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40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单元、制动器以及电机,减速单元包括设有壳体、第一内齿、第一行星轮,第一转动支架、定位销、第二行星轮、太阳轮、第二转动支架以及输出轴,第一内齿设置在壳体内壁上,输出齿轮设置于电机输出轴上,第一转动支架、第二转动支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第一行星轮可支撑在第一转动支架上,且分别与输出齿轮以及第一内齿啮合,太阳轮与第一转动支架固接,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第二转动支架与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行星轮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并分别与第一内齿以及太阳轮啮合。其中减速单元也可用于配合丝杆等精密的传动机构,提高驱动机构的可靠性与精密度。

A wheel drive device

The wheel driv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deceleration unit, a brake and an electric motor. The deceleration unit comprises a shell, a first inner tooth, a first planet wheel, a first rotating bracket, a positioning pin, a second planet wheel, a sun wheel, a second rotating bracket and an output shaft, and the first inner teeth are set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outputs a gear. Set on the motor output shaft, the first rotation bracket and the second rotation bracket are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first planet wheel can be support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bracket and meshing with the output gear and the first inner tooth respectively. The sun wheel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bracket, and the second planet wheel can be rotated rotatably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in. On the second rotating bracket, the second rota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second planet wheel is supported on the second rotating bracket and meshes with the first inner tooth and the sun wheel respectively. The deceleration unit can also be used to match the precis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uch as screw rod, so a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速器领域,尤其涉及含有两级减速的减速单元的轮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轮椅的驱动机构需要在一个比较大的传动比的情况下输出不同的转速。因此现有大传动比的轮椅减速器的体积比较庞大,很难用于对轮椅的单轮驱动,同时还存在噪音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驱动装置,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轮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单元、制动器以及电机,所述制动器与减速单元分别连接于电机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电机输出轴轴上设有输入齿轮,所述减速单元包括设有壳体、第一内齿、第一行星轮,第一转动支架、定位销、第二行星轮、太阳轮、第二转动支架、以及减速单元输出轴,所述第一内齿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电机输出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壳体的中心位置,第一转动支架、第二转动支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行星轮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转动支架上,且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第一内齿啮合形成第一行星减速单元,所述太阳轮与第一转动支架固接,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第二转动支架与减速单元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并分别与第一内齿以及太阳轮啮合形成第二行星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减速单元输出轴通过两个深沟圆珠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中,两个深沟圆珠轴承间的减速单元输出轴上卡接有卡圈。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第二转动支架上设有轴孔,所述减速单元输出轴设有输出齿,所述轴孔设有第二内齿,第二转动支架通过第二内齿与输出齿相啮合实现第二转动支架与减速单元输出轴的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内齿为斜齿,所述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上的齿与所述斜齿相适配,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材质为POM材料。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齿轮上设有一圈用于卡接卡圈的定位缺口,一卡圈卡接于输出齿上的所述定位缺口上实现第二转动支架在减速单元输出轴上的轴向定位。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支架为圆形,第二转动支架上设有三个用于设置所述定位销的定位孔,所述三个定位孔分别均布于第二转动支架端面上,相邻定位孔间设有腰型孔。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第一转动支架设有轴孔,所述太阳轮一端面设有输入轴,太阳轮通过输入轴与所述轴孔过盈配合实现与第一转动支架的固接。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支架为圆形,第一转动支架上设有三个用于设置所述定位销的定位孔,所述三个定位孔分别均布于第二转动支架端面上,相邻定位孔间设有腰型孔。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第一行星减速单元、第二行星减速单元的传动比均为3~12。所述减速单元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单元与第二行星轮单元内分别设有一个垫片,所述垫片分别穿接于定位销上位于各单元的行星轮与对应单元内的转动支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装置有效地实现了电机的二级减速使得传动比可达到9~144,提高驱动机构整体的可靠性与精密度。另外,该减速单元的结构紧凑,节约了空间,还有效降低了装置整体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减速单元的轴侧示意图。图2是一级减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二级减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减速单元输出轴与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减速单元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轮驱动装置与轮椅的车轮传动连接,主要由减速单元9、制动器81以及电机8组成,车轮与减速单元9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电机输出轴轴上设有输入齿轮。制动器81与减速单元9分别连接于电机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制动器在手动触发开关后,由制动摩擦片将电机8的输出轴抱紧后完成输出轴的制动。本实施例的减速单元,与电机输出轴(图中未画出)传动连接,主要由壳体10、第一内齿1、第一行星轮21,第一转动支架24、定位销23、第二行星轮31、太阳轮33、第二转动支架32以及设有输出齿41的输出轴4组成。第一内齿1设置在壳体10内壁上,电机输出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壳体10的中心位置。输出齿轮设置于电机输出轴上。第一转动支架24、第二转动支架3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第一行星轮21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转动支架24上,且第一行星轮21分别与输出齿轮以及第一内齿啮合形成第一行星减速单元。太阳轮33与第一转动支架24固接。第二行星轮31通过定位销23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32上。第二转动支架32与输出轴4传动连接。第二行星轮31通过定位销23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32上,并分别与第一内齿1以及太阳轮33啮合形成第二行星减速单元。进一步的,第一行星轮21通过定位销23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转动支架24上。第一行星轮21分别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图中未画出)以及第一内齿1啮合形成第一行星减速单元2,参见图2。太阳轮与第一转动支架固接。本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为,但不限于:第一转动支架24设有轴孔,太阳轮33一端面设有输入轴,太阳轮33通过输入轴与轴孔过盈配合实现与第一转动支架24的固接。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支架24为圆形,第一转动支架上设有三个用于设置定位销的定位孔,每个定位孔分别用于固定一个第一行星轮21。三个定位孔分别均布于第二转动支架端面上,相邻定位孔间设有腰型孔,大大地减少了材料用量,节省了材料。第一行星减速单元的传动比为3~12。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比为7。本实施例的第二行星轮31通过定位销23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32上。第二转动支架32与减速单元输出轴4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为,但不限于:第二转动支架32上设有轴孔,轴孔设有第二内齿321,参见图5。第二转动支架32通过第二内齿与输出齿41相啮合实现第二转动支架与减速单元输出轴的传动连接。第二行星轮31通过定位销23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32上,并分别与第一内齿1以及太阳轮33啮合形成第二行星减速单元3。本实施例的第一内齿为斜齿,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上的齿与斜齿相适配。斜齿轮具有:啮合性好,传动平稳、噪声小;斜齿轮重合度大,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的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材质为但不限于POM材料。材质为POM的行星轮具有:传动平稳、噪声小等优点。减速单元输出轴的输出齿41上设有一圈用于卡接卡圈的定位缺口。一卡圈42卡接于输出齿41上的定位缺口上,实现卡圈对第二转动支架在减速单元输出轴上的轴向定位,如图4。如图1、图4,减速单元输出轴4通过两个深沟圆珠轴承5支撑于壳体10中。两个深沟圆珠轴承5间的减速单元输出轴上卡接有弹簧卡圈。如图5,本实施例的第二转动支架32为圆形。第二转动支架32上设有三个用于设置定位销的定位孔322。三个定位孔322分别均布于第二转动支架端面上。第二转动支架32上也可以设置6个设置定位销的定位孔322,通过增加两倍数量的二级行星轮,可以提高减速单元的承载能力。相邻定位孔322间设有腰型孔323,大大地减少了材料用量,节省了材料。第二行星减速单元的传动比为3~1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行星减速单元传动比为7。第一行星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单元、制动器以及电机,所述制动器与减速单元分别连接于电机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电机输出轴轴上设有输入齿轮,所述减速单元包括设有壳体、第一内齿、第一行星轮,第一转动支架、定位销、第二行星轮、太阳轮、第二转动支架、以及减速单元输出轴,所述第一内齿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电机输出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壳体的中心位置,第一转动支架、第二转动支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行星轮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转动支架上,且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第一内齿啮合形成第一行星减速单元,所述太阳轮与第一转动支架固接,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第二转动支架与减速单元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并分别与第一内齿以及太阳轮啮合形成第二行星减速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单元、制动器以及电机,所述制动器与减速单元分别连接于电机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电机输出轴轴上设有输入齿轮,所述减速单元包括设有壳体、第一内齿、第一行星轮,第一转动支架、定位销、第二行星轮、太阳轮、第二转动支架、以及减速单元输出轴,所述第一内齿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电机输出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壳体的中心位置,第一转动支架、第二转动支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行星轮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一转动支架上,且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第一内齿啮合形成第一行星减速单元,所述太阳轮与第一转动支架固接,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第二转动支架与减速单元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定位销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转动支架上,并分别与第一内齿以及太阳轮啮合形成第二行星减速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单元输出轴通过两个深沟圆珠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中,两个深沟圆珠轴承间的减速单元输出轴上卡接有卡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转动支架上设有轴孔,所述减速单元输出轴设有输出齿,所述轴孔设有第二内齿,第二转动支架通过第二内齿与输出齿相啮合实现第二转动支架与减速单元输出轴的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旭李鹏尹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