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5183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步骤包括:亲鱼采集、亲鱼驯化、强化培育、亲鱼挑选、人工催产、仍孵化和苗种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在循环水系统中完成了对长丝裂腹鱼的人工驯化成熟,通过人工注射激素的方式,实现长丝裂腹鱼完成产卵、授精,并利用循环水系统中相关设施设备完成对受精卵的孵化和苗种的培育,且取得了较高的受精卵孵化率和苗种存活率,为长丝裂腹鱼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基础。

A method of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of fishes with long filame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of artificial breeding for filaments of fishes. The steps include: the collection of fish, the domestication of the fish, the fortified breed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fish, the artificial production, the hat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edlings. The invention realizes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of filaments fishes in a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under full artificial control, and realizes spawning and insemination by artificial injection of hormone, and completes the hatch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the fertilized egg by using the related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The higher hatching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d a technical basis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release of the fish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dolichonema)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主要分布在澜沧江、金沙江和雅砻江水系。长丝裂腹鱼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长丝裂腹鱼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记载为濒危物种(EN),是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长丝裂腹鱼体稍长,略侧扁;吻钝圆,口下位,略呈弧形;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边缘;须2对,长度几乎相等,均大于眼径;背鳍刺强;体被细鳞,胸部具明显的鳞片,生殖季节雄鱼吻端具有珠星;身体背侧呈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白色,尾鳍略红;多生活在山区水流较缓的宽谷河流中,河底多砾石,水清澈;常以硅藻、蓝藻为食,也摄食绿藻和一些底栖无脊椎动物;其生长速度缓慢,雌鱼一般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常集群做短距离洄游,繁殖期多在3~4月份。目前,长丝裂腹鱼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原因,造成其水生生境萎缩,其资源量明显下降。但对长丝裂腹鱼的研究仅见对其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报道。开展长丝裂腹人工繁殖,提供鱼苗苗种,进行增殖放流和人工养殖,对长丝裂腹鱼物种的保护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步骤包括:S1亲鱼采集:采集长丝裂腹鱼,加20ppmMs-222镇定剂,使用鱼罐车增氧运输,并对体表有伤的个体进行隔离培育,隔离培育后个体正常的转入循环水系统进行培育;S2亲鱼驯化:进入所述循环水系统3天后,开始投喂少量水蚯蚓,7天后开始投喂亲鱼料,等鱼摄食后及时清污,定期消毒防病治病,保证长水状态,水体日交换量不得低于500%;S3强化培育:当亲鱼经过S2驯化两年后,当成熟比例达到30~40%时,在春节2~3月加大所述循环水系统的冲水量,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动物性饵料增加能力摄入;此外,要加盖遮阳网,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S4亲鱼挑选:亲鱼应健壮无伤,性腺充分发育;雌鱼腹部明显膨大,松软、有弹性,生殖孔明显突出,红润;雄鱼腹部相对较小,吻部和鳍上具有明显的朱星,臀鳍鳍条发达,具有明显的锯齿状,轻轻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能在水中很快散开;雌雄比例为1:2;S5人工催产:添加催产药物,所述催产药物分两次采用胸鳍注射,针距为24小时,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10,使雄鱼占比减半;调整所述循环水系统的水质环境为水温14~15℃,溶氧6mg/L以上,pH值7.6~8.0,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是否有雌鱼排卵时,当有雌鱼开始排卵时,开始干法人工授精;S6人工孵化:在完成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静置5分钟,加清水冲洗2~3次,漂去杂质和残留精液;然后置入自制孵化框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期间定时挑出死卵;在S5的所述水质条件下,受精卵历时9天后开始出膜;S7苗种培育:继续在孵化框中培育,培育期间保持水体交换,水深保持15~20cm,水温14~15℃,pH值7.6~8.0,不投喂饵料;出膜后8~9天,选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投喂,投喂15天后将仔鱼转入网箱中培育,同时开始投喂微囊饲料,日投喂3次,投喂量为仔鱼体重的5%。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对于鱼类的人工繁殖方法而言,此方法实现了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在循环水系统中完成了对长丝裂腹鱼的人工驯化成熟,通过人工注射激素的方式,实现长丝裂腹鱼完成产卵、授精,并利用循环水系统中相关设施设备完成对受精卵的孵化和苗种的培育,且取得了较高的受精卵孵化率和苗种存活率,为长丝裂腹鱼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步骤为:S1亲鱼采集采用网捕和电捕的方法从金沙江中上游采集长丝裂腹鱼亲鱼,加20ppmMs-222镇定剂用鱼罐车增氧运输;运输至室内后对亲鱼进行检查,对体表有伤的个体进行涂抹亚甲基蓝,再用2%的食盐和240万IU/百斤水的盐酸土霉素浸泡15分钟后,转移至室内直径3m、水深0.9m的圆形玻璃缸中,与系统隔离暂养;3天后用2ppm亚甲基蓝浸泡2小时,防止小瓜虫,5天后用0.6ppm聚维酮碘浸泡3小时防治细菌性疾病。检疫期间每天投喂少量水蚯蚓,10天后观察亲鱼,如能适应室内养殖环境、体表外伤愈合、无寄生虫感染、摄食正常就转入循环水系统进行培育。S2亲鱼驯化亲鱼进入系统培育车间3天后,开始投喂少量的水蚯蚓;7天后开始投喂亲鱼料(海大6602/4.0),根据亲鱼摄食情况投喂鱼体重的1.5~2.0%;等鱼摄食后及时清污,定期消毒防病治病,保证长水状态,水体日交换量不得低于500%。S3强化培育亲鱼经3~4年的培育后,成熟比例达到30~40%后,在春节2~3月加大亲鱼池冲水量,促进其性腺发育(长丝裂腹鱼属于激流性鱼类,水流对其性腺发育至关重要);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动物性饵料增加能力摄入;此外,要加盖遮阳网,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防止亲鱼产生应激反应,使性腺发生退化。S4亲鱼挑选亲鱼应健壮无伤,性腺充分发育;雌鱼腹部明显膨大,松软、有弹性,生殖孔明显突出,红润;雄鱼腹部相对较小,吻部和鳍上具有明显的朱星,臀鳍鳍条发达,具有明显的锯齿状,轻轻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能在水中很快散开;雌雄比例为1:2。S5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选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三种混合使用,药物分两次采用胸鳍注射,针距为24小时,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10,催产剂剂量为6mg/kgPG、20ug/kgLRH-A3、1000HCG,雄鱼减半。在水温14~15℃,溶氧6mg/L以上,pH值7.6~8.0水质条件下,当达到预期效应时间后(20小时),开始检查亲鱼排精产卵现象(每2小时一次),当发现有雌鱼排卵现象时(28~30小时),立即进行人工干法授精:先捕捞出待产雌鱼,用湿毛巾包裹住头部,用干毛巾擦干腹部至肛门水分,将卵子挤入干燥的容器中;然后捕捞待产雄鱼,擦干肛门水分,将精液挤入卵子上,用羽毛轻轻搅拌迅速将精液和卵子混合(搅拌1分钟),然后加清水激活。S6人工孵化在完成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静置5分钟,加清水冲洗2~3次,漂去杂质和残留精液;然后置入自制孵化框中(50cm×50cm×20cm)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期间定时挑出死卵;在水温为14~15℃,溶氧6mg/L以上,pH值为7.6~8.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9天后开始出膜。S7苗种培育初孵仔鱼卵黄囊较大,多静卧于水底,继续在孵化框中培育,培育期间保持水体交换,水深保持15~20cm,水温14~15℃,pH值7.6~8.0,不投喂饵料;出膜后8~9天,仔鱼开始平游、肠道贯通后,选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投喂,投喂15天后将仔鱼转入直径为小型自制网箱(1.5m×1.5m×0.5m)中培育,同时开始投喂微囊饲料,日投喂3次,投喂量为仔鱼体重的5%。最终实验结果:2010~2014年,在金沙江中上游收集长丝裂腹鱼亲鱼100尾,驯化存活率为92%。2016年3~4月挑选出性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S1 亲鱼采集:采集长丝裂腹鱼,加20ppm Ms‑222镇定剂,使用鱼罐车增氧运输,并对体表有伤的个体进行隔离培育,隔离培育后个体正常的转入循环水系统进行培育;S2 亲鱼驯化:进入所述循环水系统3天后,开始投喂水蚯蚓,7天后开始投喂亲鱼料,等鱼摄食后及时清污,定期消毒防病治病,保证长水状态,水体日交换量不得低于500%;S3 强化培育:亲鱼经过S2驯化两年后,当亲鱼的成熟比例达到30~40%时,在春节2~3月加大所述循环水系统的冲水量,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动物性饵料增加能力摄入;此外,要加盖遮阳网,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S4 亲鱼挑选:亲鱼应满足以下条件:健壮无伤,性腺充分发育、雌鱼腹部膨大显著,松软、有弹性,生殖孔突出显著且红润、雄鱼腹部相对较小,吻部和鳍上具有明显的朱星,臀鳍鳍条发达,具有明显的锯齿状,轻挤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能在水中很快散开;且控制雌雄比例为1:2;S5 人工催产:添加催产药物,所述催产药物分两次采用胸鳍注射,针距为24小时,且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10,使雄鱼占比减半;调整所述循环水系统的水质环境为水温14~15℃,溶氧6mg/L以上,pH值7.6~8.0,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是否有雌鱼排卵时,当有雌鱼开始排卵时,开始干法人工授精;S6 人工孵化:在完成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静置5分钟,加清水冲洗2~3次,漂去杂质和残留精液;然后置入自制孵化框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期间定时挑出死卵;在S5的所述水质条件下,受精卵历时9天后开始出膜;S7 苗种培育:继续在孵化框中培育,培育期间保持水体交换,水深保持15~20cm,水温14~15℃,pH值7.6~8.0,不投喂饵料;出膜后8~9天,选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投喂,投喂15天后将仔鱼转入网箱中培育,同时开始投喂微囊饲料,日投喂3次,投喂量为仔鱼体重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丝裂腹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S1亲鱼采集:采集长丝裂腹鱼,加20ppmMs-222镇定剂,使用鱼罐车增氧运输,并对体表有伤的个体进行隔离培育,隔离培育后个体正常的转入循环水系统进行培育;S2亲鱼驯化:进入所述循环水系统3天后,开始投喂水蚯蚓,7天后开始投喂亲鱼料,等鱼摄食后及时清污,定期消毒防病治病,保证长水状态,水体日交换量不得低于500%;S3强化培育:亲鱼经过S2驯化两年后,当亲鱼的成熟比例达到30~40%时,在春节2~3月加大所述循环水系统的冲水量,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动物性饵料增加能力摄入;此外,要加盖遮阳网,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S4亲鱼挑选:亲鱼应满足以下条件:健壮无伤,性腺充分发育、雌鱼腹部膨大显著,松软、有弹性,生殖孔突出显著且红润、雄鱼腹部相对较小,吻部和鳍上具有明显的朱星,臀鳍鳍条发达,具有明显的锯齿状,轻挤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能在水中很快散开;且控制雌雄比例为1:2;S5人工催产:添加催产药物,所述催产药物分两次采用胸鳍注射,针距为24小时,且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10,使雄鱼占比减半;调整所述循环水系统的水质环境为水温14~15℃,溶氧6mg/L以上,pH值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佳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