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拉链的制法及穿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5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开口拉链的制法,包括一定位步骤,将贴合补强布带以链齿向外经一导架而进入定位器,并以布带的无链齿部位的余布检知信号:一喂头步骤,由一侧的喂头轨道使拉链头以排序方式供为取用;一穿头步骤,由一穿头器经信号检知后,夹持一拉链头并内移至链带处,使拉头自余布嵌穿后,供一段链齿通过:一射出步骤,藉射出模具为上止、下挡与鸟爪的射出成型,而穿头器放开拉链头,外移为下一拉链头的夹持,且链带又前进为下一加工周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拉链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开口拉链的制法及穿头装置。按拉链乃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者,举凡衣物、皮包、帐蓬…等均应使用拉链,可谓无处无之,只是吾人常不自知。而拉链依使用目的,大致可分为开口拉链及闭口拉链,称闭口拉链者,乃其一端为恒常封合,藉拉链头的滑动开合,唯两链带于开启时则是不可分离,此常见于如皮包或裤子;另一种则是开口拉链,其常见于衣服的前襟,开启时可使两链带完全分离。开口拉链为达完全开启且两链带完全分离的功能,故其两链带的底端,一边是为鸟爪(PIN),一边则为下挡(BOX),亦即鸟爪可嵌插入拉链头及下档后定位,再为拉合,为使其下端受力的补强,故鸟爪与下挡的外侧布带上,往往再贴合一层补强布带(reinforced tape)。当然,其一如闭口拉链,上端处亦具上止的设置。而习知的开口拉链的生产方式,以塑胶拉链为例,通常分成两种方式,其一是将长码拉链定寸贴布后,先切断成一条一条的拉链,再穿上拉头,再射出上止及开口的方块(即下挡),插梢(即鸟爪〕,此方法一般均采用于手动的生产设备,并耗用较多人工。另一种方式则是长码拉链定寸贴布后,并不切断,使用全自动开口射出机,同时射出上止及方块插梢。此一方式亦有用在半自动机型上者。请参考申请人以往所获准的台湾新型专利策39637号及新型专利第90810号(对应于中国技术第93247574.4号专利案)。此两方式的不同点,除在于加工顺序及耗工的多寡外,尚因施工方式,而具有不同的上止设计,如前述第一种手动方式,是因为先穿入拉链头后再射出,故将上止作成如附图说明图1、图2及图3的具突出的止挡部位A,以防止拉链头的脱出。而第二种方式,则是先射出上止、下挡及鸟爪后再穿拉链头,故在上止的设计上,除因应嵌穿拉链头的方便性外,尚须考量到防止拉链头脱出,如申请人先前获准的台湾新型第114620号专利案(对应于中国技术策96200416.2号专利案)即是,而这种方式固然具较多的自动化程度,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唯其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穿拉链头仍须仰赖手工,且在加工时,上止受到扭曲,拉链头仍有脱出的可能。有鉴于此,申请人乃本于长年来从事拉链生产机器研发与产销的经验,与先后蒙中国及台湾专利局核准多项专利的事实,潜心研究,期能克服上述缺矢,经再三实验,始创作出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拉链的制法及穿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拉链的制法及穿头装置,其可克服上述的诸项缺点,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成本和产品质量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开口拉链的制法为其包括一定位步骤,是将贴合补强布带的两边链带,分别以链齿向外,经一导架,而进入定位器,并以布带的无链齿部位的余布检知信号一喂头步骤,由一侧的喂头轨道,使拉链头以排序方式供为取用;一穿头步骤,由一穿头器经定位器的信号检知后,夹持一拉链头并内移至链带处,经拉动链带,使链头自余布嵌穿后,并供一段链齿通过一射出步骤,藉射出模具为上止、下挡与鸟爪的射出成型,而穿头器放开拉链头,并外移为下一拉链头的夹持,且链带又前进为下一加工周程。其中的喂头轨道与穿头器得视拉链的左插或右插,而设于链带右侧或左侧。本专利技术一种开口拉链的穿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藉设于链齿一侧的喂头轨道,并具一穿头器夹持拉链头,且由不具链齿的余布嵌入该拉链头并拉动链带,经同步射出上止与下挡与鸟爪后,该穿头器始放松拉链头,并移至喂头轨道为下一只拉链头的夹持。本专利技术一种开口拉链的上止、下挡与鸟爪的射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布带的链齿是朝外侧,以供穿头后,以链齿向外,布带向内的方式,经射出模具射出。为进一步揭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和特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至图3为习知的上止延伸止挡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时拉链头与链带及上止、下挡及鸟爪的相关位置图;图5为习知加工时上止与下挡及鸟爪射出时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制法下制造装置配置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未穿头的链带图;以及图8为本专利技术穿拉链头的链带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如图6所示并结合其他附图,基本上,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是由以下步骤依序组成,即一定住步骤,其是将贴妥补强布带的两边链带,分别为链齿向外,经一导架1,而进入一定位器2,而此时则利用布带的无链齿部位的余布,作为检知信号,使其为定位。一喂头步骤,其是由设于一侧的喂头轨道3,使拉链头经由振荡或等效方式排序,并使其靠近前述的定位器2侧方,以使拉链头可供取用。一穿头步骤,是藉由一穿头器4其于前述定位器2检知后,随即夹持一最靠近链带的拉链头,并往内移至链齿,而后链带往前拉动,以便藉拉链头的斜角位置嵌入无链齿的布带,而后拉链布带前拉,由于穿头器4仍然握持住拉链头,故链齿可因前拉而通过拉链头,亦即拉动后,拉链头业已不在空齿的链带上。一射出步骤,是藉一射出模具5,同时为上止、鸟爪B及下挡C的射出,其射出于链带上是如图6所示者,而此时,穿头器4即可放开拉链头,并向外移位再去夹持下一个拉链头,为次一工序的作动,且射出成型完成并开模后,拉链布带又往前拉,再为定位,穿拉链头等作动,如此,即可达自动穿头的功效。由于开口拉链有左插,亦即鸟爪在左,以及右插,亦即鸟爪在右之分,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穿头器4及喂头轨道3可为置于生产线的左或右侧,以为因应,均可达相同的功效,唯不管是左或右侧,均为链齿朝外的拉动加工。所以,经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其不论是何种拉链,均可以此方式为穿头、射出上下止挡,而于射出后,拉链头即无脱出之虞,此点可消除习知的拉链头脱出的不良现象,且本专利技术可经由程序化的设定与自动控制,达到高度自动化的效果,此俱为习知的加工方法所无法企及的。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具不脱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权范畴。综上所陈,本专利技术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在在显示其迥异于习知的技术特征,亦在在符合专利技术的专利要件,恳请贵审查委员明察,并祈早日赐予专利,以便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权利要求1.一种开口拉链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定位步骤,是将贴合补强布带的两边链带,分别以链齿向外,经一导架,而进入定位器,并以布带的无链齿部位的余布检知信号一喂头步骤,由一侧的喂头轨道,使拉链头以排序方式供为取用;一穿头步骤,由一穿头器经定位器的信号检知后,夹持一拉链头并内移至链带处,经拉动链带,使链头自余布嵌穿后,并供一段链齿通过一射出步骤,藉射出模具为上止、下挡与鸟爪的射出成型,而穿头器放开拉链头,并外移为下一拉链头的夹持,且链带又前进为下一加工周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拉链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喂头轨道与穿头器得视拉链的左插或右插,而设于链带右侧或左侧。3.一种开口拉链的穿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藉设于链齿一侧的喂头轨道,并具一穿头器夹持拉链头,且由不具链齿的余布嵌入该拉链头并拉动链带,经同步射出上止与下挡与鸟爪后,该穿头器始放松拉链头,并移至喂头轨道为下一只拉链头的夹持。4.一种开口拉链的上止、下挡与鸟爪的射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布带的链齿是朝外侧,以供穿头后,以链齿向外,布带向内的方式,经射出模具射出。全文摘要一种开口拉链的制法,包括一定位步骤,将贴合补强布带以链齿向外经一导架而进入定位器,并以布带的无链齿部位的余布检知信号:一喂头步骤,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拉链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定位步骤,是将贴合补强布带的两边链带,分别以链齿向外,经一导架,而进入定位器,并以布带的无链齿部位的余布检知信号:一喂头步骤,由一侧的喂头轨道,使拉链头以排序方式供为取用;一穿头步骤,由 一穿头器经定位器的信号检知后,夹持一拉链头并内移至链带处,经拉动链带,使链头自余布嵌穿后,并供一段链齿通过:一射出步骤,藉射出模具为上止、下挡与鸟爪的射出成型,而穿头器放开拉链头,并外移为下一拉链头的夹持,且链带又前进为下一加工周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发
申请(专利权)人:恺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