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及其去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48048 阅读:5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及其去耦方法,所述去耦天线架构包括:天线端口、去耦网络、馈电网络、移相网络、两组以上天线阵列;其中,所述移相网络与所述两组以上天线阵列分别相连;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与所述去耦网络相连,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移相网络相连;所述去耦网络设置在所述天线端口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所述去耦网络用于将所述两组以上天线阵列之间产生的互耦信号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及其去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去耦
,尤其涉及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及其去耦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了提升通信系统信号容量及吞吐率,射频前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越来越受业界重视,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也成为近几年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由于天线阵列数量的增加,多个天线集成在有限空间内,天线阵列之间的间距远小于半波波长。由此导致天线阵列之间的相关性将大大增加,天线之间的互耦性增强。较强的天线互耦性不仅导致信道间的自干扰严重、通信信道信噪比恶化、信道容量减小、辐射效率降低,同时还影响自身通信系统端口驻波、系统误告警率提升等;此问题已引起业界高度重视。为了保持大规模天线系统小型化的同时降低天线阵列间干优,天线阵列间的去耦技术成为争相研究的课题。现有技术中,多个天线阵列之间彼此相互独立(如图1),天线阵列之间的去耦通过增加天线阵列之间的空间距离来实现;然而随着天线阵列数量的增加,天线尺寸越来越大,很难满足市场应用需求;急需要一种新的技术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及其去耦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天线架构包括:天线端口、去耦网络、馈电网络、移相网络、两组以上天线阵列;其中,所述移相网络与所述两组以上天线阵列分别相连;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与所述去耦网络相连,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移相网络相连;所述去耦网络设置在所述天线端口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所述去耦网络用于将所述两组以上天线阵列之间产生的互耦信号消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天线架构包括:天线端口、去耦网络、馈电网络、移相网络、两组以上天线阵列;其中,所述移相网络与所述两组以上天线阵列分别相连;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入端与所述去耦网络相连,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移相网络相连;所述去耦网络设置在所述天线端口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所述去耦网络用于将所述两组以上天线阵列之间产生的互耦信号消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阵子,所述天线阵列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预设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网络包括N级可调去耦单元,N为正整数;其中,第1级可调去耦单元的输入端经相位延迟网络与所述天线端口相连,第N级可调去耦单元的输出端经相位延迟网络与所述馈电网络的输入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第i级可调去耦单元与第i+1级可调去耦单元之间通过耦合调谐网络相连,1≤i≤N-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去耦单元包括两个以上谐振网络,其中,谐振网络之间通过耦合调谐网络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级可调去耦单元与第i+1级可调去耦单元之间通过耦合调谐网络相连,具体为:第i级可调去耦单元中的谐振网络通过耦合调谐网络与第i+1级可调去耦单元中的谐振网络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调谐网络为耦合调谐螺钉,所述耦合调谐螺钉用于调节谐振网络中的相位。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耦天线架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