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曲线牵伸的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41886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附加曲线牵伸的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涉及纺纱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前罗拉与中罗拉间形成前牵伸区,在中罗拉与后罗拉间形成后牵伸区,其特征是:在后牵伸区内设置至少一个曲线牵伸区,在该曲线牵伸区内至少设置一个能够改变纤维须条运行方向的曲线牵伸机构,纤维须条经过该机构时成曲线状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的弹性上销上增加专门设计的滚动或不滚动的轴系,让后牵伸区的纤维须条在这个轴系之间改变运动方向,然后再进入中罗拉的握持线,方便地把传统细纱机后牵伸区简单的直线牵伸形式变成可控的曲线牵伸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
技术介绍
细纱机的牵伸是指将喂入的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成纱所需要的特数的工艺方法。传统环锭细纱机的牵伸以中罗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区。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牵伸区内的纤维可依次分为前纤维、浮游纤维、后纤维,靠近前端罗拉受前端罗拉牵引的纤维称为前纤维,靠近后端罗拉还没有脱离后端罗拉牵制的纤维称后纤维,处在前后两种纤维之间的纤维刚脱离了后罗拉的牵制又还没有受到前罗拉的牵引,处在一种自由状态是为浮游纤维。经验告诉我们,通常浮游纤维所在的区(即浮游区)的长度与牵伸区的长度成正比。要得到好的成纱质量,必须要对这些浮游纤维加以控制,缩短浮游区长度、增强全区的摩擦力界等是最常用的方法。长期以来,人们成功地创造了皮圈牵伸为主要形式来控制前牵伸区的浮游纤维,通过改变上、下销的结构以及皮圈的硬度等方式调节浮游区长度、摩擦力界、包围弧等主要参数,从而达到了控制成纱质量的目的。但对后牵伸区的研究与开发少而又少。由于后区牵伸是前区牵伸的基础,所以改善后区牵伸技术成为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因素。至今后牵伸区大多采用简单的罗拉——直线牵伸形式,其牵伸原理见图1。从图1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经导纱口8整理的纤维须条经过后罗拉7钳口握持,直接喂入由上下皮圈4、5组成的中罗拉钳口。后牵伸区缺少基本的控制环节和手段。前几年西方专利技术了一种被称为INA-V的牵伸方案,其牵伸路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INA-V依靠须条在抬高的后罗拉7、8表面形成的曲面包围弧来增大后罗拉摩擦力界强度,同时还略微缩短了浮游区长度,取得了部分改善后牵伸区须条质量的结果。由于INA-V牵伸形式必须使用专用的摇架,价格较高,而提高的后区牵伸效果又不够理想(即费效比较差)等原因,INA-V方案并未取得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通过在传统的弹性上销上增加专门设计的滚动或不滚动的轴系,让后牵伸区的纤维须条在这个轴系之间改变运动方向,然后再进入中罗拉的握持线,增加中罗拉的包围弧,方便地把传统细纱机后牵伸区简单的直线牵伸形式变成可控的曲线牵伸形式。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前罗拉与中罗拉间形成前牵伸区,在中罗拉与后罗拉间形成后牵伸区,其特征是在后牵伸区内设置至少一个曲线牵伸区,在该曲线牵伸区内至少设置一个能够改变纤维须条运行方向的曲线牵伸机构,纤维须条经过该机构时成曲线状运行,并在中罗拉表面形成包围弧。附加在上销上的曲线牵伸机构有1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所用的设备,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前罗拉、中罗拉与后罗拉及上销,在前罗拉与中罗拉间形成前牵伸区,在中罗拉与后罗拉间形成后牵伸区,其特征是在后牵伸区内至少安装一个能够改变纤维须条运行方向的曲线牵伸机构,形成至少一个曲线牵伸区,纤维须条经过该曲线牵伸区时,会改变运行方向,并在中罗拉表面形成包围弧。曲线牵伸机构为安装于机架或附加在上销上的1根压力棒,该压力棒的中心线与罗拉的中心线平行,并高于后牵伸区中纤维须条原来的运行平面,该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上的槽内。曲线牵伸机构为安装于机架或附加在上销上的两根压力棒,压力棒的中心线与罗拉的中心线平行,其中,靠近中罗拉的1根压力棒的中心线高于后牵伸区中纤维须条原来的运行平面,使纤维须条因此在中罗拉上形成包围弧,另一根压力棒的中心线低于前1根压力棒的中心线或低于后牵伸区中纤维须条原来的运行平面,并且,靠近中罗拉的1根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上的槽内,另一根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下的槽内。曲线牵伸机构为安装于机架或附加在上销上的3根压力棒,压力棒的中心线与罗拉的中心线平行,其中,位于两侧的两根压力棒的中心线高于后牵伸区中纤维须条原来的运行平面,位于中间的1根压力棒的中心线低于两侧的两根压力棒的中心线形成的平面或低于后牵伸区中纤维须条原来的运行平面,并且,位于两侧的两根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上的槽内,位于中间的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下的槽内。曲线牵伸机构为安装于机架或附加在上销上的至少1根压力棒,其中最靠近中罗拉的第1根压力棒的上表面高于后牵伸区中纤维须条原来的运行平面,使纤维须条因此在中罗拉上形成包围弧,并且第一根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上的槽内。第2根压力棒的下表面低于第1根压力棒的上表面,第3根压力棒的上表面高于第2根压力棒的下表面,并且第2根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下的槽内,第3跟压力棒嵌入设置于机架或上销上的开口向上的槽内。在压力棒上有滚轮,或者压力棒是一种可以滚动的压力棒。上销呈T形,位于上销左右两侧的为两个翼,位于中间的为用于安装中罗拉芯轴的支架,该支架的尾端延长,在延长部分上安装压力棒;在两个翼上有用以支撑皮圈的前缘;在两个翼上各带有一个上伸式张紧架及弹簧,张紧架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浮动,用以自动调节皮圈的伸长以保持稳定的皮圈张力,在前缘上嵌入金属滚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改变上销结构,不仅完成了原有的控制前牵伸区的功能,而且更好的改善了中罗拉的包围弧,大大缩短了后牵伸区内自由区的长度,从而加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更好的调整了整个后牵伸区的摩擦力界,最终达到了更好的改善成纱条杆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罗拉——直线牵伸状态图。图2为传统的INA-V牵伸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纤维须条运行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牵伸结构图。图5为传统牵伸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牵伸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牵伸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牵伸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4种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5种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12本专利技术中带有张紧架的结构图。图13为传统牵伸机构中带有张紧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前罗拉1与中罗拉6间形成前牵伸区A,在中罗拉6与后罗拉7间形成后牵伸区B,在后牵伸区B内设置至少一个曲线牵伸区,在该曲线牵伸区内至少设置一个能够改变纤维须条9运行方向的曲线牵伸机构,纤维须条9经过该曲线牵伸机构时成曲线状运行。该曲线牵伸机构可以有1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中3为下销,8为导纱口。这种所用的设备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前罗拉1、中罗拉6与后罗拉7及上销10,在前罗拉1与中罗拉6间形成前牵伸区A,在中罗拉6与后罗拉7间形成后牵伸区B,在后牵伸区B内至少安装一个能够改变纤维须条9运行方向的曲线牵伸机构,形成至少一个曲线牵伸区,纤维须条9经过该曲线牵伸区时,会改变运行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原理如图4,它与原上销(如图5)的区别在于新上销10设置延长部分18,在延长部分上设置了一个以上的支架6,用以支撑增加的曲线牵伸机构,这个曲线牵伸机构可以是一根或几根回转或不回转的压力棒12,该压力棒12的横断面可以是圆形或半圆形或扇形,在压力棒12上可以安装滚轮24,不管这一根或几根压力棒12转与不转,它们都以其圆弧面13接触纤维须条9并产生作用。用以支撑曲线牵伸机构的延长部分18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弹性的,以调节曲线牵伸机构对纤维须条9的控制力度,同时,增加的压力棒还增加了对中罗拉6的包围弧15,实现了纤维须条9的曲线运行。对比图1、图2、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原上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加曲线牵伸的细纱机后区牵伸方法,在前罗拉与中罗拉间形成前牵伸区,在中罗拉与后罗拉间形成后牵伸区,其特征是:在后牵伸区内设置至少一个曲线牵伸区,在该曲线牵伸区内至少设置一个能够改变纤维须条运行方向的曲线牵伸机构,纤维须条经过该机构时成曲线状运行,并在中罗拉表面形成包围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卫国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集聚纺织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