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100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包括导管;导管的一端为内端且另一端为外端;导管靠近内端的部位周向设有球囊,球囊具有通液口;导管内设有导丝、保护伞和通液管,保护伞与导丝固定连接,通液管与球囊的通液口连通,通液管经过导管的外端伸向外界;导管侧壁具有通孔,导丝经过通孔伸向外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简化操作,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Integrated fast exchange device for umbrella and ballo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ast exchange device for integrated umbrella and balloon, which includes a catheter, one end of the catheter is an inner end and the other end is an outer end; a balloon is provided on the part of the catheter near the inner end, the balloon has a liquid mouth, a guide wire, a protective umbrella and a liquid pipe are arranged in the catheter, the protective umbrella is fixed to the guide wire and the liquid is connected. The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opening of the balloon, and the liquid passing pipe extends to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outer end of the catheter; the side wall of the pipe has a through hole, and the guide wire extend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to the out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ified operation and short operatio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颈总动脉11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12和颈外动脉13。其中,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颈外动脉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颈动脉狭窄(carotidarterystenosis,CAS)的好发部位在颈内动脉12开口处,可因内膜斑块脱落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颈内-外动脉吻合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stenting,CS)。由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简单、有效、微创,临床医师和患者越来越愿意选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手段。经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0520068920.3,授权公告号CN2783951Y,名称《一种可用于回收保护伞的自膨式支架同轴释放系统》的中国技术专利,其装置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外管组件套在内管组件的外面,采用一个顶端球囊做同轴释放系统的远端,顶端球囊与内管组件中的内管远端连接。顶端球囊可以采用顺应性材料或者是非顺应性材料。当采用顺应性材料时顶端球囊可以用于扩张支架。当回收保护伞时,排放顶端球囊中的压力使球囊变小,球囊可以回撤进入外鞘管,之后保护伞可以进入外鞘管,这样就不用重新插入回收鞘管来回收保护伞。专利技术人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保护伞、球囊等装置时,操作步骤较多,且反反复复的进出操作导致工作量加大,手术时间延长;而以上述技术方案为代表的装置,则结构较为复杂。亟待研制出结构简单且能简化操作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结构简单,能简化操作,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为内端且另一端为外端;其特征是,所述导管靠近内端的部位周向设有球囊,所述球囊具有通液口;所述导管内设有导丝、保护伞和通液管,所述保护伞与导丝固定连接,所述通液管与球囊的通液口连通,所述通液管经过导管的外端伸向外界;所述导管侧壁具有通孔,所述导丝经过通孔伸向外界;所述快速交换装置具有:将导管的内端送至血管内,且导管的外端留在体外的第一状态;通过控制导丝,将保护伞从导管内推出、送至血管内第一预定位置并张开的第二状态;通过移动导管内端,将球囊送至血管内第二预定位置并经通液管充液体使球囊膨胀的第三状态;经通液管抽液体使球囊缩小,将导管的内端沿导丝抽至体外的第四状态。该结构中,球囊直接集成于导管内端附近的外侧,导管内含保护伞,这样即可在放置保护伞后,采用外部压力泵经通液管向球囊充液体(如造影剂)、使球囊膨胀从而完成扩张作业;之后,由外部压力泵经通液管抽液体使球囊缩小,然后将导管沿导丝移至体外,即完成放置保护伞、扩张狭窄处两道作业。如此,即可在简单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简化操作目的。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优选方案:优选地,所述导管由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构成,所述导管的内端位于第一部位,所述导管的外端位于第二部位,所述导管的通孔位于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的连接处。所述通液管的一端穿过导管侧壁与球囊的通液口连通,所述通液管的另一端经过导管的外端伸向外界。采用该优选方案,能进一步确保导丝和通液管互不干扰,提高使用效果。优选地,所述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为4-6mm,所述球囊的长度为20-30mm。所述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为4mm,且球囊的长度为20mm;或者,所述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为5mm,且球囊的长度为30mm;或者,所述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为6mm,且球囊的长度为20mm。采用该优选方案,可根据具体病况选用合适尺寸的球囊,进一步保证使用效果。优选地,所述保护伞由网状件构成;所述保护伞在张开后呈锥形,该锥形底面开口,且开口朝向导管,该锥形顶点与导丝固连。所述导丝具有伸入血管的末端,所述保护伞靠近导丝的该末端。采用该优选方案,能使保护伞更加有效地起到拦截脱落物、避免栓塞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导管的材质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或医用复合材料;所述保护伞、球囊、通液管的材质分别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导丝的材质为医用金属材料。所述医用金属材料包括:医用金属钛、医用金属钽、医用金属铌、医用金属锆、医用不锈钢、医用钴基合金、医用钛基合金;所述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医用甲壳素、医用纤维蛋白、医用聚羟基乙酸、医用聚乳酸、医用聚羟基丁酸酯;所述医用复合材料由医用金属材料与医用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采用该优选方案,能使整个装置更加安全。优选地,所述球囊与导管一体成型。采用该优选方案,能进一步确保球囊与导管之间无缝隙,利于提高装置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能简化操作,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提及的颈动脉狭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包括导管01;导管01的一端为内端且另一端为外端;导管01靠近内端的部位周向设有球囊02,球囊02具有通液口;导管01内设有导丝03、保护伞04和通液管05,保护伞04与导丝03固定连接,通液管05与球囊02的通液口连通,通液管05经过导管01的外端伸向外界;导管01侧壁具有通孔09,导丝03经过通孔09伸向外界。快速交换装置具有:将导管01的内端送至血管内,且导管01的外端留在体外的第一状态;通过控制导丝03,将保护伞04从导管01内推出、送至血管内第一预定位置并张开的第二状态;通过移动导管01内端,将球囊02送至血管内第二预定位置并经通液管05充液体使球囊02膨胀的第三状态;经通液管05抽液体使球囊02缩小,将导管01的内端沿导丝03抽至体外的第四状态。具体而言,导管01由第一部位06和第二部位07构成,导管01的内端位于第一部位06,导管01的外端位于第二部位07,导管的通孔09位于第一部位06和第二部位07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通液管05的一端穿过导管01侧壁与球囊02的通液口连通,通液管05的另一端经过导管01的外端伸向外界。球囊02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D为4-6mm,球囊02的长度L为20-30mm。本实施例采用三种型号的球囊:(1)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D为4mm,且球囊的长度L为20mm;(2)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D为5mm,且球囊的长度L为30mm;(3)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D为6mm,且球囊的长度L为20mm。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种型号。保护伞04由网状件构成;保护伞04在张开后呈锥形,该锥形底面开口,且开口朝向导管01,该锥形顶点与导丝03固连。导丝03具有伸入血管的末端,保护伞04靠近导丝03的该末端。导管01的材质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或医用复合材料;保护伞04、球囊02、通液管05的材质分别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为内端且另一端为外端;其特征是,所述导管靠近内端的部位周向设有球囊,所述球囊具有通液口;所述导管内设有导丝、保护伞和通液管,所述保护伞与导丝固定连接,所述通液管与球囊的通液口连通,所述通液管经过导管的外端伸向外界;所述导管侧壁具有通孔,所述导丝经过通孔伸向外界;所述快速交换装置具有:将导管的内端送至血管内,且导管的外端留在体外的第一状态;通过控制导丝,将保护伞从导管内推出、送至血管内第一预定位置并张开的第二状态;通过移动导管内端,将球囊送至血管内第二预定位置并经通液管充液体使球囊膨胀的第三状态;经通液管抽液体使球囊缩小,将导管的内端沿导丝抽至体外的第四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为内端且另一端为外端;其特征是,所述导管靠近内端的部位周向设有球囊,所述球囊具有通液口;所述导管内设有导丝、保护伞和通液管,所述保护伞与导丝固定连接,所述通液管与球囊的通液口连通,所述通液管经过导管的外端伸向外界;所述导管侧壁具有通孔,所述导丝经过通孔伸向外界;所述快速交换装置具有:将导管的内端送至血管内,且导管的外端留在体外的第一状态;通过控制导丝,将保护伞从导管内推出、送至血管内第一预定位置并张开的第二状态;通过移动导管内端,将球囊送至血管内第二预定位置并经通液管充液体使球囊膨胀的第三状态;经通液管抽液体使球囊缩小,将导管的内端沿导丝抽至体外的第四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管由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构成,所述导管的内端位于第一部位,所述导管的外端位于第二部位,所述导管的通孔位于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液管的一端穿过导管侧壁与球囊的通液口连通,所述通液管的另一端经过导管的外端伸向外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伞和球囊集成型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球囊在膨胀后的最大外径为4-6mm,所述球囊的长度为20-3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伞和球囊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万印顾建平何旭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