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970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防渗土工布、20~40cm厚的级配碎石、15~30cm厚的再生骨料、15~30cm厚的透水混凝土、第一渗水土工布、2~4cm厚的粗砂、6~15cm厚的C35预制透水砼板;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上方设置有PVC收集管,所述PVC收集管的直径为10cm,所述PVC收集管外周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小孔面积之和不超过所述PVC收集管表面积的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人行道具有很好的消减径流雨水的能力,消除路面积水,为市民提供舒适的雨天出行体验,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强大的雨水积蓄能力。

A spongy City pave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ongy City pavement laying structure. The first impervious geotextile, 20 to 40cm thick graded crushed stone, 15 to 30cm thick recycled aggregate, 15 to 30cm thick pervious concrete, first permeable soil and water soil fabric, 2 to 4cm thick sand, 6 to 15cm thick C35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lab are laid down in turn. A PVC collection tube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impervious geotextil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VC collection tube is 10cm, and the PVC collection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small holes, and the size of the small hole is not more than 3%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PVC collect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bility of reducing the runoff and rainwater, eliminating the road area water, providing the citizens with a comfortable rain day trip experienc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powerful rainwater storage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道路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普及,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设计中越来越多地引入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各种技术和思路。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与红线外区域的过渡部分,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材料的重要应用舞台。人行道施工通常的做法是表层采用具有一定的材料或方法让雨水进行渗透,透水效果取决于所用材料或施工方法。表层之下,则是一定厚度的细骨料(砂子),之下就是透水土工布和土壤。这些材料和施工技术只能为人行道提供最基本的消减径流雨水和少量的渗透能力,雨水量稍大则不能快速渗蓄,导致积水严重,甚至发生内涝,因此,最大限度地消减径流、滞留和存储在人行道范围内雨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良好雨水渗蓄功能的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雨水渗蓄功能的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防渗土工布、20~40cm厚的级配碎石、15~30cm厚的再生骨料、15~30cm厚的透水混凝土、第一渗水土工布、2~4cm厚的粗砂、6~15cm厚的C35预制透水砼板;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上方设置有PVC收集管,所述PVC收集管的直径为10cm,所述PVC收集管外周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小孔面积之和不超过所述PVC收集管表面积的3%。较佳的,所述级配碎石厚30cm、再生骨料厚20cm、透水混凝土厚20cm、粗砂厚3cm、C35预制透水砼板厚8cm。较佳的,所述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靠近车行道一端边缘安装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下方铺设有第二防渗土工布,所述第二防渗土工布宽度为10~15cm,所述第二防渗土工布一端抵拢所述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边缘。较佳的,所述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与所述车行道中间设置有第三防渗土工布。较佳的,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第三防渗土工布和第二防渗土工布依次连接。较佳的,所述PVC收集管外周包裹有第二渗水土工布。较佳的,所述级配碎石中铺设有第三渗水土工布,所述第三渗水土工布一端铺设在所述PVC收集管上方,另一端铺设至道路红线外滞蓄系统;所述道路红线外滞蓄系统与所述级配碎石通过第四渗水土工布分隔开来,所述第三渗水土工布与第四渗水土工布相连接,所述第四渗水土工布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相连接。较佳的,所述透水混凝土顶部向所述车行道一端或向所述道路红线一端逐渐加厚铺设,形成2%的横向坡度,所述第一渗水土工布、粗砂、预制透水砼板依次贴合所述透水混凝土顶部逐层铺设。较佳的,所述级配碎石向所述道路红线一端底部逐渐加深铺设,形成5%的横向坡度。较佳的,所述级配碎石上方靠近所述道路红线一端铺设有电力排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人行道具有很好的消减径流雨水的能力,消除路面积水,为市民提供舒适的雨天出行体验,并且,本技术具有强大的雨水积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防渗土工布71、30cm厚的级配碎石1、20cm厚的再生骨料2、20cm厚的透水混凝土3、第一渗水土工布41、3cm厚的粗砂5、8cm厚的C35预制透水砼板6。第一防渗土工布71上方设置有PVC收集管10,PVC收集管10的直径D为10cm,PVC收集管10外周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未图示),本实施例中小孔面积之和为PVC收集管10表面积的3%,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1%、2%、2.5%等。PVC收集管10外周包裹有第二渗水土工布42。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靠近车行道一端边缘安装有路缘石9,路缘石9下方铺设有第二防渗土工布72,第二防渗土工布72宽度W为13cm,第二防渗土工布72一端抵拢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边缘。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与车行道中间设置有第三防渗土工布73。第一防渗土工布71、第三防渗土工布73和第二防渗土工布72依次连接。级配碎石1中铺设有第三渗水土工布43,第三渗水土工布43一端铺设在PVC收集管10上方,另一端铺设至道路红线外滞蓄系统101;道路红线外滞蓄系统101与级配碎石1通过第四渗水土工布44分隔开来,第三渗水土工布43与第四渗水土工布44相连接,第四渗水土工布44另一端与第一防渗土工布71相连接。透水混凝土3顶部向车行道一端或向道路红线一端逐渐加厚铺设,形成横向坡度,本实施例中,透水混凝土3顶部向道路红线一端逐渐加厚铺设形成2%的横向坡度,第一渗水土工布41、粗砂5、预制透水砼板6依次贴合透水混凝土3顶部逐层铺设。级配碎石1向道路红线一端底部逐渐加深铺设,形成5%的横向坡度。级配碎石1上方靠近道路红线一端铺设有电力排管11。本技术具有极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消减雨水积聚,渗透下来的雨水,经粗砂5和第一渗水土工布41过滤后,所进入的下层具有更为强大的透水混凝土3等材料层。可大大提高积蓄雨水的能力。同时,经过滤的雨水也可通过小孔进入PVC收集管10,增大了本技术的排水能力,因进入PVC收集管10的雨水经过多层过滤,不会导致PVC收集管10的堵塞。其他渗透汇集的雨水还可传输至道路红线外滞蓄系统101,多方向,全方位地排出雨水。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其特征是: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防渗土工布(71)、20~40cm厚的级配碎石(1)、15~30cm厚的再生骨料(2)、15~30cm厚的透水混凝土(3)、第一渗水土工布(41)、2~4cm厚的粗砂(5)、6~15cm厚的C35预制透水砼板(6);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71)上方设置有PVC收集管(10),所述PVC收集管(10)的直径(D)为10cm,所述PVC收集管(10)外周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小孔面积之和不超过所述PVC收集管(10)表面积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其特征是: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防渗土工布(71)、20~40cm厚的级配碎石(1)、15~30cm厚的再生骨料(2)、15~30cm厚的透水混凝土(3)、第一渗水土工布(41)、2~4cm厚的粗砂(5)、6~15cm厚的C35预制透水砼板(6);所述第一防渗土工布(71)上方设置有PVC收集管(10),所述PVC收集管(10)的直径(D)为10cm,所述PVC收集管(10)外周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小孔面积之和不超过所述PVC收集管(10)表面积的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级配碎石(1)厚30cm、再生骨料(2)厚20cm、透水混凝土(3)厚20cm、粗砂(5)厚3cm、C35预制透水砼板(6)厚8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靠近车行道一端边缘安装有路缘石(9),所述路缘石(9)下方铺设有第二防渗土工布(72),所述第二防渗土工布(72)宽度(W)为10~15cm,所述第二防渗土工布(72)一端抵拢所述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边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与所述车行道中间设置有第三防渗土工布(7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设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贤明吴敏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润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