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0796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可以穿戴式的配置于用户之手掌上,以协助使用者复健手指。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主要包含有:拇指机构、手指机构与小指机构,藉由上述组件彼此间相互作动后,能带动使用者拇指、手指与小之弯曲与伸直,且能让使用者于使用此手掌指复健装置时,可以降低使用者物理性伤害。

Wearable finger rehabilit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earable finger rehabilitation device, which can be arranged on the palm of the user in a wearable manner to assist users to restore fingers. The wearable finger rehabilitation device mainly includes the thumb mechanism, finger mechanism and small finger mechanism, which can drive the user's thumb and finger to bend and straighten after each other, and can reduce the user's physical injury when using the hand fi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
本专利技术于此提供一种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特别是一种使用连杆及驱动杆来带动用户手指进行弯曲或伸直的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用于病患复健之器具主要以机械性之医疗辅具为主,且现今之机械性医疗辅具大多为穿戴式之态样。因人类手指之结构具一定程度之复杂性,且又需维持一定程度之手指作动自由度,与手指相关之医疗辅具其设计上是具有一定之困难度。在目前已公开之相关专利中,大多以达成手指弯曲与伸直为其主要之技术功效,例如:中国大陆专利技术专利第CN102811690B号,其所揭露一种手指复健装置,主要是采用导引线之方式来带动使用者手指弯曲或伸直,且其所牵涉之马达装置(致动器)是采用马达轴心向前或向后移动之方式来提供相关之动力来源;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导引线位置之配置需精确地对齐使用者之手指掌指关节(Metacarpaljoint,MCPjoint)、近端手指间关节(Proximalphalangejoint,PIPjoint)与远程手指间关节(Distalphalangejoint,DIPjoint)之位置,因而增加此一装置穿戴之复杂性,且又由于导引线在拉动使用者手指之过程中,可能因收线或放线之受阻而造成使用者手指之可能物理性伤害。鉴于上述之因素,目前市场上需另提供一种非使用导引线来拉动使用者手指之相关机构,用以提高穿戴之方便性,且于装置作动之过程中,对使用者手指所造成之可能物理性伤害也能降至最低。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前述之内容,本专利技术之一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拇指机构,其主要包含有:线性直驱马达,是由马达轴心与马达装置所组成,其中,马达轴心是配置在马达装置中,而所述马达装置是配置在一底杆上,所述马达轴心前端上具有前马达枢接孔,而马达装置的开放端配置后马达枢接孔,而所述底杆的两开放端具有前枢接孔与后枢接孔,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后枢接孔连接;拇指第一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一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二枢接孔,以及在其后端再设置第三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所述马达轴心上的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三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前枢接孔连接;拇指第二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四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五枢接孔与所述第一枢接孔连接;拇指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六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七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七枢接孔与所述第二枢接孔连接;拇指掌指关节机构,其前端设置有一对第八枢接孔,且于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九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九枢接孔与所述第六枢接孔连接;以及拇指手指机构,其上端设置有第十枢接孔,且于相邻所述拇指近节指骨一侧的终端又设置有一对第十一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枢接孔与所述第四枢接孔连接,同时,所述的一对第十一枢接孔与该对第八枢接孔连接。本专利技术另一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手指机构,其主要包含有:线性直驱马达,是由马达轴心与马达装置所组成,其中,马达轴心是配置在马达装置中,而所述马达装置是配置在底杆上,所述马达轴心前端上具有前马达枢接孔,而马达装置的开放端配置后马达枢接孔,而所述底杆的两开放端具有前枢接孔与后枢接孔,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后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一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一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二枢接孔,以及在其后端再设置第三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所述马达轴心上的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三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前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二连杆,其前端设置有一第四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五枢接孔与所述第一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三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五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六枢接孔;手指第一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七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八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八枢接孔与所述第二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二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九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十枢接孔;手指第三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十一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十二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一枢接孔与该第四枢接孔、该第九枢接孔及该第六枢接孔连接;手指掌指机构,其前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部,且于所述连接部的终端配置一对第十三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十四枢接孔,以及在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十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四枢接孔与所述第十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十五枢接孔与所述第八枢接孔连接;手指近节指骨机构,其前端设置有一对第十六枢接孔,且于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十七枢接孔,同时于所述两端之间配置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且于所述连接部的终端配置一对第十八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七枢接孔与所述第十二枢接孔连接,而该第十七枢接孔与所述第十三枢接孔连接;以及一手指远节关节机构,其上端设置有一第十九枢接孔,且于相邻该手指掌指关节机构一侧的终端又设置有一对第二十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九枢接孔与所述第五枢接孔连接,同时,所述一对第二十枢接孔与该对第十八枢接孔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主要目的,在提供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其主要包含有:手掌基座,为一平板结构,具有前端及相对的后端,并于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具有两侧边,且于其中一侧边上配置关节连接部,使得所述关节连接部与所述平板结构形成L形结构;四手指机构相邻配置于所述手掌基座的一端上;拇指机构配置于该关节连接部上;其中,上述四手指机构中的小指机构与相邻手指机构之间具有偏移5~15度的夹角。根据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将拇指与4个手指(包括小指)均分别配置在相对应之底杆上,以形成模块化的拇指机构、手指机构与小指机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经过模块化设计的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可以根据用户手指尺寸的大小来选择适当尺寸的手指机构模块,使得用户穿戴舒适外,适当的尺寸设计也可以提高复健的效果。根据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手掌形状来调整模块化的小指机构与相邻模块化手指机构之间的偏离角度,增加小指与其余三指间的放射状配置自由度,使得用户穿戴舒适外,适当的尺寸设计也可以提高复健的效果。此外,小指机构30的手指线性直驱马达21的马达轴心中心线与小指机构上的小指第一连杆的中心线之间,具有一位移距离d,而此一偏移设计之目的是可以进一步增加四只手指间的放射状配置自由度,使得用户穿戴舒适外,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复健的效果。根据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的拇指机构是配置在近似L型的关节连接部连接,使得拇指机构、手指机构及小指机构是固接在不同的平面上,用以符合人体在手掌指的自然构造,当拇指机构与手指机构、小指机构分别固定于手掌基座与关节连接部所形成的近似L型结构后,能够使拇指机构在另一个方向上自由弯曲。此外,在手掌基座与关节连接部所形成的近似L型结构,除了可以很容易地让使用者的五个手指能套入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外,也能根据人类手掌指的生理结构,让拇指机构弯曲时,不会与三个手指机构、小指机构产生干扰。根据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模块化设计的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是经过优化设计,具有容易穿戴性、可调整性、舒适性及使用线性直驱马达所产生的安全性等,可以让使用者得到最大的复健效果。附图说明图1A系为本专利技术之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之立体示意图。图1B系为本专利技术之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之仰视示意图。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拇指机构之爆炸图。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拇指机构作动(拇指弯曲)之流程图。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之拇指机构之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拇指机构,其特征包括:线性直驱马达,是由马达轴心与马达装置所组成,其中,马达轴心是配置在马达装置中,而所述马达装置是配置在底杆上,所述马达轴心前端上具有前马达枢接孔,而马达装置的开放端配置后马达枢接孔,而所述底杆的两开放端具有前枢接孔与后枢接孔,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所述后枢接孔连接;拇指第一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一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二枢接孔,以及在其后端再设置第三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所述马达轴心上的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三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前枢接孔连接;拇指第二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四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五枢接孔与所述第一枢接孔连接;拇指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一第六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七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七枢接孔与所述第二枢接孔连接;拇指掌指关节机构,其前端设置有一对第八枢接孔,且于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九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九枢接孔与所述第六枢接孔连接;以及拇指手指机构,其上端设置有第十枢接孔,且于相邻所述拇指掌指关节机构一侧的终端又设置有对第十一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枢接孔与所述第四枢接孔连接,同时,所述对第十一枢接孔与所述对第八枢接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拇指机构,其特征包括:线性直驱马达,是由马达轴心与马达装置所组成,其中,马达轴心是配置在马达装置中,而所述马达装置是配置在底杆上,所述马达轴心前端上具有前马达枢接孔,而马达装置的开放端配置后马达枢接孔,而所述底杆的两开放端具有前枢接孔与后枢接孔,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所述后枢接孔连接;拇指第一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一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二枢接孔,以及在其后端再设置第三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所述马达轴心上的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三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前枢接孔连接;拇指第二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四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五枢接孔与所述第一枢接孔连接;拇指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一第六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七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七枢接孔与所述第二枢接孔连接;拇指掌指关节机构,其前端设置有一对第八枢接孔,且于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九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九枢接孔与所述第六枢接孔连接;以及拇指手指机构,其上端设置有第十枢接孔,且于相邻所述拇指掌指关节机构一侧的终端又设置有对第十一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枢接孔与所述第四枢接孔连接,同时,所述对第十一枢接孔与所述对第八枢接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机构,其中,所述拇指手指机构具有ㄇ字型的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机构,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所述后枢接孔为一种活动支点的连接。4.一种手指机构,其特征包括:线性直驱马达,是由马达轴心与马达装置所组成,其中,马达轴心是配置在马达装置中,而所述马达装置是配置在底杆上,所述马达轴心前端上具有前马达枢接孔,而马达装置的开放端配置后马达枢接孔,而所述底杆的两开放端具有前枢接孔与后枢接孔,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所述后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一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一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二枢接孔,以及在其后端再设置第三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所述马达轴心上的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三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前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二连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四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五枢接孔与所述第一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三连杆,其前端设置有一第五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六枢接孔;手指第一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七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八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八枢接孔与所述第二枢接孔连接;手指第二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九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十枢接孔;手指第三驱动杆,其前端设置有第十一枢接孔,且于其后端另设置有第十二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一枢接孔与所述第四枢接孔、所述第九枢接孔及所述第六枢接孔连接;手指掌指机构,其前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部,且于所述连接部的终端配置一对第十三枢接孔,且于其接近中端处设置有第十四枢接孔,以及在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十五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四枢接孔与所述第十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十五枢接孔与所述第八枢接孔连接;手指近节指骨机构,其前端设置有一对第十六枢接孔,且于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第十七枢接孔,同时于所述两端之间配置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且于所述连接部的终端配置一对第十八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七枢接孔与所述第十二枢接孔连接,而所述第十七枢接孔与所述第十三枢接孔连接;以及手指远节关节机构,其上端设置有第十九枢接孔,且于相邻所述手指掌指关节机构一侧的终端又设置有一对第二十枢接孔,其中,所述第十九枢接孔与所述第五枢接孔连接,同时,所述对第二十枢接孔与所述对第十八枢接孔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指机构,其中,所述手指近节指骨机构及所述手指远节指骨机构具有ㄇ字型的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指机构,其中,所述后马达枢接孔与所述底杆上的所述后枢接孔为一种活动支点的连接。7.一种穿戴式手指复健装置,其特征包括:手掌基座,为平板结构,具有前端及相对的后端,并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嘉卜书伟蔡松育
申请(专利权)人:富伯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