted into the focus area,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needle path templat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an not adjust the angle of the needle channel can b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采用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肿瘤部位对肿瘤进行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放射性粒子在针道模板的针道定位下通过穿刺针精确植入到最合适的位置。现有的针道模板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模板,就是在水平的一块塑料板子上打上若干排垂直的针道,所有针道方向都是一致的。而肿瘤的形态和位置各异,一致的进针方向不能满足大多数病例;另一种是3D打印模板,就是根据术前治疗计划系统的计划结果,采用计算机三维绘制肿瘤、皮肤和针道数据,将进针位置、针道角度、深度和植入粒子数量确定后,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针道模板,针道模板的板体上设置有各个不同位置和角度的针道导柱。3D打印模板虽然可以达到理想的进针角度,但是,由于需要前期的设计、计算和打印,制造周期比较长,大约需一周时间,而在此期间肿瘤的位置和角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最终制造出来的模板无法实现精确植入。因此,无论是固定模板还是3D打印模板,其针道角度均是固定的,无法在植入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CT计划灵活调节针道角度,从而难以保证植入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随时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包括:主框架;多个导柱,各个导柱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主框架上;其中,沿每个导柱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植入针穿孔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进一步地,主框架包括:外围框架;多根固定杆,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围框架内;其中,各个导柱分为多组,每组的各个导柱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根固定杆上。进一步地,每根固定杆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槽,每组的各个导柱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导槽内。进一步地,导柱的第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凸柱,第一导槽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铰接凸柱相匹配的第一铰接孔,导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凸柱铰接在第一铰接孔内;沿第一导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拆装槽,拆装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铰接孔处,拆装槽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导槽的外部,第一铰接凸柱通过拆装槽卡入第一铰接孔内或者由第一铰接孔内取出。进一步地,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还包括:多根定位杆,每根定位杆与一根固定杆对应设置;其中,每组的各个导柱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根固定杆上,每组的各个导柱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根定位杆上,以使定位杆相对于对应的一根固定杆移动时带动导柱转动。进一步地,每根定位杆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导槽,每组的各个导柱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导槽内。进一步地,导柱的第二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铰接凸柱,第二导槽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铰接凸柱相匹配的第二铰接孔,导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凸柱铰接在第二铰接孔内;沿第二导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拆装槽,拆装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铰接孔处,拆装槽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导槽的外部,第二铰接凸柱通过拆装槽卡入第二铰接孔内或者由第二铰接孔内取出。进一步地,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还包括:多组定位螺栓,设置在外围框架上,每组定位螺栓与一根定位杆相对应,进一步地,每组定位螺栓包括: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其中,外围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多组第一螺孔,外围框架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二螺孔,第一定位螺栓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一螺孔内并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的一端相对,第二定位螺栓的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二螺孔内并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的另一端相对,定位杆相对于对应的固定杆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夹设定位杆的两端将定位杆限位在预设位置。进一步地,各根固定杆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每根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卡接凸头,外围框架的两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对与卡接凸头匹配的卡槽,每根固定杆的两端通过卡接凸头卡接对应的一对卡槽内。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包括:主框架和多个导柱;各个导柱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主框架上;其中,沿每个导柱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植入针穿孔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从而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能够根据肿瘤的位置变化及时调整针道角度,以便粒子植入针能够更精确地插入到病灶部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导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固定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定位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固定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的定位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主框架;11、外围框架;12、固定杆;13、第一导槽;14、第一铰接孔;15、卡接凸头;16、卡槽;20、导柱;21、植入针穿孔;22、第一铰接凸柱;23、第二铰接凸柱;30、定位杆;31、第二导槽;32、第二铰接孔;40、定位螺栓;41、第一定位螺栓;42、第二定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框架10和多个导柱20,各个导柱20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主框架10上;其中,沿每个导柱20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21,植入针穿孔21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包括:主框架10和多个导柱20;各个导柱20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主框架10上;其中,沿每个导柱20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21,植入针穿孔21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从而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能够根据肿瘤的位置的变化及时调整针道角度,以便粒子植入针能够更精确地插入到病灶部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具体实施时,主框架10包括:外围框架11和多根固定杆12;多根固定杆12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围框架11内;具体地,每根固定杆12的两端设置有卡接凸头15,外围框架11的两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对与卡接凸头15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0);多个导柱(20),各个所述导柱(20)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上;其中,沿每个所述导柱(20)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21),所述植入针穿孔(21)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0);多个导柱(20),各个所述导柱(20)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0)上;其中,沿每个所述导柱(20)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21),所述植入针穿孔(21)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并插入到预设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0)包括:外围框架(11);多根固定杆(1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11)内;其中,各个所述导柱(20)分为多组,每组的各个所述导柱(20)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根所述固定杆(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固定杆(12)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槽(13),每组的各个所述导柱(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20)的第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凸柱(22),所述第一导槽(13)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凸柱(22)相匹配的第一铰接孔(14),所述导柱(2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凸柱(22)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孔(14)内;沿所述第一导槽(13)的内侧壁开设有拆装槽,所述拆装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铰接孔(14)处,所述拆装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槽(13)的外部,所述第一铰接凸柱(22)通过所述拆装槽卡入所述第一铰接孔(14)内或者由所述第一铰接孔(14)内取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还包括:多根定位杆(30),每根所述定位杆(30)与一根所述固定杆(12)对应设置;其中,每组的各个所述导柱(2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根所述固定杆(12)上,每组的各个所述导柱(2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根所述定位杆(30)上,以使所述定位杆(30)相对于对应的一根所述固定杆(12)移动时带动所述导柱(20)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角度的针道模板,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定位杆(30)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导槽(31),每组的各个导柱(2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槽(3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春王伟雷光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易胜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