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83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楼吊篮技术领域,尤其一种高楼吊篮,它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固定板、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等,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高楼吊篮具有当发现建筑物附近的地面上堆砌有障碍物时,可以达到躲避地面上杂物的目的,防止吊篮机构与地面上杂物碰撞的情况发生,从而起到保护吊篮机构内人员和物品安全的作用。

A high building hanging baske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igh building hanging basket, in particular a high building hanging basket, which includes a first wire rope, a first fixed plate, a fixed shell, a first motor, a carrier shell, a L shaped fixed rod, a C shaped fixed rod, a first moving board, a second moving board, a third gear, a third moving board, a fourth motor board, a first motor shaft, and a cavity. The first fixed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side of the upper window of the building, one end of the first wire rope is installed at the center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fixed plate, and the inner thread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circle of the shaft sleeve; the screw is mounted on the shaft sleeve with the inner thread thread on the shaft sleeve.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re are obstacles on the ground near the building, it can avoid the objects on the ground and prevent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hanging basket mechanism and the debris on the ground, so as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personnel and articles in the hanging bas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楼吊篮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楼吊篮
,尤其一种高楼吊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高楼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使用高楼吊篮,可免搭脚手架。使施工成本降低,施工费用为传统脚手架的28%,而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吊篮操作灵活,移位容易,方便实用,但是同时也暴露了高楼吊篮的安全风险,由于靠近建筑物的地面上经常会堆砌许多杂物,从而使得高楼吊篮在快要落地时会与地面上的堆砌物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对高楼吊篮内的人员和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设计一种高楼吊篮是十分有必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高楼吊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楼吊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高楼吊篮在落地时,经常会与堆砌在建筑物附近地面上的杂物发生碰撞的问题。(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楼吊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楼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上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固定板、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六齿轮、固定块、重块、方槽、电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第二电动机、螺杆、轴套、第一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二齿轮、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二电机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轴套外圆面安装在第一钢丝绳一端上;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第二电动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一端安装在螺杆端面上;第二电动机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装置;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壳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方槽端面上关于电机轴孔对称开有第一转轴孔与第二转轴孔;固定壳上端面安装在第二电动机下端面上;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沿方槽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第一T形导块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二运动板上端面一侧;第三固定轴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一滑条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固定条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七齿轮啮合;两个C形固定杆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的侧面上;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内;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三运动板下端面远离第一支座的一侧;第四固定轴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第六齿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固定条上端一侧安装在第二滑条端面上;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端面上固定板上端面安装在第二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六齿轮啮合;L形固定杆上端安装在固定块下端面上;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一端,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与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的比值为3/7;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均相同;第一T形导块的长度尺寸是第二运动板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第一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第二固定轴与第四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直径为5mm-10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直径为8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T形导块与第二T形导块的长度尺寸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圆板的厚度均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尺寸等于固定壳的长度尺寸。本专利技术中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的作用是便于将建筑物内每一楼层的人员或者物品运到地面上;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的作用是便于运输高楼内的人员或者货物。本专利技术中的吊篮机构的作用是便于运输高楼内的人员或者货物;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钢丝绳;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等;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的作用是便于安装螺杆,从而与螺杆形成螺纹配合;轴套外圆面安装在第一钢丝绳一端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螺杆;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电机轴;第二电动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一端安装在螺杆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二电机轴运动,从而达到驱动螺杆运动的目的;第二电动机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装置的作用是感应吊篮机构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控制第二电动机运动,达到稳定吊篮机构的目的;方槽端面上关于电机轴孔对称开有第一转轴孔与第二转轴孔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固定轴与第二固定轴;固定壳上端面安装在第二电动机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和保护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等;固定壳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的作用是便于第一电机轴的穿过固定壳;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三齿轮运动;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二运动板与第三运动板运动;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的作用是便于与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的第一T形导块配合,从而达到安装第二运动板的目的;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滑条;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第一运动板沿方槽方向运动;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所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固定板、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六齿轮、固定块、重块、方槽、电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第二电动机、螺杆、轴套、第一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二齿轮、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二电机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轴套外圆面安装在第一钢丝绳一端上;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第二电动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一端安装在螺杆端面上;第二电动机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装置;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壳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方槽端面上关于电机轴孔对称开有第一转轴孔与第二转轴孔;固定壳上端面安装在第二电动机下端面上;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位于方槽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第一T形导块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二运动板上端面一侧;第三固定轴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一滑条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固定条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七齿轮啮合;两个C形固定杆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的侧面上;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内;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三运动板下端面远离第一支座的一侧;第四固定轴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第六齿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固定条上端一侧安装在第二滑条端面上;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端面上固定板上端面安装在第二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六齿轮啮合;L形固定杆上端安装在固定块下端面上;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一端,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与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的比值为3/7;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均相同;第一T形导块的长度尺寸是第二运动板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第一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第二固定轴与第四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直径为5mm‑1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所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固定板、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六齿轮、固定块、重块、方槽、电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第二电动机、螺杆、轴套、第一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二齿轮、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二电机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轴套外圆面安装在第一钢丝绳一端上;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第二电动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一端安装在螺杆端面上;第二电动机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装置;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壳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方槽端面上关于电机轴孔对称开有第一转轴孔与第二转轴孔;固定壳上端面安装在第二电动机下端面上;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位于方槽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第一T形导块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二运动板上端面一侧;第三固定轴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一滑条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固定条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七齿轮啮合;两个C形固定杆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的侧面上;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内;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三运动板下端面远离第一支座的一侧;第四固定轴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第六齿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固定条上端一侧安装在第二滑条端面上;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端面上固定板上端面安装在第二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六齿轮啮合;L形固定杆上端安装在固定块下端面上;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一端,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与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的比值为3/7;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均相同;第一T形导块的长度尺寸是第二运动板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第一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第二固定轴与第四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直径为5mm-10mm。2.一种高楼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所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固定板、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六齿轮、固定块、重块、方槽、电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第二电动机、螺杆、轴套、第一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二齿轮、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二电机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轴套外圆面安装在第一钢丝绳一端上;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第二电动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一端安装在螺杆端面上;第二电动机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装置;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壳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方槽端面上关于电机轴孔对称开有第一转轴孔与第二转轴孔;固定壳上端面安装在第二电动机下端面上;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位于方槽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第一T形导块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二运动板上端面一侧;第三固定轴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一滑条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固定条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七齿轮啮合;两个C形固定杆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的侧面上;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内;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支座下端面安装在第三运动板下端面远离第一支座的一侧;第四固定轴安装在第二支座上;第六齿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固定条上端一侧安装在第二滑条端面上;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端面上固定板上端面安装在第二固定条下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六齿轮啮合;L形固定杆上端安装在固定块下端面上;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一端,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第三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一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与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尺寸的比值为3/7;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均相同;第一T形导块的长度尺寸是第二运动板的长度尺寸的一半;第一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第二固定轴与第四固定轴之间通过软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直径为8mm。3.一种高楼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所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固定板、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六齿轮、固定块、重块、方槽、电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第二电动机、螺杆、轴套、第一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二齿轮、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二电机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第一钢丝绳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轴套内圆面上开有内螺纹;轴套外圆面安装在第一钢丝绳一端上;螺杆通过与轴套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第二电动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一端安装在螺杆端面上;第二电动机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装置;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壳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方槽端面上关于电机轴孔对称开有第一转轴孔与第二转轴孔;固定壳上端面安装在第二电动机下端面上;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位于方槽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第一T形导块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群华蔡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