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751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肥灌溉装置,包括施灌单元和送液单元,所述施灌单元和所述输送单元通过送液管相互连接;所述施灌单元包括桁架,施液组件和行走组件,所述送液单元包括卷盘,送液泵;所述桁架包括各两组可相互运动的第一桁架部分、第二桁架部分、第三桁架部分以及一个中间支承部分,所述送液管可收放地卷绕在所述卷盘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施液组件相连接。通过将桁架设置为不同的可活动部分,实现了不同部分的手动灵活收放,从而能够改变中间支承部分两侧桁架的长度。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肥灌溉装置在不同地形的田间进行施肥灌溉,避免了对桁架的拆装过程,节约了时间,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施肥灌溉的效率。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ertilizer irrig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irrigation unit and a liquid feeding unit. The irrigation unit and the conveying unit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rough a liquid feed pipe, which comprises a truss, a liquid component and a walking component, and the liquid feeding unit includes a reel plate and a liquid feed pump. The truss comprises two groups of each other. The first truss part of the movement, the second trusses, the third trusses, and an intermediate support part, the feed pipe is retractable on the reel, and one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component. By setting the truss as a different movable part, the manual and flexible collection of different parts can be realized, thus the length of the trusses on both sides of the middle support can be changed. Thus, the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to fertilize the fields in different terrain, avoid the process of dis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the truss, save time, reduce the workloa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肥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肥灌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卷盘式施肥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卷盘式施肥灌溉装置具有节水、节能、增产、省地、省工等效益,受益作物可以不留畦埂,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经营,适宜大面积推广。传统的卷盘式施肥灌溉装置是利用喷枪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出来,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和作物表面。但是喷洒出的水滴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在风速较高的环境中,难以喷洒均匀。当作物逐渐长高后,喷洒的水滴会大部分落在作物的枝叶上,增加株间空气湿度,从而导致作物发病率增加。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813904B,名称为“一种自走式移动灌溉机”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中,包括:具有行走轮的喷灌主机,所述喷灌主机包括横向延伸的喷灌主管,且所述喷灌主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农作物灌溉的出水部;一端与所述喷灌主管相连,且用于向所述出水部供水的供水软管,所述供水软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水源相连;用于卷绕所述供水软管的卷盘装置,所述卷盘装置包括卷盘本体和用于驱动所述卷盘本体转动的驱动机构。由于其横向延伸的喷灌主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可收放的,导致在不同地形的田间施肥过程中需要对喷灌主管按照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组装,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便,影响施肥灌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灌溉装置,解决施肥灌溉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施肥灌溉装置,包括施灌单元和送液单元,所述施灌单元和所述输送单元通过送液管相互连接;所述施灌单元包括桁架,施液组件和行走组件,所述送液单元包括卷盘,送液泵;所述桁架包括各两组可相互运动的第一桁架部分、第二桁架部分、第三桁架部分以及一个中间支承部分,所述送液管可收放地卷绕在所述卷盘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施液组件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桁架部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承部分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桁架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桁架部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桁架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桁架部分的一端铰接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桁架部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承部分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桁架部分与所述第一桁架部分可相互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桁架部分与所述第三桁架部分可滑动地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施液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桁架部分上的第一喷灌主管、固定在第二桁架部分上的第二喷灌主管和固定在第三桁架部分上的第三喷灌主管,所述第一喷灌主管、所述第二喷灌主管和所述第三喷灌主管可相互运动地液体密封连接;施液软管,所述施液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灌主管、所述第二喷灌主管和所述第三喷灌主管液体密封连接;施液出流器,所述施液出流器与所述施液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施液出流器上设有施液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与所述第一桁架部分和所述中间支承部分的连接位置距离最近的所述施液软管的长度为其它所述施液软管的长度的两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施液组件还包括:压力调节组件,所述施液软管通过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喷灌主管、所述第二喷灌主管和所述第三喷灌主管相连接;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喷灌主管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稳压器;限流器,所述限流器与所述稳压器的入口端相连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出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施液软管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施液软管连接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且连续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件由所述连接凸起的最大高度所构成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施液软管的内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压力调节组件沿着所述第一喷灌主管、所述第二喷灌主管和所述第三喷灌主管轴向相间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施液出流器为中空圆柱体,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沿着中空圆柱体的轴向在其外表面上相间设置施液通孔,所述施液通孔相对所述中空圆柱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中空圆柱体敞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且连续的凸起,由所述凸起的最大高度所构成的所述中空圆柱体敞开段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施液软管的内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施液通孔的孔径为4mm~6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将桁架设置为不同的可活动部分,实现了不同部分的手动灵活收放,从而能够改变中间支承部分两侧桁架的长度。中间支承部分一侧的桁架在收放过程中对另一侧的桁架不会产生影响。在田间施肥过程中,如果中间支承部分一侧的桁架被障碍物阻挡,即可将其收回,灵活改变其长度,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施肥灌溉装置在不同地形的田间进行施肥灌溉,避免了对桁架的拆装过程,节约了时间,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施肥灌溉的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施液组件通过施液软管和施液出流器将管路中输送的灌溉水和肥料输送到田间的地表。通过施液出流器上的多个施液通孔实现液体流出均匀。在施液组件灌溉施肥的过程中,将灌溉水及肥液直接喷施在作物的根部区域,提高利用效率,减少风对灌溉水流的影响以及肥液在叶片上的残留,降低作物的株间空气湿度,减少作物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病害的发生。施液软管采用橡胶软管制成,其硬度低,在田间施肥过程中能够随地形变化而实现相应的变化,避免了对作物根部的损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加长与中间支承部分相邻的施液软管的长度可以避免本技术的施肥灌溉装置在作业过程中,从施液出流器流出的液体淋到行走组件上,保证了行走组件在作业过程中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并且避免了流出的液体对行走组件的腐蚀,提高了行走组件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对每个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调节,就可保证每个施液软管中的液体的压力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施肥灌溉装置在施肥灌溉过程中的液体流出均匀,保证了本技术均匀施肥的效果。通过设置排气机构,使得第一喷灌主管、第二喷灌主管和第三喷灌主管在作业过程中富集的气体被及时地排出,避免管内气体的增多导致液体流动被阻塞,保证了本技术的施肥灌溉装置的液体均匀流出,保证了本技术均匀施肥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送液泵向送液管中注入肥料,肥料与送液管的水混合,从而实现施灌单元将混合有肥料的灌溉水输送到田间作物的根部区域,提高了灌溉水和肥料的利用率,实现了水肥一体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施肥灌溉装置的结构布置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施肥灌溉装置的结构布置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压力调节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气机构的结构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施液出流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施肥灌溉装置,包括施灌单元(1)和送液单元(2),所述施灌单元(1)和所述送液单元(2)通过送液管(3)相互连接;所述施灌单元(1)包括桁架(11),施液组件(12)和行走组件(13),所述送液单元(2)包括卷盘(21),送液泵(22);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1)包括各两组可相互运动的第一桁架部分(111)、第二桁架部分(112)、第三桁架部分(113)以及一个中间支承部分(114),所述送液管(3)可收放地卷绕在所述卷盘(21)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施液组件(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施肥灌溉装置,包括施灌单元(1)和送液单元(2),所述施灌单元(1)和所述送液单元(2)通过送液管(3)相互连接;所述施灌单元(1)包括桁架(11),施液组件(12)和行走组件(13),所述送液单元(2)包括卷盘(21),送液泵(22);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1)包括各两组可相互运动的第一桁架部分(111)、第二桁架部分(112)、第三桁架部分(113)以及一个中间支承部分(114),所述送液管(3)可收放地卷绕在所述卷盘(21)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施液组件(1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部分(111)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承部分(114)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桁架部分(1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桁架部分(11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桁架部分(1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桁架部分(113)的一端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部分(111)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承部分(114)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桁架部分(112)与所述第一桁架部分(111)可相互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桁架部分(112)与所述第三桁架部分(113)可滑动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液组件(12)包括:固定在第一桁架部分(111)上的第一喷灌主管(121)、固定在第二桁架部分(112)上的第二喷灌主管(122)和固定在第三桁架部分(113)上的第三喷灌主管(123),所述第一喷灌主管(121)、所述第二喷灌主管(122)和所述第三喷灌主管(123)可相互运动地液体密封连接;施液软管(124),所述施液软管(12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灌主管(121)、所述第二喷灌主管(122)和所述第三喷灌主管(123)液体密封连接;施液出流器(125),所述施液出流器(125)与所述施液软管(1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施液出流器(125)上设有施液通孔(12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桁架部分(111)和所述中间支承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力吉门旗边新洋魏子涵曹凤欣
申请(专利权)人: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