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28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柜式室内机包括壳体、贯流风轮及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贯流风轮和进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两翅片组、连接所述两翅片组的n个主盘管、位于所述n个主盘管上方的副盘管,以及进口管和出口管,n≥2;其中,所述n个主盘管并联连接,且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进口端与所述进口管连接;所述副盘管包括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柜式室内机,能够解决常规柜式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暖足效果差的问题。

Cabinet type indoor machine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inet type indoor machine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cabinet type indoor machine includes a shell, an intersecting flow wind wheel and a heat exchanger, in which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the tubular air wheel is installed in the shell; the heat exchanger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flow wind wheel and the air inlet, the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two A finned group, a n main coil of the two fins connected to the group, a secondary coil above the N main coil, an inlet pipe and an outlet pipe, and a n more than 2, in which the N main coil is connected in parallel, and the total inlet of the N main co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ipe, and the secondary coil comprises a first tube and a second pair of tubes. The first pair of tubes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pairs of tub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tal outlet of the N main coil,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airs of tub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pipe. The cabinet indoor machine of the inven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onventional cabinet type indoor machine has poor effect of warming feet under the heating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涉及一种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常规柜式室内机通常使用的换热器为双排换热器,该双排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器和后排换热器,进风气流依次吹过后排换热器和前排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形成出风气流向室内吹出。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A及图2,该常规柜式室内100'在制热状态下,制冷剂首先从前排换热器自下向上流动,再经后排换热器自上向下流出,即制冷剂下进下出,极容易在该双排换热器的下端产生制冷剂积液。由于该制冷剂积液温度较低,使得进风气流与该双排换热器的换热不均匀,使得从出风口上端吹出的是热气流,该热气流密度较小而向上浮动;从出风口下端吹出的是冷气流,该冷气流密度较大而向下沉降,进而导致用户感到头热足凉,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舒适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柜式室内机,旨在解决常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暖足效果差的问题,以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柜式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柜式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柜式室内机包括壳体、贯流风轮及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贯流风轮和进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呈前后向设置的两翅片组、连接所述两翅片组的n个主盘管、位于所述n个主盘管上方的副盘管,以及进口管和出口管,n≥2;其中,所述n个主盘管并联连接,且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进口端与所述进口管连接;所述副盘管包括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且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接。所述柜式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n个主盘管流出后,通过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向上分流进入所述副盘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呈前后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副管的下端和第二副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下端进入并向上流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呈前后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副管的上端与和第二副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上端进入并向下流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呈上下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副管较邻近所述主盘管;并且,所述第一副管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副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主盘管包括位于所述前翅片组上的前主管及位于所述后翅片组上的后主管,所述前主管的上端和所述后主管的上端串联;并且,所述n个主盘管的前主管下端并联,所述n个主盘管的后主管下端并联后,与所述副盘管串联,以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前主管的下端进入,并自所述后主管的下端流出。优选地,所述n个主盘管中,位于最下方的主盘管为第一主盘管,所述第一主盘管的高度为H1,所述副盘管高度为Hf,Hf=[0.2H1,0.5H1]。优选地,所述n个主盘管中,位于最下方的主盘管为第一主盘管,所述第一主盘管的高度为H1,位于所述第一主盘管上方的任意一主盘管的高度Hi,Hi=[0.5H1,1.2H1]。优选地,每一所述翅片组均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换热翅片;位于前侧的翅片组上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位于后侧的翅片组上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优选地,n∈[2,6]。优选地,所述柜式室内机为圆形柜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器的n个主盘管上方增设副盘管,该副盘管包括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且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n个主盘管流出后,形成气液的制冷剂中混有积液,该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再次向上流入副管盘,并在该副盘管进一步换热。因此,所述换热器在所述n个主盘管所在位置形成制冷剂的过热区和两相区,并在所述副盘管所在位置形成制冷剂的过冷区。当进风气流自所述换热器的过热区和两相区通过后,进风气流与主盘管换热并形成温度较高的热气流,该热气流自出风口下端及中部向室内吹出;而自所述换热器的过冷区通过的进风气流,则与副盘管换热并形成温度较低的温气流,该温气流自所述出风口的上端向室内吹出。显然,由于温气流的温度相对低于热气流的温度,故温气流的密度较大,温气流向下沉降而将处于下层的热气流向下压,进而抑制热气流向上浮动,减少热量散失,使得热量更多地集中在人体活动区,并起到符合人体舒适感觉的头凉足热的效果。再者,由于制冷剂在过冷区分两条支路分别进入副盘管的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从而使得制冷剂在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内均匀换热,自该过冷区吹过的出风气流,温度较为均衡,避免产生不同温度的层流吹向用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常规柜式室内机出风效果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柜式室内机出风效果的示意图;图2为图1-A中为常规柜式室内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B中本专利技术柜式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柜式室内机的换热器与气流换热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柜式室内机的换热器中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在换热器内流向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柜式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在换热器内流向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柜式室内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在换热器内流向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柜式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常规柜式室内机132a第一主盘管100柜式室内机132b第二主盘管110壳体132c第三主盘管120贯流风轮132d第四主盘管130换热器133副盘管131换热翅片1331第一副管132主盘管1332第二副管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柜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及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贯流风轮和进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呈前后向设置的两翅片组、连接所述两翅片组的n个主盘管、位于所述n个主盘管上方的副盘管,以及进口管和出口管,n≥2;其中,所述n个主盘管并联连接,且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进口端与所述进口管连接;所述副盘管包括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且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接;所述柜式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n个主盘管流出后,通过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向上分流进入所述副盘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柜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及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贯流风轮和进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呈前后向设置的两翅片组、连接所述两翅片组的n个主盘管、位于所述n个主盘管上方的副盘管,以及进口管和出口管,n≥2;其中,所述n个主盘管并联连接,且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进口端与所述进口管连接;所述副盘管包括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且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接;所述柜式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n个主盘管流出后,通过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向上分流进入所述副盘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呈前后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副管的下端和第二副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下端进入并向上流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呈前后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副管的上端与和第二副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n个主盘管的总出口端连接,以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自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的上端进入并向下流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呈上下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副管较邻近所述主盘管;并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云杜顺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