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汝良专利>正文

一种磁吸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911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充电或者数据传输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磁吸连接装置。包括磁吸公头和与所述磁吸公头磁吸连接的输出部,所述磁吸公头或者输出部上设置有电极触点、以电极触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环上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一磁性元件,所述输出部或者磁吸公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三顶针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磁吸连接后、所述第一顶针和电极触点相接触并实现充电功能,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顶针接触并电性导通、所述第二触片和第三顶针接触并实现数据传输导通。且所述输出部和所述磁吸公头能实现360°盲吸。

A magnetic suction conn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charging 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more specifically, it relates to a magnetic suction connecting device. A magnetic common head and an output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magnetically sucked male head are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de contact, a first touch piece, a second touch piece, and a first magnetic element on the different concentric rings with an electrode contact as a center. The output part or the magnetic primer is provided on the output part. A first thimble, a second thimble, a third thimble and a second magnetic ele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electrode contact, the first touch piece, the second touch pad and the first magnetic element. The first magnetic ele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magnetic element, and the first thimble and the electrode contacts are in contact and the charging function is realized. The second thimble contacts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s, contacts the second contact piece and the third thimble, and realizes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nduction. The output part and the magnetic suction head can achieve 360 degree blind s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吸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充电或者数据传输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磁吸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磁吸式充电线是通过带磁性的公头和母头对吸方式达到接通充电或者数据传输功能的充电线。现在市场上磁吸线,一般只能一个方向或者最多双方向吸附,操作起来极不方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可单手操作或者说盲吸式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磁吸连接线使用不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能360°盲吸的磁吸连接、具有充电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的磁吸连接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吸连接装置,包括用于插进电子设备的磁吸公头和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与所述磁吸公头磁吸连接的输出部,所述磁吸公头和输出部之一者上设置有电极触点、以电极触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环上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一磁性元件,所述输出部和磁吸公头之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三顶针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触片到电极触点的距离跟所述第二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二触片到电极触点的距离跟所述第三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到第一顶针的距离跟第二磁性元件到电极触点距离相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磁吸连接后、所述第一顶针和电极触点相接触并实现充电功能,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顶针接触并电性导通、所述第二触片和第三顶针接触并实现数据传输导通。优选地,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可至少设置为两根。优选地,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为圆环形金属触片。优选地,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具有弹性。优选地,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同为圆环形结构,且其外部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为圆柱状。优选地,所述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二磁性元件之间设置有绝缘胶片。优选地,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出部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所述传输线包括线体和连接在线体上并与所述输出部相连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和所述传输线电性导通。优选地,所述第二顶针为两根,所述第三顶针为三根,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分布在所述PCB板的两侧并与所述PCB板电性导通。优选地,所述磁吸公头上设有绕着电极触点依次同心圆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三触片和第四触片,所述第四触片与所述电极触点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触片与所述电极触点之间的距离也大于所述第二触片与所述电极触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出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触片和第四触片相配合的第四顶针和第五顶针,所述第五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与第四触片到所述电极触点距离相当,所述第四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与第三触片到所述电极触点的距离相当。优选地,所述输出部还包括固定所述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端面,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凸出于所述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磁吸连接后、所述第一顶针和电极触点相接触并实现充电功能,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顶针接触、所述第二触片和第三顶针实现数据传输导通,且所述磁吸公头包括电极触点、以电极触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环上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可与第一磁性元件磁吸的第二磁性元件,使得输出部和磁吸公头能360°进行盲吸操作。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可至少设置为两根方便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为圆环形金属触片。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为圆环形金属触片的结构,能很好的增大其与所述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接触的面积,以更好的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具有弹性。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具有弹性使得其更好的分别所述第二触片和第三触片接触。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同为圆环形结构,且其外部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为圆柱状。第二磁性元件和保护套同为圆环形结构,使得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两者之间的更好的进行360°盲吸操作。所述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二磁性元件之间设置有绝缘胶片。绝缘胶片的设置能很好的将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二磁性元件绝缘隔开,避免任意两者之间接触短路。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出部的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所述传输线包括线体和连接在线体上并与所述输出部相连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和所述传输线电性导通。所述第二顶针为两根,所述第三顶针为三根,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分布在所述PCB板的两侧并与所述PCB板电性导通。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均匀分布在所述PCB板两侧,更好的保证各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之间相互独立,避免任意两者之间接触短路。所述磁吸公头上设有绕着电极触点依次同心圆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三触片和第四触片,所述第四触片与所述电极触点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触片与所述电极触点之间的距离也大于所述第二触片与所述电极触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出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触片和第四触片相配合的第四顶针和第五顶针,所述第五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与第四触片到所述电极触点距离相当,所述第四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与第三触片到所述电极触点的距离相当。第三触片、第四触片和与所述第三触片和第四触片对应设置的第四顶针和第五顶针,使得该磁吸连接装置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成具有快充功能或者别的信号传输性能。所述输出部还包括固定所述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端面,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凸出于所述端面。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凸出于所述端面,使得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更好的与所述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磁吸公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输出部各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座与第一磁性元件和连接头的连接关系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针、电第二顶针、第三顶针和PCB板位置关系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凸出于固定座端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输出部和圆形磁吸公头磁吸连接之后,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与电极触点、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中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和PCB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输出部和圆形磁吸公头磁吸连接之后,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与电极触点、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其它实施方式中磁吸公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其它实施方式中输出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磁吸连接装置,该磁吸连接装置包括传输装置10和用于插进电子设备的磁吸公头20。所述传输装置10包括传输线102、连接在传输线102两端的插头103和与所述磁吸公头20磁吸连接的输出部101。所述输出部101和所述磁吸公头20磁吸连接之后,两者电性导通。所述磁吸公头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进电子设备的磁吸公头和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与所述磁吸公头磁吸连接的输出部,所述磁吸公头和输出部之一者上设置有电极触点、以电极触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环上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一磁性元件,所述输出部和磁吸公头之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三顶针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触片到电极触点的距离跟所述第二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二触片到电极触点的距离跟所述第三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到第一顶针的距离跟第二磁性元件到电极触点距离相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磁吸连接后、所述第一顶针和电极触点相接触并实现充电功能,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顶针接触并电性导通、所述第二触片和第三顶针接触并实现数据传输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22 CN 20162125342921.一种磁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进电子设备的磁吸公头和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与所述磁吸公头磁吸连接的输出部,所述磁吸公头和输出部之一者上设置有电极触点、以电极触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环上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一磁性元件,所述输出部和磁吸公头之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触点、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和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的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三顶针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触片到电极触点的距离跟所述第二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二触片到电极触点的距离跟所述第三顶针到第一顶针的距离相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到第一顶针的距离跟第二磁性元件到电极触点距离相当;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磁吸连接后、所述第一顶针和电极触点相接触并实现充电功能,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顶针接触并电性导通、所述第二触片和第三顶针接触并实现数据传输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可至少设置为两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为圆环形金属触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和第三顶针具有弹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汝良
申请(专利权)人:张汝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