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英强专利>正文

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58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包括笼体,所述笼体设置有进笼通道,所述进笼通道末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上端铰接设置,所述进笼通道与笼体之间设置有侧板,所述笼体内水平或竖直设置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活动支承杆一端与所述笼体连接,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卡槽中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伸入进笼通道内,支撑活动门打开并保持水平,引诱猎物进入后吃掉诱饵,同时扯落活动支承杆,活动门垂落关闭进笼通道,实现捕捉,活动门铰接,可等待下一只猎物推门而入,实现连续捕捉,实用性强,功能多样,节省捕捉设备成本,节约空间。

A new multipurpose continuous catch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multi-purpose continuous catcher, including a cage. The cag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age channel, the end of the cage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n active door,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movable door is articulated with a hinge. The cage channel is arranged with a side board between the cage body and the cage body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with a bait. A support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and one end of the movable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ge body, and the other end is clamped in the card slo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The movable support bar with bait in the slot is extended into the passage of the cage, the supporting active door opens and maintains the level, lures the prey to enter the bait after entering, and pulls the active supporting rod, the movable door falls down and closes into the cage channel, which can be caught and the movable door hinges can wait and wait. The next prey is pushed into the door to achieve continuous capture. It is practical and versatile, saving the cost of capturing equipment and saving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
本技术涉及捕捉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捕捉器可大致分为开放式和活动门式两种,开放式捕捉器采用常开的进笼通道,利用食物等诱饵引诱猎物进入,进入后触发关门机构,关闭进笼通道以实现捕捉,此类捕捉器诱捕成功率高,但难以实现连续捕捉,活动门式则通过进笼通道中设置可被推开的活动门,利用猎物喜爱钻洞的特性,等待猎物推门而入,此类捕捉器可实现连续捕捉,但因增加推门的障碍,猎物不容易进入笼内,诱捕成功率较低,活动门的设置也使得笼内已捕获的猎物有逃脱的机会,为避免笼内猎物逃脱,甚至通过添加锁紧结构来防止猎物逃脱,此类结构通常比较复杂,生产难度和成本较高。而且捕捉器大多根据想要捕获的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而设计,捕捉对象单一,若要实现捕捉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捕捉器,占用空间,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连续捕捉、捕获率高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包括笼体,所述笼体设置有进笼通道,所述进笼通道末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上端铰接设置,所述进笼通道与笼体之间设置有侧板,所述笼体内水平或竖直设置有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活动支承杆一端设置在笼体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支撑活动门,使活动门保持打开状态。通过设置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穿过侧板的通槽,伸入进笼通道内,支撑活动门打开并保持水平,便于猎物进入,引诱猎物进入后吃掉诱饵,同时扯落活动支承杆,活动门垂落关闭进笼通道,实现捕捉,活动门铰接,可等待下一只猎物推门而入,实现连续捕捉,实用性强,此类捕捉器可适用于捕捉鼠类和爬行类动物,功能多样,节省捕捉设备成本,节约空间。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门下端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朝向笼内一侧,且与所述活动门垂直设置。设置与所述活动门垂直的踏板,活动门垂下后,若猎物想打开活动门逃出,必须先踩在所述踏板上,有效阻止猎物从笼内打开活动门,防止笼内猎物逃出。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支承杆设置为水平直杆,一端与笼体侧壁活动连接,另一端放置在通槽中。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支承杆设置为竖直放置的曲杆,所述曲杆两端折弯,一端放置在通槽中,另一端与笼体底面抵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笼通道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活动门下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插接部相配合的通孔,活动门下垂时插接部进入通孔内卡扣锁紧。通过设置插接部与底板上的通孔卡扣锁紧,结构简单,锁紧可靠,有效防止笼内猎物往外推开活动门逃出。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部末端设置有尖齿。当笼内已捕获有猎物,笼外有新猎物进入打开活动门时,尖齿对笼内猎物起吓退作用,进一步阻止笼内猎物逃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设置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穿过侧板的通槽,伸入进笼通道内,支撑活动门打开并保持水平,便于猎物进入,引诱猎物进入后吃掉诱饵,同时扯落活动支承杆,活动门垂落关闭进笼通道,实现捕捉,活动门铰接,可等待下一只猎物推门而入,实现连续捕捉,实用性强,此类捕捉器可适用于捕捉鼠类和爬行类动物,功能多样,节省捕捉设备成本,节约空间。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活动门打开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活动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底板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活动支承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笼体;2、进笼通道;3、活动门;4、活动支承杆;5、侧板;6、通槽;7、踏板;8、底板;9、通孔;10、插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一,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包括笼体1,所述笼体1设置有进笼通道2,所述进笼通道2末设置有活动门3,所述活动门3上端铰接设置,所述进笼通道2与笼体1之间设置有侧板5,所述笼体1内水平设置有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4,诱饵可直接绑在活动支承杆4上,或用绳子使其吊在活动支承杆4下方,所述侧板5上设置有通槽6,所述活动支承杆4一端与笼体1侧壁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6支撑活动门3,使活动门3保持打开状态。通过设置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4穿过侧板的通槽6中,伸入进笼通道2内,支撑活动门3打开并保持水平,便于猎物进入,引诱猎物进入后吃掉诱饵,同时扯落活动支承杆4,活动门3垂落关闭进笼通道2,实现捕捉,活动门3铰接,可等待下一只猎物推门而入,实现连续捕捉,实用性强,此类捕捉器可适用于捕捉鼠类和爬行类动物,功能多样,节省捕捉设备成本,节约空间。若有体型较大的猎物进入时,所述活动门可能被猎物向上顶起而离开活动支承杆4,所述活动支承杆4一端保持被通槽6支撑,不会掉落,避免因活动门3被顶起而误触发活动支承杆4掉落,保证活动支承杆4工作可靠。活动门3下端固定连接有踏板7,所述踏板7朝向笼内一侧,且与所述活动门3垂直设置。设置与所述活动门3垂直的踏板7,活动门3垂下后,若猎物想打开活动门3逃出,必须先踩在所述踏板7上,有效阻止猎物从笼内打开活动门3,防止笼内猎物逃出。所述进笼通道2下方设置有底板8,所述活动门3下端设置有插接部10,所述底板8上设置有与插接部10相配合的通孔9,活动门3下垂时插接部10进入通孔9内卡扣锁紧。通过设置插接部10与底板8上的通孔9卡扣锁紧,结构简单,锁紧可靠,有效防止笼内猎物往外推开活动门3逃出。所述插接部10末端设置有尖齿。当笼内已捕获有猎物,笼外有新猎物进入打开活动门3时,尖齿对笼内猎物起吓退作用,进一步阻止笼内猎物逃脱。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和实施例1相比,更换不同结构的活动支承杆4,所述活动支承杆4设置为竖直放置的曲杆,所述曲杆两端折弯,一端放置在通槽6中,另一端与笼体1底面抵接。两端折弯的活动支承杆竖直4放置在笼体1内,使得活动支承杆4动作灵敏度更高,猎物吃掉诱饵时,更容易扯落活动支承杆4,关闭活动门3实现捕捉。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包括笼体(1),所述笼体(1)设置有进笼通道(2),所述进笼通道(2)末设置有活动门(3),所述活动门(3)上端铰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笼通道(2)与笼体(1)之间设置有侧板(5),所述笼体(1)内水平或竖直设置有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4),所述侧板(5)上设置有通槽(6),所述活动支承杆(4)一端设置在笼体(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6)支撑活动门(3),使活动门(3)保持打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包括笼体(1),所述笼体(1)设置有进笼通道(2),所述进笼通道(2)末设置有活动门(3),所述活动门(3)上端铰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笼通道(2)与笼体(1)之间设置有侧板(5),所述笼体(1)内水平或竖直设置有带诱饵的活动支承杆(4),所述侧板(5)上设置有通槽(6),所述活动支承杆(4)一端设置在笼体(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6)支撑活动门(3),使活动门(3)保持打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3)下端固定连接有踏板(7),所述踏板(7)朝向笼内一侧,且与所述活动门(3)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用途连续捕捉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英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英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