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02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纺纱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的用于集聚纤维须条的装置中的集聚管。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接近所述的吸气缝尾端设置一条贯穿整个集聚管表面的固定增强部件的槽,所述的增强部件由槽纵向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集聚管上方便地设置放置增强部件的槽,该槽使增强部件能横向移动而纵向固定,克服了原有增强部件需在每个抽吸缝中单独设置、整个包覆的缺点,因此集聚管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而且更换增强部件容易,纺纱运行成本低。增强部件具有自身横向轴对称性,能正反面使用,因此可以节省增强部件,从而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装置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设置于纺纱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的用于集聚一条纤维须条的装置中的集聚管。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纺纱装置中将牵伸的纤维须条直接连接到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对上进行加捻,则在该输出罗拉对的钳口线上将出现一个所谓的纺纱三角,影响成纱的质量。这是由于牵伸的纤维须条以一个固定的宽度离开牵伸装置,而且共同加捻成一根直径较小的纱线的缘故。因此,为消除纺纱三角,需将牵伸后的纤维再经集束或压实后加捻,从而使纤维须条在离开最后的轧点时变得非常细,所纺制的纱线将更为均匀和结实,并且毛羽很少。改进的此类纺纱装置也有各种各样,如德国专利申请DE199 03 113 A1公开的用于集聚一条纤维须条的装置,其抽吸通道的滑动面由一个薄的金属膜构成,此金属膜具有一个适合于该抽吸缝隙的轮廓的窗式间隙,这个间隙略小于抽吸缝隙。这个金属膜可以设计成带有两个接合处的开式板带,它们位于滑动面之外,该金属膜的宽度相应于输送带的宽度,抽吸通道延伸经过多个纺纱位并且在每一个纺纱位中都包括一个所述的薄的金属膜。这些金属膜由于磨损的原因,必须经常更换。而更换时则必须将这个抽吸通道从机器中取下,先通过侧向推动而卸下整个金属膜,然后再安装新的金属膜,因此这种更换既费时又麻烦。又如中国专利申请01803577.9公开的用于集聚一条已牵伸的、但未加捻的纤维须条的装置,其位于一台细纱机的一个牵伸装置的输出牵伸罗拉对之后。一条透气性的输送带经过此集聚区运送该纤维须条,一个抽吸通道设置在此集聚区中;在抽吸通道上布置一个引导此输送带的滑动面,一个抽吸缝隙位于此滑动面中;在抽吸缝隙的端部有一个握持罗拉,此握持罗拉在钳口处将该纤维须条压紧在输送带上,并将该输送带压紧在该滑动面上;此滑动面部分地通过与抽吸通道的外表面平齐延伸的一个部件的外形轮廓而形成,此增强部件嵌入到抽吸通道中,这个增强部件将抽吸缝隙整个包围住,并且至少在钳口的区域内延伸越过握持罗拉的整个工作宽度,并可以更换。其虽设置了一个将抽吸缝隙整个包围住的增强部件来达到方便更换增强部件的目的,但由于这样的增强部件的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且需用定位销来固定,由此造成制造成本高,增强部件的使用寿命低,更换时仍费时、困难,纺纱运行成本提高。研究还发现,该装置中的集聚管在实际使用中发生磨损的位置仅在与聚集罗拉接触的聚集管压力线部分,集聚管的其他部位基本不发生磨损,因此其他地方无需设置增强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通过简化现有集聚管的增强部件的形状和改变其设置方式,使增强部件和集聚管易于制造,无需定位销来固定增强部件,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使集聚管的增强部件可重复使用,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其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接近所述的吸气缝尾端设置一条贯穿整个集聚管表面的固定增强部件的槽,所述的增强部件由槽纵向固定。上述增强部件与槽可有多种配合,如只要槽二侧有收口,槽和增强部件就能紧配。上述增强部件具有其自身横向轴对称性,这样便可正反使用,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集聚管上方便地设置放置增强部件的槽,该槽使增强部件能横向移动而纵向固定,克服了原有增强部件需在每个抽吸缝中单独设置、整个包覆的缺点,因此集聚管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而且更换增强部件容易,纺纱运行成本低。增强部件具有自身横向轴对称性,能正反面使用,因此可以节省增强部件,从而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常用于紧密纺装置中的集聚纤维须条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省去了罗拉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部件的一实施例;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部件的另一实施例;图6为本专利技术集聚管主体的又一实施例;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部件的一实施例;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部件的另一实施例;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部件的又一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和图2为用于压实和集聚纤维条11的装置,是集聚纺技术的关键设备,介于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其主要包括一个带抽吸通道8、吸气缝12的集聚管9,一个由张紧轮6和集聚罗拉1配合输送的套在集聚管上的透气性的输送带7和设置在集聚管上输送区域的能减少摩擦的增强部件10。该集聚管9接触输送带7的外侧面设计成滑动面,在滑动面中布置有一个大体沿输送方向A延伸的抽吸缝隙12,并且大约延伸到钳口处,由输送带7覆盖。图1中还画出了牵伸装置的部分机构一对输出牵伸罗拉对2、5及一对前置的皮圈对3、4。它将纤维须条10经牵伸后输送至集聚区或称压实区。纤维条11沿输送方向A经牵伸装置牵伸后由牵伸装置的输出牵伸罗拉对2、5输出后,进入了集聚区,通过输送带7和集聚管9将纤维条11集聚和输送至加捻装置。集聚罗拉1与集聚管9间的压力及张紧轮6使得透气输送带7随着集聚罗拉1的转动而能同向同步运动。由于集聚罗拉1对集聚管9的压力且输送带7与集聚罗拉1的相对滑动,使集聚管9的受压表面发生磨损,影响成纱质量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常在此表面设置增强部件,增强部件的设置位置和方法成了关键。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集聚管。在集聚管9的整个磨损区内设置一贯穿整个集聚管9的可固定增强部件612(见图7)的槽18,集聚管9延伸到多个纺纱锭位,并在槽18中设置整个或由多段单体组成的增强部件612。上述增强部件与槽可有多种配合,如只要槽二侧有收口,槽和增强部件就能紧配。下面再列出一些特例如图5所示,集聚管的槽418为中凸型,相应的增强部件612形状如图8,因此增强部件能纵向固定在集聚管的槽中。如图6所示,集聚管的槽518为T型,相应的增强部件612形状如图9,因此增强部件也能纵向固定在集聚管的槽中。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的增强部件均有对称性,其上下部分由中间轴对称。也可采用无对称性的增强部件。上述特殊的槽型可直接固定增强部件12而无需定位销。集聚管9上贯穿的槽可与集聚管9一次成型,节省工序。权利要求1.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其特征在于接近所述的吸气缝尾端设置一条贯穿整个集聚管表面的固定增强部件的槽,所述的增强部件由槽纵向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部件为一整条或分成几段。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部件其上下部分按其横向轴对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部件其上下部分按其横向轴对称。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纺纱牵伸装置和加捻装置间的用于集聚纤维须条的装置中的集聚管。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接近所述的吸气缝尾端设置一条贯穿整个集聚管表面的固定增强部件的槽,所述的增强部件由槽纵向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集聚管上方便地设置放置增强部件的槽,该槽使增强部件能横向移动而纵向固定,克服了原有增强部件需在每个抽吸缝中单独设置、整个包覆的缺点,因此集聚管的结构简单、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纺纱机集聚纤维条装置的集聚管,其表面排列数个吸气缝,其特征在于:接近所述的吸气缝尾端设置一条贯穿整个集聚管表面的固定增强部件的槽,所述的增强部件由槽纵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海龙邬建明王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