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29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壁插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套柱,所述上套柱的底部插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套接有与箱体内腔底部相连接的下套柱,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一弹簧内侧的支撑柱。该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通过在箱体的内腔底部安装的上套柱、第一弹簧和下套柱以及安装的移动板,使电梯在出现危险的时候能减轻回弹力的震动力,使乘客的生命得到保障,以及安装的握杆,使乘客在乘电梯的时候可以扶着,而且在发生危险的时候,也可以扶着握杆,降低对人体的损伤,使用更加的安全。

A safety protection component in the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and discloses a safety protection component in the elevator box, including a box body, the inner cavity wall of the box is inserted with a movable plat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movable plate are fixed with the upper sleeve, and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sleeve is inserted with a first spr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spring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A lower sleeve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body, and both ends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movable plate are movably installed with supporting columns positioned inside the first spring. The safety protection component in the elevator box, through the upper sleeve column, the first spring and the lower sleeve and the moving plate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box,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force of the resilience when the elevator is in danger, ensure the life of the passengers, and the installed grip, so that the passengers can take the elevator when they are in the elevator. When you are in danger, you can also hold the lever,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human body, and use it more saf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亦称垂直电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俗称垂直电梯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亦称电动扶梯、行人电梯、扶手电梯等,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具有轿厢的电梯,其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目前市场上的电梯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故障,出现电梯直接掉落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非常的危险,从高处直线掉落,在落地的一瞬间会产生回弹力,可能会使乘客的生命受到危害,非常的不安全,故而提出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具备安全性高等优点,解决了电梯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故障,出现电梯直接掉落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非常的危险,从高处直线掉落,在落地的一瞬间会产生回弹力,可能会使乘客的生命受到危害,非常的不安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安全性高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壁插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套柱,所述上套柱的底部插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套接有与箱体内腔底部相连接的下套柱,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一弹簧内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箱体内腔底壁相连接的合页,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套接上套柱与下套柱外部的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柱相连接的凸出杆,所述挡板的另一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端插接箱体内部的拉杆,所述拉杆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箱体的内腔底壁两端均开设有与挡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连接装置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箱体内部的钢丝绳,箱体的内腔壁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与钢丝绳相连接的拉动装置,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两端均插接有一端位于支撑柱顶部内腔的插杆,两个所述插杆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中段活动安装有与插杆相连接的活动盖,所述箱体的内腔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握杆。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在箱体内部两端开设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拉杆相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放置槽的上方活动安装有与钢丝绳相连接的第一定滑轮。优选的,所述拉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内腔两端的第二定滑轮,所述箱体内腔壁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箱体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三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位于箱体内腔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环。优选的,所述拉环的数量为两个,且拉环至移动板上表面的距离为一百五十厘米至一百八十厘米。优选的,所述活动盖的形状为圆形,且活动盖的厚度为一厘米至三厘米,所述活动盖的直径为三十厘米至五十厘米。优选的,所述挡板和凹槽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所述挡板的形状为半圆形,且挡板的高度等于凹槽的高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通过在箱体的内腔底部安装的上套柱、第一弹簧和下套柱以及安装的移动板,使电梯在出现危险的时候能减轻回弹力的震动力,使乘客的生命得到保障,以及安装的握杆,使乘客在乘电梯的时候可以扶着,而且在发生危险的时候,也可以扶着握杆,降低对人体的损伤,使用更加的安全。2、该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通过在移动板的底部安装的挡板和支撑柱,使电梯在正常使用的时候能正常运行,以及安装的插杆、横杆和活动盖,使装置更加的安全,不会出现小孩随意乱动的情况,以及安装的拉环、钢丝绳、连接装置,使挡板拉到凹槽内部,从而带动支撑柱倒下,使电梯底部形成减震,使用非常的方便且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B部放大图。图中:1箱体、2移动板、3上套柱、4第一弹簧、5下套柱、6支撑柱、7合页、8挡板、9连接杆、10凸出杆、11拉杆、12连接装置、121放置槽、122第二弹簧、123第一定滑轮、13凹槽、14钢丝绳、15拉动装置、151第二定滑轮、152固定柱、153第三定滑轮、154拉环、16插杆、17横杆、18活动盖、19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包括箱体1,通过在箱体1的内腔底部安装的上套柱3、第一弹簧4和下套柱5以及安装的移动板2,使电梯在出现危险的时候能减轻回弹力的震动力,使乘客的生命得到保障,以及安装的握杆19,使乘客在乘电梯的时候可以扶着,而且在发生危险的时候,也可以扶着握杆19,降低对人体的损伤,使用更加的安全,箱体1的内腔壁插接有移动板2,通过在移动板2的底部安装的挡板8和支撑柱6,使电梯在正常使用的时候能正常运行,以及安装的插杆16、横杆17和活动盖18,使装置更加的安全,不会出现小孩随意乱动的情况,以及安装的拉环154、钢丝绳14、连接装置12,使挡板8拉到凹槽13内部,从而带动支撑柱6倒下,使电梯底部形成减震,使用非常的方便且安全,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套柱3,上套柱3的底部插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底部套接有与箱体1内腔底部相连接的下套柱5,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一弹簧4内侧的支撑柱6,支撑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箱体1内腔底壁相连接的合页7,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套接上套柱3与下套柱5外部的挡板8,挡板8和凹槽13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挡板8的形状为半圆形,且挡板8的高度等于凹槽13的高度,挡板8靠近支撑柱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远离挡板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柱6相连接的凸出杆10,挡板8的另一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端插接箱体1内部的拉杆11,拉杆11位于箱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装置12,连接装置12包括在箱体1内部两端开设的放置槽121,放置槽121的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拉杆11相连接的第二弹簧122,放置槽121的上方活动安装有与钢丝绳14相连接的第一定滑轮123,箱体1的内腔底壁两端均开设有与挡板8相匹配的凹槽13,连接装置1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钢丝绳14,箱体1的内腔壁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与钢丝绳14相连接的拉动装置15,拉动装置15包括安装在箱体1内腔两端的第二定滑轮151,箱体1内腔壁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52,固定柱152远离箱体1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三定滑轮153,钢丝绳14的位于箱体1内腔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环154,拉环154的数量为两个,且拉环154至移动板2上表面的距离为一百五十厘米至一百八十厘米,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插接有一端位于支撑柱6顶部内腔的插杆16,两个插杆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壁插接有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套柱(3),所述上套柱(3)的底部插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部套接有与箱体(1)内腔底部相连接的下套柱(5),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一弹簧(4)内侧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箱体(1)内腔底壁相连接的合页(7),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套接上套柱(3)与下套柱(5)外部的挡板(8),所述挡板(8)靠近支撑柱(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远离挡板(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柱(6)相连接的凸出杆(10),所述挡板(8)的另一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端插接箱体(1)内部的拉杆(11),所述拉杆(11)位于箱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装置(12),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壁两端均开设有与挡板(8)相匹配的凹槽(13),所述连接装置(1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钢丝绳(14),箱体(1)的内腔壁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与钢丝绳(14)相连接的拉动装置(15),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插接有一端位于支撑柱(6)顶部内腔的插杆(16),两个所述插杆(16)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杆(17),所述移动板(2)的上表面中段活动安装有与插杆(16)相连接的活动盖(18),所述箱体(1)的内腔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握杆(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厢内安全保护组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壁插接有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上套柱(3),所述上套柱(3)的底部插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部套接有与箱体(1)内腔底部相连接的下套柱(5),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一弹簧(4)内侧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箱体(1)内腔底壁相连接的合页(7),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套接上套柱(3)与下套柱(5)外部的挡板(8),所述挡板(8)靠近支撑柱(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远离挡板(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支撑柱(6)相连接的凸出杆(10),所述挡板(8)的另一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端插接箱体(1)内部的拉杆(11),所述拉杆(11)位于箱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装置(12),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壁两端均开设有与挡板(8)相匹配的凹槽(13),所述连接装置(1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钢丝绳(14),箱体(1)的内腔壁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与钢丝绳(14)相连接的拉动装置(15),所述移动板(2)的下表面两端均插接有一端位于支撑柱(6)顶部内腔的插杆(16),两个所述插杆(16)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杆(17),所述移动板(2)的上表面中段活动安装有与插杆(16)相连接的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奥森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