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57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51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终端设备,包括:盖板,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基板,包括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第三表面朝向第二表面;触控感应元件,包括触控感应电极;触控感应电极铺设于可视区域内;指纹识别元件,包括指纹识别电极;指纹识别电极铺设于可视区域内的指纹感应区域;触控感应电极及指纹识别电极在指纹感应区域内铺设于同一层形成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设置于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在可视区域、非指纹感应区域内的触控感应电极形成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第四表面。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终端设备指纹识别灵敏度高,且可以减小非可视区域的面积。

Touch screen and terminal equipment with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unction

A touch screen and terminal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s, including a cover plate, including the first area and second areas; the first and two regions all include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the substrate, including the third surface and the four surface, the third surface toward the second surface; the touch sensing element, including the touch sense The contact electrode is laid in the visual area,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element, including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electrode,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electrode is laid in the fingerprint sensing area in the visual area, and the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and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electrode are laid on the same layer as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in the fingerprint induction area,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is set. Between the second surface and the third surface, the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in the visual area and the non fingerprint induction region forms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is set on the fourth surface. The touch screen and terminal equipment with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unction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can reduce the area of the non visible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屏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包含触控屏的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等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多使用口令、图形等形式来实现对其终端设备的密码保护,但其往往需要增加口令和图形的复杂度,这无疑增加了用户记忆的难度,造成安全与易用之间的冲突。指纹是由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组成,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其复杂程度可提供用于识别的足够特征。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而无需用户记忆。目前主流终端设备的指纹感应区域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由于指纹感应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大小,才能进行准确的指纹识别,因此,将指纹感应区域设置于非可视区无疑增加了非可视区的面积。另外,将指纹识别电极距离手指覆盖的表面距离过大时,指纹识别的灵敏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非可视区域面积大、指纹识别灵敏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小非可视区面积的同时、提高指纹识灵敏度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终端设备。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包括:盖板,包括与触控屏的可视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屏的非可视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基板,包括第三表面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触控感应元件,包括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指纹识别元件,包括指纹识别电极;所述指纹识别电极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内的指纹感应区域;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及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在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铺设于同一层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在所述可视区域、非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上述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由于第一电极层设置于盖板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和基板的第三表面之间,因此,指纹识别电极及触控感应电极所形成的第一电极层与盖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表面的距离小,能够灵敏地感应到覆盖于盖板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表面上的指纹,其指纹识别灵敏度高;同时,由于指纹感应区域设置于可视区域内,可以减小非可视区域的面积,能够满足增大触控屏可视区域的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元件,还包括指纹识别控制器及连接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及指纹识别控制器的指纹柔性电路;所述指纹识别控制器及所述指纹柔性电路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域内;所述指纹感应区域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域与所述非可视区域的一交界处,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延伸至所述非可视区域内与所述指纹柔性电路连接。如此,避免指纹识别电极需要从可视区域经过一段路径才能到达非可视区域。从而达到结构简单,节约资源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控制器相对于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指纹柔性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缘,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两侧的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及所述指纹识别控制器。如此,可以避免在基板上设置贯穿孔,因此,其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抗摔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元件,还包括触控控制器及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及所述触控控制器的触控柔性电路;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延伸至所述非可视区域与所述触控柔性电路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非可视区域的相交处为所述交界处;且所述触控柔性电路及所述指纹柔性电路均与所述基板的边缘邻接设置。如此,可以避免触控感应电极与非可视区域的相交处和指纹感应电极与非可视区域的相交处设置为同一交界处且层叠设置,而导致该交界处需要更大的非可视区域面积才能遮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指纹识别电极或/及触控感应电极,所述指纹识别电极或/及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为半导体透明导电膜或者通过金属网格技术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该触控屏具有显示的功能,还包括显示元件;所述显示元件,包括朝向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五表面及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六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元件包括呈横向及纵向排列的显示单元,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及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于垂直面上,所述垂直面为间隙线与所述间隙线对应的所述指纹识别电极或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所在的直线形成的面;所述间隙线为横向的两行或纵向的两列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隔线;所述垂直面与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的面垂直。如此,降低指纹识别电极及触控感应电极对显示效果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指纹识别电极及触控感应电极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及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宽度均小于所述间隙线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相邻的指纹识别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影响,所述指纹识别电极设置的密度大于等于两条所述间隙线的距离,且小于指纹的波峰与波谷的距离。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由于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触控屏,因此,具备上述触控屏所具备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第二个实施例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第三个实施例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100。该触控屏100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控装置等设置有屏幕的终端设备。该触控屏100,包括:盖板110,包括与触控屏100的可视区域211对应的第一区域111以及与所述触控屏100的非可视区域213对应的第二区域113;所述第一区域111及所述第二区域113均包括第一表面112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12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14。基板130,包括第三表面132及与所述第三表面132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134,所述第三表面132朝向所述第一区域111及所述第二区域113的第二表面112。触控感应元件150,包括触控感应电极151;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51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213内。指纹识别元件170,包括指纹识别电极171;所述指纹识别电极171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213内的指纹感应区域215。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51及所述指纹识别电极171铺设于同一层形成第一电极层160,所述第一电极层160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111的第二表面114和所述第三表面132之间。在所述可视区域211、非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51形成第二电极层162,所述第二电极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包括与触控屏的可视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屏的非可视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基板,包括第三表面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触控感应元件,包括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指纹识别元件,包括指纹识别电极;所述指纹识别电极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内的指纹感应区域;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及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在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铺设于同一层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在所述可视区域、非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包括与触控屏的可视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触控屏的非可视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基板,包括第三表面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表面;触控感应元件,包括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指纹识别元件,包括指纹识别电极;所述指纹识别电极铺设于所述可视区域内的指纹感应区域;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及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在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铺设于同一层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在所述可视区域、非所述指纹感应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还包括指纹识别控制器及连接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及指纹识别控制器的指纹柔性电路;所述指纹识别控制器及所述指纹柔性电路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域内;所述指纹感应区域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域与所述非可视区域的一交界处,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延伸至所述非可视区域内与所述指纹柔性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控制器相对于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指纹柔性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缘,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两侧的所述指纹识别电极及所述指纹识别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剑锋关赛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