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66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物架,所述直角立柱设有一第一支撑面板及第二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均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通过冷压成形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了加强筋,加大了所述直角立柱的承重力。

A kind of stack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bject frame with a first support panel and a two support panel. The first support panel is connected vertically with the second support panel. The first support panel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anel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and a two support section, and the second support is provide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extends downward from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The plane of the first support part 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of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and the first support panel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anel form a reinforcement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pa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section of the cold press form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ight angle column is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物架
本技术属于置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置物架。
技术介绍
置物架一般用于家居使用或者商品展示,多由框形架体和相应的置物板架组成,所述框型架体一般为四边形,由四根立柱拼接固定而成。置物架的通过横梁进行稳定的,所以一般一个置物架5个横梁,市面上的置物架都上下两层可调整,中间不可调。且市场上置物架的立柱都是由钢板冲孔后折弯成形,且冲孔较多,这样使得立柱的受力变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置物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力大幅提高,实现了产品整体承重力大、稳定性更好、且可以随意调整层距方便用户使用的置物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置物架,其包括:多根直角立柱,所述直角立柱设有一第一支撑面板及第二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均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还均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面板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多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直角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由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高频焊接形成,所述第一钢板设有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自所述第一焊接部一端向上弯折再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钢板设于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表面高频焊接;其中,四根支撑横梁分别与四根所述直角立柱连接形成一支撑平台,一层板支撑于所述支撑平台上。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直角立柱为上下分段式的直角立柱,所述连接件连接上下两段的所述直角立柱。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面的表面贴合连接。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多个胶套,所述胶套呈7字形,所述胶套的板面设有7字形的凹槽,所述胶套套设于所述直角立柱的四个角落上。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置物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直角立柱设有一第一支撑面板及第二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均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通过冷压成形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了加强筋,加大了所述直角立柱的承重力。2、所述支撑横梁由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高频焊接形成,所述第一钢板设有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自所述第一焊接部一端向上弯折再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钢板设于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表面高频焊接,四根支撑横梁分别与四根所述直角立柱连接形成一支撑平台;即所述支撑横梁由两块钢板分别经冷压后高频焊接成形的,所述支撑横梁的受力点由传统的3个点变为6个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支撑平台承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置物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置物架的支撑横梁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置物架的支撑面板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置物架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置物架的胶套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3所示,一种置物架,其包括:多根直角立柱1,所述直角立柱1设有一第一支撑面板11及第二支撑面板12,所述第一支撑面板11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12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板11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12均设有第一支撑部13及第二支撑部14,所述第二支撑部14的顶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部13的顶面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1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4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板11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12还均设有第三支撑部15,所述第三支撑部15自所述第一支撑部13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面板11的所述第三支撑部15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12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支撑面板12的所述第三支撑部15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11所在的平面垂直。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面板11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12的立面都用冷压成形的方法压了一条以上加强筋,即所述第一支撑部13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4形成加强筋,使所述直角立柱1的承重力大幅提高。如图1及图2所示,多根支撑横梁2,所述支撑横梁2与所述直角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梁2由第一钢板21及第二钢板22高频焊接形成,所述第一钢板21设有第一焊接部211及第二焊接部212,所述第二焊接部212自所述第一焊接部211一端向上弯折再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钢板22设于第三焊接部221,所述第三焊接部22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1的表面高频焊接。其中,四根支撑横梁2分别与四根所述直角立柱1连接形成一支撑平台,即所述支撑横梁2由两块钢板分别经冷压后高频焊接成形的,所述支撑横梁2的受力点由传统的3个点变为6个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支撑平台承重量,当单层均匀承重达到500KG时支撑横梁2未发生明显变形,且用料成本较传统工艺有所下降,使用这一工艺改变用料厚度后会使承重量进一步加大成为重型置物架。一层板3支撑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层板3选用优质冷轧钢板经冷压成形后高频焊接连接点并加焊多条加强筋,使所述层板3浑然一体承重量大幅提高,所述层板3经九工位环保前处理后喷涂优质环氧树脂粉末使产品整体色彩更加协调丰富,品质更环保。如图1及图4所示,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件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为金属。所述直角立柱1为上下分段式的直角立柱1,所述连接件4连接上下两段的所述直角立柱1。所述连接件4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连接部41,两个所述连接部41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面板11的表面贴合连接,所述连接件4由塑料材质制成,每一所述连接部41的上端设有一第一圆角411,所述第一圆角411的表面上端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圆角411表面的下端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圆角411的表面从上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连接部41的下端设有第二圆角412,所述第二圆角412的表面上端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圆角412下端的厚度,即所述第二圆角412的表面从上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圆角411及所述第二圆角412用于导引所述连接件4进入所述直角立柱1的孔,使得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直角立柱1扣住。所述连接件4可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可以调节上下两段的所述直角立柱1高度。即所述连接件4是独立的连接件4,它能使上下段的所述直角立柱1完成牢固地连接为一个整体,使每层所述层板3都可以随意调节高度。如图1及图5所示,进一步包括多个胶套5,所述胶套5呈7字形,所述胶套5的板面设有7字形的凹槽51,所述胶套5套设于所述直角立柱1的四个角落上。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置物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根直角立柱,所述直角立柱设有一第一支撑面板及第二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均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还均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面板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多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直角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由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高频焊接形成,所述第一钢板设有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自所述第一焊接部一端向上弯折再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钢板设于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表面高频焊接;其中,四根支撑横梁分别与四根所述直角立柱连接形成一支撑平台,一层板支撑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根直角立柱,所述直角立柱设有一第一支撑面板及第二支撑面板,所述第一支撑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均设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板还均设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面板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支撑面板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多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直角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由第一钢板及第二钢板高频焊接形成,所述第一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丽清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