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复合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689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空气涡流喷嘴(10)中,至少用一种由合成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1)和一种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纺捻切段纤维纱(2),使它们彼此相互编结.纤维纱(1)从纺纱筒子(17)中抽出后,首先在纺纱制动器(16)和输送装置(15)之间通过拉伸使其卷曲复活,然后,该输送装置(15)按一定的输送量将该长纤维纱(1)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嘴(10)中,通过松弛导致最大的解绕,借助于这种解绕,使纤维纱(1)和纤维纱(2)之间形成防滑加工的编结部位.纤维纱(1)收缩时,纤维纱(2)在编结部位间侧向退绕.(*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纺纱已是众所周知,它是由一种合成长纤维和另一种天然切段纤维组成的。在这方面,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使混纺纱兼有合成长纤维的优良特性(例如,高强度、物美价廉)和天然纤维的优良特性(例如,使由其制成的物品手感好且经久耐穿)。例如,瑞士专利CN-A 491219描述了制作一种混纺纱的方法,其中将一种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Falchzwirn-texturiertes Filamentagarn)与天然切段纤维(纺成的)纱(Stapeltasergarn aus Naturfasern)一起制作一种组合纱,其中对混纺纱进行了防滑的加工(Verarbeitungs-schie-befest)(因此,能使它在编织机(Webmaschinen)或编结机(Wirkmaschinen)上进行加工),为此,需要将其进行合加捻(Verzwirnung)或环加捻(Umzwirnung),然而却使这种混纺纱的制作速度大受限制了。而日本专利厂P-A52-88640说明的方法则可以避免上述限制,在该方法中,长纤维纱和切段纤维纱借助于一种编结聚集料,使其相互编织在一起。然而,这些公知的混纺纱都有缺点,即如果要使由这些混纺纱制作的产品(例如,编织物或针织品)表面具有明显的天然纤维纱的特性(例如,手感和外观)则必须在这些混纱中含有相当高组分的天然切段纤维纺的纱。 在这方面,有一种改进的方法,即依据美国专利US-A4196574能把一种直接由假捻卷曲变形装置出来的长纤维纱和一种切段纤维纱,在空气涡流喷咀中(LuftWirbeldUSl)组合,制作一种混纺纱。这个直接由假捻卷曲变形装置出来的长纤维纱,不仅是与短纤维纱进行编结的好的组合材料,而且它在混纺纱中具有当松弛时能收缩的性质,而短纤维纱则不能在松弛时收缩,只是在编结部位之间侧向退绕(ausgabogem wird),使得纺纱纤维的结构很清楚地显示出来。然而,这种制作方法也有其缺点,即假捻卷曲变形装置和空气涡流喷咀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同时以最优佳的速度操作,这是因为长纤维纱要直接一个接一个地穿过这两个装置。在上述的美国专利US-A4196574和类似相关的US-A 4212152专利中也都提出了一种构思,即用一种事先制好的来自纺纱筒子(Spule)的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代替直接来自假捻卷曲变形装置的长纤维纱。因此,空气涡流喷咀的操作运转速度,也就能摆脱这个假捻卷曲变形装置的限制而自由地选定。然而,显而易见,一方面从纺纱筒子输送来的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不利于与切段纤维纱编织组合,因此,它在空气涡流喷咀形成的编结部位没有令人满意的防滑的加工;另一方面,用该法制作的混纺纱的(松弛时)的收缩率,不如直接来自假捻卷曲变形装置的长纤维纱的收缩率。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用至少一种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和至少一种纺捻切段纤维纱,通过空气涡流喷咀去制作一种混纺纱的方法。本方法中的空气涡流喷咀的操作运转速度是可以自由选定的,此外,长纤维纱能和切段纤维纱进行防滑的加工,从而编结在一起,而且,它在制好的混纺纱中能按所需的方式收缩,致使切段纤维纱在编结部位之间进行侧向退绕。 本任务可以由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至少一种从合成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和至少一种从天然纤维制成的纺捻切段纤维纱一起去制作混纺纱的方法,其中该两种纤维纱被输送到一个空气涡流喷咀中,并彼此相互编织组合,该长纤维纱是一个纺纱筒子抽出后以预定的输送方式,即依照混纺纱离开空气涡流喷咀的输送速度向空气涡流喷咀喂纱,其特征是该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从纺纱筒子抽出以后,在尚未向空气涡流喷咀以松弛时产生解绕的输送方式喂纱以前,首先对它拉伸以形式卷曲复活。

【技术特征摘要】
1的陈述的总概念中的方法加以解决,即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从纺纱筒子输出后,在将其通过松弛而引起解绕的输送形式向空气涡流喷咀输送以前,首先通过拉伸使其卷曲复活(Kraeuselungs-Reaktivierung)。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向空气涡流喷咀输送长纤维纱和切段纤维纱的同时,也输送象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之类的拉长的辅助性的弹性纤维纱,它在长纤维纱和切段纤维纱之间的,编结交织部位上也与这些组合纱编织在一起,这种弹性的辅助纤维纱有重要的用途,它可以使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的纤维卷曲缩率得到加强,从而使混合纺纱的容积度(Voluminositaet)和它的弹性率有显著的提高。 本文借助于下列图示,进一步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 是制作混纺纱方法的图解。 图2 是装置部件较佳布置的图解。 图3 由本发明方法制作的混纺纱在拉紧状态下的图解片段。 图4 如图3相同一类的混纺纱在松弛状态下的图解片段。 图5 含有附加的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的混纺纱的图解片段。 图1是制作一种混纺纱方法的图示,两股由合成的热塑性的循环无端长纤维纱制成的,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1和1′,和一股由植物天然纤维和/或动物天然纤维制成的反手捻(Spinngedrehtes)切段纤维纱2,以及一股有胶弹性的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通过已知的方法同时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并在其中相互编结。与通常情况一样,该空气涡流喷咀中具有轴向的缩绒狭道(Durchlasskanael),长纤维纱1和1′切段纤维纱2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3,一起被输送通过该缩绒狭道。而空气流狭道(Luftblaskanale)从侧面导入轴向的缩绒狭道,由空气涡流喷咀出来生成的混纺纱,在卷绕装置(Aufwick eleinrichtung)11中被卷绕。 切段纤维纱2,以一个确定的速度和所需的张力,从一个输送装置(Lieferwerk)12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输送装置12通过一个纺纱制动器13(Fadenbremse),从一个纺纱筒子14(Spule)抽出纱线2。 长纤维纱1和1′从一个输送装置15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输送装置15分别通过纺纱制动器16和16′,以各自可以调解的滞后制动,把纱线1和1′分别从纺纱筒子17和17′抽出输送。分别在输送装置15和纺纱制动器16和16′之间,把假捻卷曲变形长纤维纱1和1′拉伸,最好拉伸大约3~10%,或者用大约2.6厘米顿/分特(CN/dtex)的拉力,从而得到卷曲复活的某种处理。输送装置15,按照予选的输送量,把长纤维纱1和1′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去。譬如说,采用了相当于切段纤维纱2输送量的大约5~10%的输送量。长纤维纱1和1′在输送装置15和空气涡流喷咀10之间得到松弛,以使其能得到充分的解绕,由此,能使长纤维纱处于一种所需的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它能与切段纤维纱2,在空气涡流喷咀中较佳地互相交织在一起,以使形成的编织部位得到足够的防滑的加工,在形成的混纺纱中,正如所叙述的那样,解绕的长纤维纱1和1′有松弛时能导致收缩的倾向,而切段纤维纱2在编结部位之间则侧向退绕。因此,在混纺纱中,天然纤维的结构能被清楚地显示出来。 把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3,从一个退绕装置18(Abwickeleinrichtung)以一定的速度进行输送,其输送速度小于切段纤维纱2的输送速度,该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也是处于拉伸的状态,与切段纤维纱2一起送去喂纱,然而,也可以删去不用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3和退绕装置18。 以下是实施本发明方法的三个较佳例子。 实例1 当用公制支数(Nm)是60/1的棉纺纱作为切段纤维纱2时,将有以500米/分的输送速度由输送装置12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而卷绕装置11(Aufwickeleinrichtung)使纺纱2受到10厘米顿(CN)的拉力。 当用两个高弹性的假捻卷曲变形聚酯纤维纱,分特(dtex)78长丝(f)34高弹性(HE(Z))纱,作为长纤维纱1和1′时。在纺纱制动器16与16′和输送装置15之间,分别以55厘米顿的拉力将该纤维纱1和1′拉伸。输送装置15以540米/分的速度将长纤维纱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是分特(dtex)45的弹性纤维纱(“Elastan”-Faden)将其从退绕装置18以150米/分的速度送去喂纱。 实例2 当用公制支数30/1的棉纺纱作为切段纤维纱2时,将其以400米/分的速度,由输送装置12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去,该纱的拉力总计是12厘米顿。 当用两个高弹性假捻卷曲变形聚酯纤维纱,分特167长丝(f)34高弹性(HE(Z))纱,作为长纤维纱1和1′时,在纺纱制动器16与16′和输送装置15之间,分别以166厘米顿的拉力将该纤维纱1和1′拉伸,输送装置15以428米/分的速度将长纤维纱输送到空气涡流喷咀10中去。 本实例中省略了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 实例3 本实例中只使用切段纤维纱2和长纤维纱1,而长纤维纱1′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纱也被省略了。 切段纤维纱2是一种公制支数(Nm)60/1的棉纺纱,它通过空气涡流喷咀10,以300米/分的速度被抽出输送,纱拉力总计是8厘米顿。 长纤维纱是一个高弹性的假捻卷曲变形聚酯纱,dtex(分特)78f(长丝)34HE(Z)(高弹性)纱,在纺纱制动器16和输送装置15之间,以65厘米顿的拉力将该纤维纱1拉伸,输送装置15以318米/分的速度将该长纤维纱输送到空气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里布萨门
申请(专利权)人:希伯莱因马施南法布里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