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包测试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21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包测试池,属于膜分离领域。死端过滤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也在增加,过滤阻力增大,膜渗透速率下降。因此,死端过滤是间歇式的,必须周期性的停下来清洗膜表面的污染层,或者更换膜。膜包测试池常用于错流过滤中,现有技术中的膜包测试池,在过滤时不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的情况,布水不均匀,过滤效率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下底座、上顶盖、密封件、支撑件和紧固件,上顶盖、密封件和支撑件均安装在下底座上,上顶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底座上。测试结果准确,布水均匀,提高了膜的使用面积,透过液方便收集,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测试液的流动情况。

A membrane test po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mbrane bag test pool,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he dead end filtration will increase with time, and the particles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will also increase. The filtration resistance will increase and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rate will decrease. Therefore, the dead end filtration is intermitt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eriodically stop to clean the fouling layer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or replace the membrane. The membrane test pool is often used in the wrong flow filtration.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membrane package test pool is not easy to observe the internal situation in the membrane test pool during the filtration, and the water distribution is not uniform and 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lower base, a top top cover, a seal, a support and a fastener. The upper cover, the seal and the support are all installed on the lower base, and the upper cover is mounted on the lower base by a fastener. The test results are accurat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the use area of the membrane is increased, and the liquid collection is convenient to coll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包测试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膜包测试池,属于膜分离领域。
技术介绍
对离子交换膜测试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为错流过滤和死端过滤,死端过滤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也在增加,过滤阻力增大,膜渗透速率下降。因此,死端过滤是间歇式的,必须周期性的停下来清洗膜表面的污染层,或者更换膜。膜包测试池常用于错流过滤中,现有技术中的膜包测试池,在过滤时不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的情况,布水不均匀,过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膜包测试池。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膜包测试池,包括下底座、上顶盖、密封件、支撑件和紧固件,所述上顶盖、密封件和支撑件均安装在下底座上,所述上顶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底座上,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下底座包括底座、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所述上顶盖包括顶盖、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所述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进料孔和浓缩孔关于底座的纵截面对称设置,所述进料孔的一端和浓缩孔的一端均设置在底座的侧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浓缩孔的另一端、布水槽和下密封槽均设置在底座的顶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浓缩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卡槽设置在底座的底面,所述下通孔设置在卡槽内,所述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均设置在顶盖上,所述汇聚腔和上密封槽均设置在顶盖的底面,所述透过孔的一端设置在顶盖的侧面,所述透过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汇聚腔内,所述上通孔与下通孔配合,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内,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嵌在汇聚腔内,所述底座与顶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紧固件的一端卡在卡槽内。测试结果准确,布水均匀,提高了膜的使用面积,透过液方便收集,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测试液的流动情况。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内。提高了膜包测试池的密闭性,避免因测试液溢出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多孔支撑板,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侧嵌在汇聚腔内。支撑件起到支撑膜、汇聚测试液、便于透过液流出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卡在卡槽内,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下通孔和上通孔,所述螺母安装在螺杆上。方便拆装,清洗,锁紧。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孔包括进料连接段和进料段,所述浓缩孔包括浓缩连接段和浓缩段,所述布水槽包括进料布水槽和浓缩布水槽,所述进料连接段和进料段连通,所述浓缩连接段和浓缩段连通,所述进料布水槽和浓缩布水槽连通,所述进料连接段和浓缩连接段均设置在底座的侧面,所述进料段与进料布水槽连通,所述浓缩段与浓缩布水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布水槽和浓缩布水槽的形状均为平面螺旋状。增大布水面积,提高膜的使用效率,保证测试结果更准确。进一步地,所述下底座和上顶盖的材质均为有机玻璃。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测试液流动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便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测试液流动的情况,布水均匀,增大了膜的使用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膜包测试池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膜包测试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膜包测试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下底座、2-上顶盖、3-密封件、4-支撑件、5-紧固件、11-底座、12-布水槽、13-下密封槽、14-下通孔、15-卡槽、16-进料孔、17-浓缩孔、21-顶盖、22-汇聚腔、23-上密封槽、24-上通孔、25-透过孔、51-螺栓、52-螺母、121-进料布水槽、122-浓缩布水槽、161-进料连接段、162-进料段、171-浓缩连接段、172-浓缩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5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施例中的膜包测试池包括下底座1、上顶盖2、密封件3、支撑件4和紧固件5,上顶盖2、密封件3和支撑件4均安装在下底座1上,上顶盖2通过紧固件5安装在下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的下底座1包括底座11、下密封槽13、下通孔14、卡槽15、进料孔16、浓缩孔17和布水槽12,上顶盖2包括顶盖21、汇聚腔22、上密封槽23、上通孔24和透过孔25;下密封槽13、下通孔14、卡槽15、进料孔16、浓缩孔17和布水槽12均设置在底座11上,进料孔16和浓缩孔17关于底座11的纵截面对称设置,进料孔16的一端和浓缩孔17的一端均设置在底座11的侧面,进料孔16的另一端、浓缩孔17的另一端、布水槽12和下密封槽13均设置在底座11的顶面,进料孔16的另一端与布水槽12的一端连通,浓缩孔17的另一端与布水槽12的另一端连通,卡槽15设置在底座11的底面,下通孔14设置在卡槽15内,汇聚腔22、上密封槽23、上通孔24和透过孔25均设置在顶盖21上,汇聚腔22和上密封槽23均设置在顶盖21的底面,透过孔25的一端设置在顶盖21的侧面,透过孔25的另一端设置在汇聚腔22内,上通孔24与下通孔14配合,密封件3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13内,密封件3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23内,支撑件4的一侧嵌在汇聚腔22内,底座11与顶盖21通过紧固件5连接,且紧固件5的一端卡在卡槽15内。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3为O型密封圈,密封件3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13内,密封件3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23内,密封件3具有弹性;支撑件4为多孔支撑板,支撑件4的一侧嵌在汇聚腔22内。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5包括螺栓51和螺母52,螺栓51的头部卡在卡槽15内,螺栓51的螺杆依次穿过下通孔14和上通孔24,螺母52安装在螺杆上。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孔16包括进料连接段161和进料段162,浓缩孔17包括浓缩连接段171和浓缩段172,布水槽12包括进料布水槽121和浓缩布水槽122,进料连接段161和进料段162连通,浓缩连接段171和浓缩段172连通,进料布水槽121和浓缩布水槽122连通,进料连接段161和浓缩连接段171均设置在底座11的侧面,进料段162与进料布水槽121连通,浓缩段172与浓缩布水槽122连通。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布水槽121和浓缩布水槽122的形状均为平面螺旋状;下底座1和上顶盖2的材质均为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包测试池,包括下底座、上顶盖、密封件、支撑件和紧固件,所述上顶盖、密封件和支撑件均安装在下底座上,所述上顶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包括底座、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所述上顶盖包括顶盖、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所述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进料孔和浓缩孔关于底座的纵截面对称设置,所述进料孔的一端和浓缩孔的一端均设置在底座的侧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浓缩孔的另一端、布水槽和下密封槽均设置在底座的顶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浓缩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卡槽设置在底座的底面,所述下通孔设置在卡槽内,所述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均设置在顶盖上,所述汇聚腔和上密封槽均设置在顶盖的底面,所述透过孔的一端设置在顶盖的侧面,所述透过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汇聚腔内,所述上通孔与下通孔配合,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内,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嵌在汇聚腔内,所述底座与顶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紧固件的一端卡在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包测试池,包括下底座、上顶盖、密封件、支撑件和紧固件,所述上顶盖、密封件和支撑件均安装在下底座上,所述上顶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包括底座、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所述上顶盖包括顶盖、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所述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进料孔和浓缩孔关于底座的纵截面对称设置,所述进料孔的一端和浓缩孔的一端均设置在底座的侧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浓缩孔的另一端、布水槽和下密封槽均设置在底座的顶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浓缩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卡槽设置在底座的底面,所述下通孔设置在卡槽内,所述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均设置在顶盖上,所述汇聚腔和上密封槽均设置在顶盖的底面,所述透过孔的一端设置在顶盖的侧面,所述透过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汇聚腔内,所述上通孔与下通孔配合,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内,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嵌在汇聚腔内,所述底座与顶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龙徐寅初汪文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益地膜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