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纺填充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162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由两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均质的混纺填充棉。混纺填充棉包括由PET纤维或PTT纤维构成的主纤维;和具有抗菌、除臭、抗静电、吸湿、透湿、绝热及发热的某一种功能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即功能纤维,其通过数学式:最大混合比值-最小混合比值所求出的所述两种以上的纤维的混合比的离差为10质量%以内。

Blended cott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homogeneous blend cotton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two fibers. A blended fabric consisting of a main fiber consisting of a PET fiber or a PTT fiber; one or more fibers, or more than two fibers, with a function of antibiosis, deodorization, antistatic, hygroscopic, moisture permeable, adiabatic, and heating, and more than two kinds of fibers obtained by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 the maximum mixing ratio minimum mixing ratio The deviation of fiber mixture ratio is 10 m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纺填充棉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作为羽绒服、羽绒外套、被褥、枕头等的填充棉材料进行使用的混纺填充棉。
技术介绍
羽绒由于重量轻、保温性好而作为羽绒服、羽绒外套等御寒服装、羽绒被褥等御寒用寝具的填充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羽绒是取自鹅羽毛的天然材料,因此,难以大量生产。另外,从保护动物的观点考虑,羽绒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另一方面,作为羽绒的替代品,开发出了一种粒状棉(fiberball),该粒状棉以化学纤维为原料,具有羽绒一样的手感(专利文献1、2)。另外,还提出了一种使用这样的粒状棉的被褥(专利文献3)。主要使用聚酯纤维作为所使用的原料纤维。但是,现有的粒状棉由于由单一纤维构成,因此,难以付与其各种功能,例如抗菌、除臭、抗静电、发热等功能。另外,除粒状棉之外,针刺片、化学粘合片、热粘合片等的无纺布片、网状片(碎棉)也用于服装和被褥,但是,与粒状棉同样,其由单一纤维构成,因而也难以均匀地赋予各种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8-5059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65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44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为提供由两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均质的混纺填充棉。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专心的研究,其结果得到了由以下结构构成的解决手段,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1)一种混纺填充棉,由两种以上的纤维构成,通过数学式:最大混合比值-最小混合比值所求出的所述两种以上的纤维的混合比的离差为10质量%以内。(2)根据(1)所述的混纺填充棉,所述两种以上的纤维包括由PET纤维或PTT纤维构成的主纤维和功能纤维。(3)根据(1)或(2)所述的混纺填充棉,所述功能纤维为具有抗菌、除臭、抗静电、吸湿、透湿、绝热及发热中的某种功能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4)根据上述(2)所述的混纺填充棉,所述主纤维是聚酯纤维。(5)根据上述(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混纺填充棉,其具有选自粒状棉、无纺布片和网状片的形态。(6)一种服装用或寝具用的填充棉材料,含有上述(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混纺填充棉。(7)一种服装,在内部填充有上述(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混纺填充棉。(8)一种寝具,在内部填充有上述(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混纺填充棉。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混纺填充棉,两种以上的纤维由于在各粒状棉中几乎没有离差地相互混合,因此,能够发挥均质的性能,适用于作为服装、寝具的填充棉材料。附图说明图1(a)、图1(b)、图1(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纺填充棉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2(a)、图2(b)、图2(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2的无纺布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通过实施例1得到的混纺填充棉的放大照片。图5是通过比较例1得到的混纺填充棉的放大照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纺填充棉是包含主纤维和功能纤维的粒状棉(纤维球:fiberball)、无纺布片或网状片。作为主纤维,例如能够列举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人造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腈纤维等,其中,优选使用富有弹性、具有类似羽毛的柔软性的聚酯纤维,具体来说优选使用PET纤维、PTT纤维等。主纤维的纤维直径可以为2~10dtex、纤维长度可以为15~60mm。作为功能纤维,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市面销售的各种功能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具有抗菌、除臭、抗静电、吸湿、透湿、绝热、发热、蓄热、光能发热、保温等功能的化学纤维。能够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这样的功能纤维。另外,也可以是象吸湿发热纤维那样具备两种以上功能的纤维。关于发热纤维,例如,吸湿发热棉的丙烯酸纤维可以采用东洋纺(株)生产的“エクス(注册商标)”、帝人(株)生产的“サンバーナー(注册商标)”,其他化合纤维可以采用旭化成(株)生产的酮氨/聚酯纤维混纺的“Topthermo(注册商标)”、兰精公司生产的“テンセル(注册商标)”、“モダール(注册商标)”等的莱赛尔纤维等发热纤维。作为具有吸湿散湿性、调湿性、抗菌性、防霉性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东洋纺(株)生产的“モスファイン(注册商标)”、“セルファインS(注册商标)”(均为丙烯酸系)等。作为除臭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东洋纺(株)生产的“モスファイン(注册商标)”(丙烯酸系)等。作为具有抗菌性及除臭性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东洋纺(株)生产的“エアクリア(注册商标)”等。作为发热蓄热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Omikenshi公司生产的“ソーラータッチ(注册商标)”(人造纤维丝)等。作为具有杀菌性、除臭性、抗静电性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日本新素材(株)生产的“シルベルンZAG(注册商标)”(银离子纤维)等。作为具有保温性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日本Exlan(株)生产的“セラム(注册商标)”(红外辐射型丙烯酸纤维)、帝人(株)生产的“ウォーマル(注册商标)”(陶瓷混纺棉)等。作为具有抗菌除臭性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帝人(株)生产的“エコピュアー(注册商标)”(弱酸性聚酯材料)、东洋纺(株)生产的“フィールフレッシュ(注册商标)”(丙烯酸酯系)等。作为绝热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TEIJINFRONTIER公司生产的“エアロ(注册商标)”等。所使用的功能纤维的纤维直径可以为1.1~11dtex(1~10d)、纤维长度可以为10~60mm。主纤维与功能纤维的比重可以大致相同,优选功能纤维的比重相对于主纤维的比重在±10%的范围内。另外,纤维直径及纤维长度也可以大致相同,优选功能纤维的纤维直径及纤维长度相对于主纤维的纤维直径及纤维长度在±10%的范围内。由此,两种纤维能够被均匀地混合,能够得到混合比离差程度较小的填充棉。另外,主纤维与功能纤维可以为同种类的纤维,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纤维,但优选为同种类的纤维。同种类的纤维是指,例如两种纤维都为聚酯纤维的情况等。主纤维与功能纤维的混合比例,即混合比(混用率)为,主纤维为50质量%以上,优选可以为60质量%以上,在95质量%以下是合适的。因此,功能纤维的混合比为50质量%以下,优选为40质量%以下,在5质量%以上是合适的。主纤维与功能纤维并不限定于分别仅为一个种类的纤维,在所述主纤维与功能纤维的混合比例的范围内,还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纤维。例如,作为功能纤维,可以同时使用抗菌纤维和吸湿发热纤维,还可以在其中进一步组合抗静电纤维。由此,能够根据用途付与填充棉各种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混纺填充棉的形态,可以列举出粒状棉、无纺布片、或网状片(碎棉)。作为无纺布片,例如,可以列举出:通过树脂将纤维彼此接合所实现的片;通过针刺法(用针将纤维彼此交织在一起的方法。)实现的针刺片,等等。通过水刺法(用水流取代针而将纤维彼此交织在一起的方法。)实现的无纺布片也包括在针刺片的范畴内。接下来,将本专利技术的混纺填充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纺粒状棉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表示在图1(a)~图1(c)中。图1(a)~图1(c)表示混纺粒状棉的制造工序。以下,按顺序进行说明。(1)开毛工序(图1(a))原料纤维通过喂给帘子(feedlattice)10被向梳理机2输送,以使纤维平行地排列的方式进行开毛,并制作编织物(we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填充棉,由两种以上的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数学式:最大混合比值-最小混合比值所求出的所述两种以上的纤维的混合比的离差为10质量%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06 JP 2017-0013981.一种混纺填充棉,由两种以上的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数学式:最大混合比值-最小混合比值所求出的所述两种以上的纤维的混合比的离差为10质量%以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填充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的纤维包括主纤维和功能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纺填充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纤维为具有抗菌、除臭、抗静电、吸湿、透湿、绝热、发热、蓄热、光能发热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英治富永浩二加藤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森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