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朋记专利>正文

润滑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514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润滑纺纱装置,涉及一纺纱线加捻加湿减少毛羽的装置。润滑槽板与进、排水机构连通,润滑槽板斜置于底板上,底板下前端有导纱钩,进水支管、排水支管装在润滑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的叶子板和导纱钩进行改造,将叶子板换成底板,装在前罗拉至导纱钩之间。从罗拉输出的纱条经过润滑槽板,加湿后与润滑槽板产生少量摩擦,使毛羽收缩,纱在运行的同时不断的加上捻回,使毛羽缠绕在纱条体上不外露,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3mm以上的毛羽降低50-80%,3mm及以下的毛羽降低40-60%,纱的回潮率提高0.5-1%,制成率提高0.1-0.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棉纺、麻纺、毛纺、绢纺、化纤及混纺等各种类型的环锭细纱机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纱线加捻加湿减少毛羽,提高纱线品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环锭纺纱过程中,纱线毛羽的多少不仅影响后道工序是否能顺利进行,而且影响最 终产品的外观质量,故是衡量纱线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人们曾用很多手段控制毛 羽,但效果都不十分明显。如新型的紧密纺纱技术,旨在消除加捻三角区,收缩牵伸须 条后加捻,从而减少毛羽,其成本高、管理麻烦,难于推广使用。现有《一种纱线润湿装置》(专利申请号01145639),包括一个安装在锭子空心轴上 端的纱线润湿装置,其中,所述纱线润湿装置具有一个储液罐和一个浸在该储液罐内的 具有毛细作用的多孔润纱体,该润纱体具有一个朝锭子空心轴方向收縮的过纱孔,其特 征是,所述过纱孔的内端经至少一个润湿剂回流道与所述储液罐连通。它有三个储液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成本低、能减少 毛羽,提高纱线品质的润滑纺纱装置。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润滑纺纱装置,接外来水的进水管3接有进水支管 4,进水支管4与润滑槽板9的进水孔8连通,润滑槽板9下的排水孔10与排水道11、 排水支管5连通,排水支管5接排水管2、水管分接器1 ,润滑槽板9斜置于底板13上, 底板13与三角铁导纱板12连接,底板13前端有导纱构14,进水支管4、排水支管5 装在润滑腔体7内,与水管分接器l连通,进水支管4上装水量调节器6。本技术对现有的叶子板和导纱钩进行改造,将叶子板换成底板,装在其前罗拉 至导纱钩之间。滋润水经进水管3、进水支管4水量调节器6进入本技术,从进水 孔8流出,流过润滑槽板9,从罗拉输出的纱条经过润滑槽板,与润滑槽板产生少量摩 擦,由于润滑槽板的湿润作用,使毛羽收縮,纱在运行的同时不断的加上捻回,使毛羽 缠绕在纱条体上不外露,从而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润滑槽板9下淌的水通过排水孔10、 排水道11、排水支管5进入水管分接器1后回用。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成本低,使用本技术,3mm以上的毛羽可降低50 一80%, 3mm及以下的毛羽可降低40—60%,纱的回潮率提高0.5 — 1%,制成率提高 0.1—0."/。。本技术可用于棉纺、麻纺、毛纺、绢纺、化纤及混纺等各种类型的环锭细纱机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是进、排水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l,本技术的润滑槽板与图2所示的进、排水机构连通,润滑槽板斜置 于底板上,其角度与纺纱导纱角相适应,底板前端有导纱钩,进水支管、排水支管装在 润滑腔体内。水用净化水。滋润水经进水管3、进水支管4水量调节器6进入本技术,从进水孔8流出, 流过润滑槽板9,从罗拉输出的纱条经过润滑槽板,与润滑槽板产生少量摩擦,使毛羽 收縮,纱在运行的同时不断的加上捻回,使毛羽缠绕在纱条体上不外露,从而达到减少 毛羽的目的。润滑槽板9下淌的水通过排水孔10、排水道11、排水支管5进入水管分接 器1后回用。进水支管4上装水量调节器6,对进入的水根据加湿量的大小进行调节, 使通过排水孔IO流出的水为自然流淌的状态。参照图2,进水管3、排水管2、进水支管4、排水支管5与水管分接器1连通,润 滑槽板9下淌的水通过排水孔10、排水道11、排水支管5进入水管分接器1后经排水管 2排出。润滑槽板9为弧形板、平板或其它形状的板,表面要求光滑、防锈,可用不锈钢、 陶瓷、铜等材料制成,以减少纱的摩擦力。润滑槽板9表面加工弧形沟槽,使水留在沟 槽内。沟槽的深度、长度根据纱线的品种、加湿量的大小确定。润滑腔体7与底板13连接在一起,水管分接器1安装在底板上可随底板一同升降, 进、排水管的进、出口可安装在细纱机车尾。权利要求1、润滑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外来水的进水管(3)接有进水支管(4),进水支管(4)与润滑槽板(9)的进水孔(8)连通,润滑槽板(9)下的排水孔(10)与排水道(11)、排水支管(5)连通,排水支管(5)接排水管(2)、水管分接器(1),润滑槽板(9)斜置于底板(13)上,底板(13)与三角铁导纱板(12)连接,底板(13)前端有导纱构(14),进水支管(4)、排水支管(5)装在润滑腔体(7)内,与水管分接器(1)连通,进水支管(4)上装水量调节器(6)。专利摘要润滑纺纱装置,涉及一纺纱线加捻加湿减少毛羽的装置。润滑槽板与进、排水机构连通,润滑槽板斜置于底板上,底板下前端有导纱钩,进水支管、排水支管装在润滑腔体内。本技术对现有的叶子板和导纱钩进行改造,将叶子板换成底板,装在前罗拉至导纱钩之间。从罗拉输出的纱条经过润滑槽板,加湿后与润滑槽板产生少量摩擦,使毛羽收缩,纱在运行的同时不断的加上捻回,使毛羽缠绕在纱条体上不外露,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本技术,3mm以上的毛羽降低50-80%,3mm及以下的毛羽降低40-60%,纱的回潮率提高0.5-1%,制成率提高0.1-0.3%。本技术用于棉纺、麻纺、毛纺、绢纺、化纤及混纺等各种类型的环锭细纱机上。文档编号D01H13/30GK201047009SQ20072008521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钟朋记 申请人:钟朋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润滑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外来水的进水管(3)接有进水支管(4),进水支管(4)与润滑槽板(9)的进水孔(8)连通,润滑槽板(9)下的排水孔(10)与排水道(11)、排水支管(5)连通,排水支管(5)接排水管(2)、水管分接器(1),润滑槽板(9)斜置于底板(13)上,底板(13)与三角铁导纱板(12)连接,底板(13)前端有导纱构(14),进水支管(4)、排水支管(5)装在润滑腔体(7)内,与水管分接器(1)连通,进水支管(4)上装水量调节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朋记
申请(专利权)人:钟朋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