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学海专利>正文

节能型纺织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70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型纺织锭子,其由锭杆1、螺旋密封圈2、上轴承3、输油螺纹管5、贮油器9、过滤器11、锭底15、卷簧18、锭脚21、上轴承座24和中心管26组成;螺旋密封系统(Ⅰ)可以保证不产生油污纱,且性能稳定;润滑油强制循环系统(Ⅱ)使润滑油清洁如新;配上贮油过滤系统(Ⅲ)使用费用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锭子,特别是D3系列纺织锭子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纺织锭子是采用竖直双轴承副制成和液体润滑结构。根据锭子的不同规格,用户使用5~9天给锭子加一次油,叫做一个加油周期。如图1所示,锭杆下端——锭底(下轴承副)始终浸没在润滑油内,对于上轴承副而言,由于30~40%的润滑油被高速转动的锭杆带动通过上轴承垫片与锭杆间隙连续地甩出锭外,锭脚结合件内实际油量仅为其容量的60~70%,因此,上轴承副位于油面之上一段距离,正常情况下它是靠高速转动的锭杆的肤面效应输送润滑油的。这种结构虽然有一定的优点,杆盘结合件可以方便地从锭脚结合件中拔出,有利于更换锭脚结合件内的润滑油并且清洗锭脚结合件,保证锭脚结合件内润滑油相对清洁,从而延长锭子的使用寿命。该结构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上轴承副缺油锭杆的肤面效应润滑对锭子的条件非常苛刻,油面高---油外溢,油面低---肤面效应到达不了高度,上轴承副缺油,得不到良好的润滑,上轴承副寿命短。2润滑油易变脏纺织锭子在高速运转中,许多粉尘和纤维首先经锭盘内孔和上轴承座之间的缝隙进入,再由上轴承垫片和锭杆之间的间隙进入锭脚结合件内,混入润滑油,使润滑油变质,黏度变大,流动性变差,进一步减弱锭杆肤面效应,上轴承副润滑状况更差,上轴承副寿命决定了锭子的寿命,所以锭子寿命更短。3磨粒磨损上、下轴承副长期运转摩擦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也混入润滑油内,加速锭子的损坏、报废。所以纺织厂必须做定期清洗加油保养工作。由于锭脚结合件内装有许多零件,形成了一些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附着的润滑油脏物,无法清洗干净,加速磨损、报废。4减少油污纱加油量难以控制,加多了油外溢,污染纱线,降低品质;加少了锭子缺油寿命短。5使用成本高油耗快,耗费大量的润滑油;新锭上车清洗、运转24小时清洗换油、一周跑合清洗换油、揩车加油、小平清洗换油、大平拆洗换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申请号200420116769.1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但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强制润滑结构仅适用于D1系列锭子;2、迷宫式密封装置中的动片为活动部件,易产生磨损失效;3、动片内孔与锭杆的配合要求高,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持润滑油清洁、不产生油污纱、锭内润滑状态一目了然、使用费用低,性能稳定持久的纺织锭子。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锭子,包括锭脚结合件和杆盘结合件,其特征在于a.设置有螺旋密封系统(I),其位于上轴承3上面,由锭杆1、螺旋密封圈2构成; b.设置有润滑油强制循环系统(II),其位于上轴承3的下面,由锭杆1、输油罗纹管5、中心管26、上轴承座24和锭脚21等构成;c.设置有贮油过滤器系统(III),其位于细纱机龙筋6下面,锭脚21外面,其由贮油器9、过滤器11、上回油孔12和下回油孔17等构成;所述纺织锭子,其特征在于螺旋密封系统(I)中螺旋密封圈2内孔与锭杆1间隙配合,内孔壁设置有螺旋槽27;所述纺织锭子,其特征在于润滑油强制循环系统(II)的输油罗纹管5上端与上轴承3、上轴承座24机械装配一起,下部与中心管27机械装配一起,内孔壁设置有螺旋槽20;过油开口4、上过油通道25、中心管螺旋槽23、中过油通道22和下过油通道19液体联结,润滑油可顺利流通;所述纺织锭子,其特征在于贮油过滤器系统(III)中的贮油器9为上面开口的杯状容器,底部设计有弹性卡爪16,卡住下回油孔17,以承受贮油过滤器系统(III)的重量,保证不与锭脚21分离,过滤器11安装在贮油器9内;所述螺旋密封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密封圈2的内孔壁螺旋槽27可以是单头的,也可以是多头的,旋向与锭子工作旋向相反;所述润滑油强制循环系统(II),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输油罗纹管5的内孔壁螺旋槽20可以是单头的,也可以是多头的,旋向与锭子工作旋向相同;所述贮油过滤器系统(III),其特征在于过滤器11下部与锭脚21紧密配合,上部开口呈杯状,由过滤吸附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螺旋密封系统(I)阻止锭内润滑油外溢,不会污染纱线;润滑油强制循环系统(II)中输油罗纹管5内螺旋槽20与锭杆1的共同作用下,锭内润滑油向上流动,保证上轴承3得到充分的润滑,润滑上轴承3后,由过油开口4、上过油通道25、中心管螺旋槽23、中过油通道22、下通道19、上回油孔12、过滤器11除去杂质和磨粒后流入贮油器9,再经下回油孔17回到锭内,使锭内润滑油始终保持洁净状态;贮油过滤器系统(III)不仅可以去除润滑油内的杂质,又为锭子提供多数倍的润滑油,减少了加油和清洗工作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1减少了油污纱,提高了产品质量;2上轴承副得到良好润滑,使用寿命将大大延长;3强制循环过滤保证了润滑油的洁净,杜绝了上下轴承副的磨粒磨损的发生,延长了锭子的寿命;4免去了新锭子上车清洗、运转24小时清洗工作、小平清洗、大平拆洗;5螺旋密封系统性能优异、稳定持久。6贮油器使锭子可用润滑油增加数倍,减少了加油和换油次数,加油换油不需要停车,降低了生产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是节约型纺织锭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D3系列普通锭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1锭杆,2螺旋密封圈,3上轴承,4过油开口,5输油罗纹管,6细纱机龙筋,7麻点垫片,8大垫片,9贮油器,10锭脚螺母,11过滤器,12上回油孔,13循环油流,14锭尖,15锭底,16弹性卡爪,17下回油孔,18卷簧,19下过油通道,20输油罗纹管螺旋槽,21锭脚,,22中过油通道,23中心管螺旋槽,24上轴承座,25上过油通道,26中心管,27密封圈螺旋槽,28内置过滤器,29上轴承垫片。具体实施例方式(锭子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如图1所示,普通纺织锭子由锭杆1、上轴承3、锭底15、卷簧18、锭脚21、上轴承座24、中心管26等组成;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由螺旋密封系统(I),润滑油强制循环系统(II),贮油过滤器系统(III)三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螺旋密封圈2内孔与锭杆1(双点划线)间隙配合(双面间隙0.08~0.12mm),内孔壁设置有螺旋槽27(推荐2~4个头,螺距2~5mm),锭杆1高速逆时针旋转,锭内的润滑油企图通过锭杆1外元和螺旋密封圈2内孔之间缝隙外逃时,势必被锭杆1带动而加速产生极大的离心力,油被甩进螺旋密封圈2的螺旋槽27内,反向的螺旋槽27将润滑油压回锭内,从而阻止了润滑油外逸;锭子转动,润滑油沿输油罗纹管5向上流动,保证上轴承3得到充分的润滑,润滑上轴承后的润滑油在螺旋密封系统(I)的作用下经输油罗纹管5外侧的过油开口4---上过油通道25--中心管螺旋槽23--中过油通道22--下过油通道19,再经上回油孔12进入过滤器11,除去杂质后流入贮油器9,由下回油孔17回到锭内,使锭内润滑油始终保持洁净状态;贮油器9的容量较原来大数倍,延长了加油周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如图4所示,螺旋密封圈2内孔与锭杆1(双点划线)间隙配合,内孔壁设置有螺旋密封圈2。锭杆1高速逆时针旋转,锭内的润滑油企图通过锭杆1外元和螺旋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锭子,包括锭脚结合件和杆盘结合件,其特征在于:a.设置有螺旋密封系统(Ⅰ),其位于上轴承3上面,由锭杆1、螺旋密封圈2构成;b.设置有强制润滑油循环系统(Ⅱ),其位于上轴承3的下面,由锭杆1、输油罗纹管5、中心管26、上轴承座24和锭脚21构成;c.设置有贮油过滤器系统(Ⅲ),其位于细纱机龙筋6下面,锭脚21外面,其由贮油器9、过滤器11、上回油孔12和下回油孔17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海于淼张娅
申请(专利权)人:于学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