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机上用于纺织纱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07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位于纺织纱条并条机上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相继安装的辊对和一清洁装置例如用于每个上辊的清洁唇部、尘棒,其中,用于每个上辊的加压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加压元件,例如气缸,每个加压元件具有一个往复元件例如压杆、活塞杆,所述清洁装置被安装在加压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每个清洁装置(21)通过它的末端被安装在一个压力杆(19;19a,19b)上,压力杆(19;19a,19b)具有用于清洁装置(21)的轴承元件(28a,28b)。当活塞杆被提升并且能有适宜的和稳定的引导/安装,为了避免损害上辊,每一个清洁装置通过它的末端被安装在一个压力杆上并且压力杆有一个用于清洁装置的轴承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纱条并条机上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相继安装的辊对和一清洁装置,例如,用于每个上辊的清洁唇部、尘棒,其中用于每个上辊的加压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加压元件,例如气动缸,每个加压元件具有一个往复元件例如压杆、活塞杆,所述清洁装置被安装在加压装置上。
技术介绍
并条机用于牵伸纱条,纱条在两个以不同的速度转动的辊对之间被夹持。辊对通常由一个钢质的下辊和一个弹性包覆的上辊构成。弹性包覆层有缠绕纱条的倾向。这是非常渐进的过程并且开始于从单根的纤维的缠绕。为了防止卷绕,就尽量将这些单根的纤维从上辊上清除并将它们由一通常为圆形的尘棒(除尘杆)供给到一抽吸装置。尘棒和上辊必须尽可能被轴向平行布置,以便实现线性接触。否则这两个部件之间的接触将会局限于一个点,这样除尘效果将会显著地降低。尘棒的引导通常由具有引导槽的额外元件进行,该额外元件必须相对于上辊定位。在一个公开的装置中(DE19807801),用于容纳上辊的一个清洁唇的握持件被安装在压力缸上。当加压装置转动离开时,清洁唇也可以随其一起转动离开。握持件有一细长孔,清洁唇的轴颈在孔中被引导。其中一个缺点是,当上辊轴承被解除载荷时,也就是说当活塞杆从上辊轴承上被提升离开但是压力缸依然处于其位置之后,尘棒仍位于上辊的橡胶包覆层上。橡胶包覆层具有升高的操作温度,并经常是带有浅橙色的粘性物,这导致在固定的橡胶包覆层上产生不利的线性载荷。另外一个问题是,在上辊每一侧上的竖直细长孔中,清洁唇的轴颈安装结构可能引起一个夹持力矩。实际上,纤维材料可能在细长孔中聚集,即在轴颈和细长孔的内壁之间。因此,尘棒不能从橡胶包覆层上移离。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基于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避免上述不利情况的装置,尤其是当活塞杆被提升时避免损害上辊的弹性包覆层,这种装置能够提供有适应性的、稳定的引导和安装。这些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被解决。因为尘棒和压力杆相连,当压力杆的载荷被卸载并且随后被从上辊轴承上提升离开时,尘棒被从橡胶包覆层上提升移开。橡胶包覆层上的局部压力得以避免。此外,活塞杆上尘棒的水平移动范围能允许尘棒的适宜的、稳定的引导/安装。因为尘棒相对于上辊被正确定位,从而获得较好的除尘效果,缠绕物的堵塞被减小了,因此提高机器的效率。部件(引导元件)数量上的减小也降低了牵伸系统中的污垢,并且因此提高了清洁操作时间间隔。权利要求2-29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优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下图中的实施例将被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带有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并条机的牵伸系统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图1中局部的剖面图,相应于线K-K(图1中),带有气动上辊加压装置;图3是一个透视图,示出带有整体的外壳、两个压力杆和一个尘棒的压力臂;图4a,4b示出带有旋转槽(图4a)和啮合O-环(图4b)的压力杆。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并条机例如Trützschler Strecke HSR的牵伸系统S。牵伸系统S是一个4上3下的牵伸系统,也就是说它包括三个下辊I,II,III(I是输出下辊,II是中间下辊,III是输入下辊)和4个上辊1,2,3,4。在牵伸系统S中,实现纤维束5的牵伸,纤维束5由多个纱条组成。牵伸操作包括预牵伸和主牵伸。辊对4/III和3/II形成预牵伸区,辊对3/II和2/I形成主牵伸区。输出下辊I被主电机(未示出)驱动并且决定输出速度,输入辊和中间辊被控制电机(未示出)驱动。上辊1-4通过压力臂11a-11d中的压力元件(加压装置)91-94压靠下辊I,II和III,压力臂绕着轴承旋转(如图3和4)并且通过摩擦啮合的方式被驱动。辊I,II和III;1,2,3,4的旋转方向被弯曲的前头表示。纤维束5由多根纱条组成,在方向A运行;下辊I,II和III被安装在支架14中(如图2),该支架装配在机架15上。如图2,压力缸9在顶部与支撑元件12a相连,在底部与握持元件13a相连。压力缸9形成一个具有压力缸空腔17的压力缸单元,所述压力缸空腔有两部分17a和17b,其中活塞18由压力杆19a在滑套20中被引导。加压辊4的辊轴颈4a和一个轴承22a配合。容纳加压辊4的轴承22a延伸进入加压杆19和下辊III的辊轴颈IIIa之间的一个空腔。轴承22a被安装在罩13a上。膜16根据压力分隔压力缸的空腔17。为了在气缸空腔17的上部产生压力,通过压缩空气连接器23向气缸空腔17供应压缩空气。气缸空腔17的下部通过一个排泄孔24排气。气缸空腔17的上部可以被排气并且压力缸17的下部通过相应的方式被供应压缩空气。在操作中。当纤维束5在下辊I,II,III上被引导之后,压力臂11被旋转进入如图3所示的操作位置,并且通过一个固定装置固定(未示出)在该位置,以便加压辊1,2,3,4能够施加压力。这样的加压作用一方面通过安置在相应的轴承22上的压力杆产生,另一方面因为气缸空腔中膜16上产生的过压。因此,压力杆19另一个末端在轴承上的施压,以便产生上述的上辊4和下辊III(驱动辊)之间的加压作用。压力杆19在箭头方向D,E方向可移动。上辊4的弹性包覆表面和一个尘棒21例如一个钢质的棒相连。如图3,上辊4和门状的压力臂11a相连。(上辊1-3和相应的压力臂11相连-未示出)。压力臂11a是一种通过铸模生产的玻璃纤维加强塑料罩。该罩是一个整体部件,其具有整体结构并包括支撑元件12、压力元件9a1和9a2(压力缸)的两个主体,两个中间元件31a和31b和两个握持元件13a和13b。在操作期间,尘棒位于-如图3所示-上辊4上作为一个剥离器。尘棒两端具有叉27a,27b,例如它们以螺纹的形式安装在尘棒21上。为了阻止上辊上清洁辊21的震荡振动,结合叉27a,27b由震动衰减塑料构成。在活塞杆19a,19b上的装置能使尘棒21相对于上辊4准确地定位,因为上辊4的引导和活塞杆19a,19b的位置由压力臂11保证。叉27a和27b分别位于两个弹性元件例如O-环28a和28b上,这两个环分别安装在活塞杆19a和19b上。因此,尘棒21能防止向下落,例如从活塞杆19a,19b下落。尘棒21若要移开仅需被叉从弹性元件上的一侧被拉动,尘棒21通过相反的操作被插入。叉27a,27b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分别支撑在O-环28a和28b上。叉27a,27b和压力杆19a,19b之间留有间隙是有利的。如图4a,压力杆19a有一个外围的旋转槽29,如图4b,在该槽中可卡合一个弹性O-环28a。如图2,压力杆19a,在不工作时,被气动卸载并且从上辊轴承22a被提升距离a。因此,O-环28a由叉27a在方向E上被移动,尘棒21同时相对于上辊4被提升距离b。权利要求1.一种位于纺织纱条并条机上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相继安装的辊对和一清洁装置例如用于每个上辊的清洁唇部、尘棒,其中,用于每个上辊的加压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加压元件,例如气缸,每个加压元件具有一个往复元件例如压杆、活塞杆,所述清洁装置被安装在加压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每个清洁装置(21)通过它的末端被安装在一个压力杆(19;19a,19b)上,压力杆(19;19a,19b)具有用于清洁装置(21)的轴承元件(28a,28b)。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清洁装置是尘棒。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清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于纺织纱条并条机上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相继安装的辊对和一清洁装置例如用于每个上辊的清洁唇部、尘棒,其中,用于每个上辊的加压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加压元件,例如气缸,每个加压元件具有一个往复元件例如压杆、活塞杆,所述清洁装置被安装在加压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每个清洁装置(21)通过它的末端被安装在一个压力杆(19;19a,19b)上,压力杆(19;19a,19b)具有用于清洁装置(21)的轴承元件(28a,28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夫莱因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