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双层拉链支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2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织或针织的拉链支撑带,具有横向依次分布的链牙固定边部分,带身部分和缝合部分,它有一双层结构部分,由正反面织物构成,两层织物由连结纱线接合,其间有一在预定区域上横向延伸的预定间隙,连结纱线是合成树脂单纤维或多纤维,双层结构部分的反面织物由于至少一种网状织物构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支撑带,特别是一种适合直接缝在运动服,夏装、衬衫、工作服、内衣等上的拉链的支撑带。以往,人们进行各种尝试使拉链具有透气性。例如,日本技术公开昭34—6608中,公开了一种防水的拉链支撑带,其上有通孔并各自附带小孔以保证透气性。而且,近来人们建议在纺织或针织拉链支撑带的同时,在带身的一部分形成通气孔,该部分为纺织或针织的拉链支撑带的一部分,而不是链牙固定边部分或者支撑带的缝合部分。根据在例如日本技术,公开照57—29601中公开的拉链支撑带,在链牙固定边部分和支撑带缝合部分之间的带身部分的纺织或针织密度比其它部分粗,在带身部分适当位置上的一部分纺织或针织纱线向外编移以形成通气孔,并且同时使通气孔的周边结构致密,这样当周边受热熔化时,可防止破裂的发生。根据日本技术公开昭61—30494号,在经编的拉链支撑带上,由结实的针织纱线限定的无凸纹(Wale—free)带在拉链支撑带带身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而通过在无凸纹带布设结实的针织纱线,在无凸纹带上按预定的间距形成通气孔。日本技术公开昭34—6608中公开的拉链不仅外观有问题,而且其用途也只限于需要防水的物品,比如雨衣。假定将日本技术公开昭57—29601或61—30494中公开的拉链缝合到一个物品上,通气孔或通气部分必然暴露在表面,因此外表不美观。同样在应用上,两种拉链都难以固定在特殊种类的物品上,比如冬天的服装。而且,由于通气孔设置在拉链支撑带的带身部分,拉链支撑带在带身部分会发生变形,所以当拉链缝合到一个物品上并使用时,难以保证其形状的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或针织的拉链支撑带,在保证透气性的同时,且外表美观,适合各种用途。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条纺织或针织的拉链支撑带具有沿支撑带横向依次分布的咬合链牙的固定边部分、带身部分和缝合部分,其中,支撑带具有一双层结构部分,由正面织物和反面织物组成,两层织物由连结纱线接合在一起并在其间形成一个预定的间隙,在支撑带的预定区域上横向延伸,连结纱线是一种合成树脂单纤维或多纤维,双层结构部分的反面织物由至少一种网状织物构成。双层结构部分上的预定区域可以是除固定咬合链牙的边缘部分之外的支撑带缝合部分或任何其它部分,只要双层结构部分的反面织物具有网状的结构。正面织物和反面织物在纺织或针织时,通过连结纱线以预定的间隙相互接合。双层结构部分的正面织物的纺织或针织密度与普通的拉链支撑带相同,而该部分的反面织物纺织或针织成具有至少一种粗的网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中,拉链支撑带的其它部分或区域可能不是网状结构。但是为了防止链牙固定边。部分产生象纵向和横向的扩张及收缩的变形,普通拉链支撑带的链牙固定边部分需要应用贯穿整个区域的大密度的纺织或针织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连结纱线是具有必要的硬度(刚性)的合成树脂单纤维或多纤维。该连结纱线的作用是防止正反面织物的完全的相互接触。即使两层织物由于缝合而相互接触,位于两层织物之间的连结纱线也使两层织物间保持一个小的透气间隙。假定一条使用上述拉链支撑带的拉链缝合到例如运动衣上,汗液将通过反面织物的网状结构向正面织物蒸发并通过两层织物间的间隙顺利地向外界发散,这样,衣服上的拉链缝合部分不会由于汗液而发沾,因而手感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拉链支撑带的横截面示意图,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带的结构和功能;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拉链支撑带的横截面示意图,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支撑带的结构和功能;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针织拉链支撑带的网状针织结构的垫纱(lapping)运动示意图;图4是拉链支撑带双层结构区的垫纱运动示意图;图5是拉链支撑带的链牙固定边部分的垫纱运动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纺织拉链支撑带的双层区域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图。现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1和图2是横截面示意图,显示了不同形式的拉链支撑带及它们的固定形式。在图1和2中,参考标号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拉链支撑带;2表示一物品,比如衣服,拉链将缝合于其上;3表示咬合的链牙;4表示心线;5表示缝合纱线。拉链支撑带1包括一个用以缝合到物品2上的支撑带缝合部分SP,一个链牙固定边部分AP,和一个属于支撑带1而不同于缝合部分SP与链牙固定边(部分AP的带身部分BP。支撑带1的三个部分在支撑带1的横向上依次分布。在图1的例子中,支撑带缝合部分SP具有由正面织物11和反面织物12组成的一个双层结构,在两层织物11、12纺织或针织时,用连结纱线1a使两层织物接合并形成一个预定间隙D。双层结构部分的正面织物11的纺织或针织密度与普通拉链支撑带的相同,而该部分的反面织物12纺织或针织成具有至少一种粗的网状结构,这种情况下,拉链支撑带1的其它部分或区域可能不是网状结构。但是为了防止链牙固定边部分AP发生诸如纵向和横向的扩张及收缩的变形,普通拉链支撑带的链牙固定边部分需要应用贯穿整个区域的大密度的纺织或针织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连结纱线1a是具有必要硬度的合成树脂单纤维或多纤维。该连结纱线1a的作用是防止正反面织物11,12的完全的相互接触。即使两层织物11,12由于缝合而相互接触,位于两层织物11,12之间的连结纱线也使两层织物11,12间保持一个小的透气间隙。假定一条使用上述拉链支撑带1的拉链10缝合到例如运动衣上,汗液将通过反面织物12的网状结构向正面织物11蒸发,并如图1和2中箭头所示的那样,通过两层织物11,12间的间隙D顺利地向外界发散,这样衣服上的拉链缝合部分不会由于汗液而发粘,因而手感舒适。在图2的例子中,拉链支撑带1的缝合部分SP和链牙固定边部分AP在结构上与普通拉链支撑带相同,而只是带身部分BP是具有正反面织物11,12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部分的反面织物12纺织或针织成网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双层结构部分的正面织物11可以具有与缝合部分SP一样的纺织或针织结构,或者象该部分反面织物12一样的网状结构。同样在这个例子中,连结纱线1a是具有必要硬度的合成树脂单纤维或多纤维,且预定间隙D限定于正反面织物11,12之间。因此汗液一类的水分将通过反面织物12的网状结构向正面织物11蒸发,并随即通过正反面织物11,12间的间隙D向外界发散。图3至图5显示图1的拉链支撑带1的详细的经编结构。图3为示间图,显示了反面织物12的网状结构12的垫纱运动,以及连结纱线1a的垫纱运动。图4显示由正反面织物11,12组成的双层结构部分的垫纱运动,两层织物由连结纱线1a接合在一起,嵌入的纱线1b置于网状结构12’内。图5是显示链牙固定边部分AP的经编结构的垫纱运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的例子,由连结纱线1a接合在一起的正反面织物11,12的双层结构部分中,正面织物11由后织针B针织,而反面织物12由前织针F针织。正面织物11是一种经编结构,由同时针织的绞花组织链式针迹、钩编经平组织1-0/1-2和嵌入结构0-0/4-4形成,以获得高密度的织物。反面织物12的网状结构12’具有图3所示的薄纱罗状或绢网的针织结构。具有合适结构的嵌入纱线1b嵌入到链式针迹中,以获得花边样的网状结构。分别由后织针B和前织针F针织的正反面织物11,12通过连结纱线1a接合在一起。如图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或针织的拉链支撑带,它具有在所述支撑带横向上依次分布的一个咬合链牙的固定边部分,一个带身部分和一个支撑带缝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带有一个双层结构部分,由正面织物和反面织物构成,两层织物通过连结纱线接合在一起,并在其间形成一 个在所述支撑带的一个预定区域上横向延伸的预定间隙,所述连结纱线是合成树脂的单纤维或多纤维,双层结构部分的所述反面织物是由至少一种纺织或针织的网状织物构成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义雄明石俊次吉田弘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