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雄东专利>正文

多股复合纱用的瓷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17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股复合纱用的瓷块,设置在空气喷嘴(20)的滑座(30)上,瓷块(10)顶端具有至少二个以上横向并排的纱处理通道(11a)(11b)(11c)、及二个以上设置在瓷块(10)内且呈纵向对应前述纱处理通道(11a)(11b)(11c)的通气孔(12a)(12b)(12c),该通气孔(12a)(12b)(12c)的出口位在纱处理通道(11a)(11b)(11c)中。由前述设计能使一缠结喷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纱的缠结数量,以形成具有特殊复合效果的特殊纱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瓷块,特别涉及一种多股复合纱用的瓷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造成纱线种类特殊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使形成纱线的 长丝单根纤度值(DPF)范围随之趋广(即DPF在0. 3 7. 0之间),传统在将纱线编织成布料 前,纱线会先透过缠结喷嘴(20)内的瓷块(50)(参图l)作喷纱处理,前述瓷块(50)是设 置在缠结喷嘴(20)(参图2)内的滑座(30)上,并在前述瓷块(50)顶端以一同为陶瓷材料 的压片(40)覆盖及压合,在瓷块(50)的顶端具有横向的纱处理通道(51),当纱线进入纱 处理通道(51)后受到由纵向通气孔(52)喷出的空气捻揉,如图3所示,而达吹纱效果。如图3所示,挑选单股DPF不同且未缠结的纱线(61),经纱处理通道(51)后,会被 通气孔(52)中的疾速气流捻动缠结,以形成结点稳定又等距的纱线(60),之后再沿着直 线运行方向离开纱处理通道(51),以便后续加工制成各式布料。上述瓷块(50)具有以下问题传统瓷块(50)只有一道纱处理通道(51),所以仅能用作单股纱线处理,因此无法针 对二股以上的纱线进行喷纱处理,因此, 一个瓷块(50)只能进行一股纱线的喷纱,始终 无法对两股以上的纱线进行喷纱,倘若能在一次喷纱作业中同时针对二股以上的纱线进 行喷纱,必能节省制造工时、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故如何使一空气喷嘴将二股以上未 缠结的纱线同时各自进行喷纱,便成为本技术欲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传统空气喷嘴无法以同步方式对二股以上不同粗、细的长丝纤维(束)/纱线同 时进行缠结,因此为使空气喷嘴能同时对二股以上不同粗、细的长丝纤维(束)/纱线同时 进行缠结,便成为本新型欲解决的另一问题。再者,为使二股以上的纱线进行喷纱处理时能使用同一供气来源,以能节省能源消 耗,则成为本技术欲解决的再一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制造二股以上的特殊复合纱、并降低空气消耗量 的多股复合纱用的瓷块。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股复合纱用的瓷块(10),是设置在空气喷嘴(20)的滑座(30)上,所述瓷块(10) 顶端具有至少二个以上横向并排的纱处理通道(lla) (lib) (llc)、及二个以上设置 在瓷块(IO)内且呈纵向对应前述纱处理通道(lla) (lib) (llc)的通气孔(12a) (12b) (12c),该通气孔(12a) (12b) (12c)的出口位在纱处理通道(11a) (lib) (11c) 中。前述的瓷块(IO)底端设置一个与上述数通气孔(12a) (12b) U2c)连通且供应气 源给通气孔(12a) (12b) (12c)的气室(14)。前述的纱处理通道(lla) (lib) (11c)内设有供空气气流捻动纱线的开口区域(13a) (13b) (13c),前述开口区域(13a) (13b) (13c)向外扩张的宽度是纱处理通道(11a) (lib) (11c)宽度的3 30%。前述的数个纱处理信道(lla) (lib) (llc)是平行设置的,而所述数通气孔(12a) (12b) (12c)的出口是位在同一直在线。前述的数个纱处理信道(lla) (lib) (11c)是平行设置的,而所述数通气孔(12a) (12b) (12c)的出口是呈交错设置。前述的纵向通气孔(12a) (12b) U2c)与垂直中心线间呈一夹角(e),该夹角(e) 介于0 90度之间。前述的纱处理通道(11a) (lib) (11c)的宽径不同,而与其对应的通气孔(12a) (12b) (12c)孔径也各为不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瓷块(10)顶端具有至少二个以上横向并排的纱处理通道(11a) (lib) (11c)、及二个以上设置在瓷块(10)内且呈纵向对应前述纱处理通道(lla) (lib) (11c) 的通气孔(12a) (12b) (12c),该通气孔(12a) (12b) (12c)的出口位在纱处理 通道(lla) (lib) (11c)中;本新型由前述设计能使一缠结喷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纱 的缠结数量、及縮短加工工序,并同时加捻成不同捻向的纱线,以便于形成具有特殊复 合效果的特殊纱线,且在织成织物时能产生不同特性、触感及外观效果。本技术瓷块(IO)底端设置一个与上述数通气孔(12a) (12b) (12c)连通且供 应气源给通气孔(12a) (12b) (12c)的气室(14),利用相同空气源的供应以降低能源 的消耗,并由数个通气孔(12a) (12b) (12c)各自搭配对应的纱处理通道(lla) (lib) (11c)以供不同长丝纤维缠结,用于制造特殊的复合纱。本实甩新型纱处理通道(11a) (lib) (11c)内设有供空气气流捻动纱线的开口区 域(13a) (13b) (13c),前述开口区域(13a) (13b) (13c)向外扩张的宽度是纱处理通道(lla) (lib) (llc)宽度的3 30%,以提供纱线摆动时的空间,并能形成 多样化、具有结点稳定性佳、结数适当、且产生高规则性的结点间距的复合加工丝。本技术数个纱处理信道Ula) (lib) (llc)是平行设置的,而所述数通气孔 (12a) U2b) U2c)的出口是位在同一直在线,能同时对纱线进行缠结,形成相同规 则性结点。本技术数个纱处理信道(lla) (lib) (llc)是平行设置的,而所述数通气孔 U2a) (12b) U2c)的出口是呈交错设置,能同时对纱线进行缠结,形成相异规则性结点。本技术所述的纵向通气孔(12a) U2b) (12c)与垂直中心线间呈一夹角(e), 该夹角(9)介于0 90度之间;前述通气孔U2a) (12b) (12c)以一角度(e )纵向贯穿瓷块(io),该角度(e)界于o 90度之间,前述角度(e)为使纱线缠结形成具有结数 适当、且产生高规则性的结点间距,会依所欲形成纱线需求而改变角度(e)大小,以影 响空气气流进入纱处理通道(lla) (lib) (llc)的时机,当角度(e)大时,能延长空 气气流的行径路径,以稳定空气气流进入纱处理通道(lla) (lib) (llc),而当角度 (9 )愈小,则穿孔(12a) (12b) (12c)愈呈垂直贯穿纱处理通道(lla) (lib) (lie), 则能给予较强的捻流。本技术纱处理通道(lla) (lib) (11c)的宽径不同,而与其对应的通气孔(12a) (12b) (12c)孔径也各为不同;前述纱处理通道(11a) (lib) (llc)能依通道类型、 及所搭配的通气孔(12a) (12b) (12c)的孔径大小,能供不同长丝纤度值(DPF)的纱 线形成不同结点数量、结点牢度、规则性及不同长丝纤维条数。附图说明图h传统瓷块的立体示意图2:传统瓷块设置在传统缠结喷嘴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3:传统缠结喷嘴内纱线运行及气流流动的动作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股复合纱用的瓷块,设置在空气喷嘴(20)的滑座(30)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瓷块(10)顶端具有至少二个以上横向并排的纱处理通道(11a)(11b)(11c)、及二个以上设置在瓷块(10)内且呈纵向对应前述纱处理通道(11a)(11b)(11c)的通气孔(12a)(12b)(12c),该通气孔(12a)(12b)(12c)的出口位于纱处理通道(11a)(11b)(11c)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东
申请(专利权)人:王雄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