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和燃烧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7135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和燃烧器,所述点火装置包括贯穿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棒和火检棒,所述点火棒和火检棒的一端露置于内嵌在中心回燃烧头前端的燃烧区,分别形成点火棒露置端和火检棒露置端,另一端位于中心回燃烧头外,所述点火棒外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和点火棒之间具有引燃气通道,燃气经引燃气通道进入燃烧区以形成点火火焰;所述火检棒露置端和/或点火棒露置端设置成弯曲状使得火检棒露置端与点火棒露置端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点火方式为先形成点火火焰,再由点火火焰引燃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形成主火焰,从而克服了传统点火方式中主火焰难以建立、或者建立后容易在点火瞬间产生喘振甚至回火爆燃的缺陷。

Ignition device and burner based on full premixing center return combustion he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gnition device and a burner based on a full premixed center back combustion head. The ignition device includes an ignition rod and a fire detector that runs through a central back combustion head. The point exposure of the point fire rod and the fire detector is placed in the combustion zone embedded in the front of the central back combustion head, forming a point fire end and fire inspection, respectively. The rod is placed at the end and the other end is located outside the center of the combustion center. The point fire rod is equipped with a jacket. The jacket tube and the ignition rod have a gas channel between the ignition and the ignition, and the gas passes through the gas channel into the combustion zone to form the ignition flame; the fire inspection rod exposing end and / or the ignition rod open end are bent to make the fire detector open. The end is relative to the point of the point fire. The ignition mod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form an ignition flame first, and then ignite the mixture of air and gas from the ignition flame to form the main flame, thus overcoming the defect that the main flame in the traditional ignition mode is difficult to set up, or it is easy to generate and even temper and deflagration at the moment of ign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和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和燃烧器。
技术介绍
金属纤维燃烧器是一种全预混式燃烧器,以特种金属纤维作为燃烧头,使得燃气燃烧十分稳定并且温度分布均匀,没有局部高温存在,因此抑制了NOx的生成。但是对于中心回燃锅炉来说,如果采用标准金属纤维烧头,由于炉膛的特殊结构,炉膛深处的阻力远大于前端阻力,因此标准的金属纤维燃烧头,火焰将只可能在前部燃烧,炉膛的绝大部分面积被浪费,直接使用该结构的烧头,无法解决中心回燃锅炉降低NOX排放的要求。专利CN206593100U公开了一种基于全预混金属纤维的中心回燃烧头,如图1所示,该中心回燃烧头在烧头本体的前端内嵌第一燃烧区,第一燃烧区的外表面铺设有金属纤维网,形成中心回燃结构,火焰分布在烧头内部,形成轴向火焰。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层中均匀透过,使得烧头燃烧十分稳定,温度分布均匀,没有局部高温存在,因此抑制了NOx的生成。但是该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采用的是单一点火的方式,点火棒直接对中心回燃烧头内部的混合气体放电,直接形成主火焰,由于第一燃烧区相对空间较大,燃气和空气在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下,较难形成火焰。再者,主火焰建立后,由于点火燃气浓度较大,在中心回燃烧头喇叭口内部热量不能及时散失,极易在点火瞬间产生喘振甚至回火爆燃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中心回燃烧头在空气和燃气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下较难形成火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点火装置和燃烧器,该点火装置点火的特点是先在烧头内部形成小的点火火焰,在点火火焰的引燃下,轻松形成主火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包括分别贯穿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棒和火检棒,所述点火棒和火检棒的一端露置于内嵌在中心回燃烧头前端的燃烧区内,分别形成点火棒露置端和火检棒露置端,另一端位于中心回燃烧头的后端外,所述点火棒外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和点火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了引燃气通道,燃气经引燃气通道进入中心回燃烧头的燃烧区以形成点火火焰;所述火检棒露置端和/或点火棒露置端设置成弯曲状使得火检棒露置端可与点火火焰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火检棒露置端长度大于点火棒露置端长度,所述火检棒露置端向点火棒露置端方向弯曲。进一步的,所述点火棒露置端长度不大于3cm。进一步的,所述点火棒和火检棒位于中心回燃烧头内部的部分平行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点火棒和火检棒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延伸至燃烧区底部,另一端穿出中心回燃烧头。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引燃气通道相通的燃气入口。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回燃烧头的一侧设置有空燃混合器入口,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可经空燃混合器入口进入中心回燃烧头内部并扩散至燃烧区,在点火火焰的引燃下产生主火焰。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入口与引燃气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引燃气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引燃气进出引燃气通道的燃气阀;所述空燃混合器入口与空燃混合气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空燃混合气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空燃混合气进出中心回燃烧头的混合气阀。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燃气阀、混合气阀和火检棒电连接。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预混中心回燃燃烧器,包括中心回燃烧头和如上所述的点火装置。本技术通过在传统点火棒的外部设置外套管,外套管与点火棒共同形成点火枪,部分燃气经引燃气管道先行进入燃烧区,形成点火火焰,然后由点火火焰引燃大量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形成主火焰。本技术采用二次引燃方式代替传统的一次引燃方式,克服了传统点火方式中主火焰难以建立、或者建立后容易在点火瞬间产生喘振甚至回火爆燃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传统点火装置的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有本技术点火装置的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点火棒;11—点火棒露置端;2—火检棒;21—火检棒露置端;3—外套管;4—引燃气通道;5—燃气入口;6—空燃混合气入口;7—烧头本体;8—燃烧区;9—点火火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结合图3,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包括分别贯穿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棒1和火检棒2,所述点火棒1和火检棒2的一端露置于内嵌在中心回燃烧头前端的燃烧区8,分别形成点火棒露置端11和火检棒露置端21,另一端位于中心回燃烧头的后端外,所述点火棒1外设有外套管3,所述点火棒1和外套管3共同形成了点火枪,所述外套管3和点火棒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了引燃气通道4,燃气经引燃气通道4进入中心回燃烧头的燃烧区8以形成点火火焰9;所述火检棒露置端21和/或点火棒露置端11设置成弯曲状使得火检棒露置端21可与点火火焰9接触。具体的,所述中心回燃烧头包括烧头本体7,所述烧头本体7的前端向内凹陷形成前端开口的圆柱型或喇叭形燃烧区8,火焰分布在烧头内部,形成轴向火焰。所述燃烧区8的外表面铺设有与烧头本体7烧结成整体的金属纤维网,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层中均匀透过,使得烧头燃烧十分稳定、温度分布均匀,没有局部高温存在,因此抑制了NOx的生成。传统的点火装置仅包括贯穿烧头本体7的点火棒1和火检棒2,点火棒1和火检棒2的一端露置于燃烧区8的金属纤维层表面,烧头本体7的一侧的壁上设置空燃混合气入口6,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经空燃混合气入口6进入烧头本体7内部,然后扩散至燃烧区8,点火棒1点火后,引燃空燃混合气,形成火焰。这种点火装置的特点是一次引燃,由于从空燃混合器入口6进入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量较大,而且燃烧区8空间相对较大,如混合不均匀,很难直接形成主火焰。鉴于此,本技术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在点火棒1外设置一外套管3,所述外套管3与点火棒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燃气通道,此燃气通道可将部分燃气先行引入燃烧区8,点火棒1点火后这部分燃气可形成点火火焰9。点火棒1和火检棒2位于燃烧区8的一端分别形成点火棒露置端11和火检棒露置端21,为了使火检棒2检测到点火火焰9,点火棒露置端11或火检棒露置端21其中之一设置成弯曲状,或两者均设置成弯曲状以使两者形成面对面相对的状态,从而使得点火后形成的点火火焰9可以接触到火检棒露置端21。所述外套管3、点火棒1和火检棒2均由金属制成。所述外套管3的材料优选普通碳钢,也可以为其他金属,碳钢不能承受高温,因此所述外套管3的一端延伸至燃烧区8底部,不能进入燃烧区8,另一端穿出中心回燃烧头。所述点火棒1和火检棒2的材料优选耐高温的镍铬合金。点火棒1与金属外套管3打火形成电火花,因此本技术中点火棒1和外套管3形成了打火枪。在本技术中,所述点火棒1和火检棒2外还包裹有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主要起到绝缘的作用,因为点火棒1点火瞬间电压较高,如不用陶瓷材料使其与金属外套管3隔绝开,则点火棒1会对金属套管放电,不会再指定的点火棒露置端11点火。如图2所示,所述火检棒2外也可以设置另一个金属制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包括分别贯穿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棒和火检棒,所述点火棒和火检棒的一端露置于内嵌在中心回燃烧头前端的燃烧区内,分别形成点火棒露置端和火检棒露置端,另一端位于中心回燃烧头的后端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外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和点火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了引燃气通道,燃气经引燃气通道进入中心回燃烧头的燃烧区以形成点火火焰;所述火检棒露置端和/或点火棒露置端设置成弯曲状使得火检棒露置端可与点火火焰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包括分别贯穿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棒和火检棒,所述点火棒和火检棒的一端露置于内嵌在中心回燃烧头前端的燃烧区内,分别形成点火棒露置端和火检棒露置端,另一端位于中心回燃烧头的后端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外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和点火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了引燃气通道,燃气经引燃气通道进入中心回燃烧头的燃烧区以形成点火火焰;所述火检棒露置端和/或点火棒露置端设置成弯曲状使得火检棒露置端可与点火火焰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检棒露置端长度大于点火棒露置端长度,所述火检棒露置端向点火棒露置端方向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露置端长度不大于3c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点火棒和火检棒均由金属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预混中心回燃烧头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历民李文赵建生何磊李文明刘宗武胡梦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泰明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