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田装置和平田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064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田装置和平田机,平田装置包括主耙、与主耙左侧连接的左副耙、与主耙右侧连接的右副耙;第二驱动油缸驱动左副耙向上提升,第三驱动油缸驱动右副耙向上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左副耙和右副耙向上提升方式,平田机在平地过程中,主耙未提升状态时,可以提升左副耙和右副耙改变平地宽度。相对传统副耙水平旋转而言,提高了作业效率,解决了副耙影响主耙平地等问题。

A flat plant peace field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eace field machine for a flat field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rake, a left rake connected to the left of the main rake and a right auxiliary rake connected to the right of the main rake; the second drive oil cylinder drives the left rake upward and the third drive cylinder drives the right auxiliary rake up.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way of lifting the left rake and the right auxiliary rake, and the horizontal width of the left rake and the right secondary rake can be improved when the main rake is not promoted during the leveling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ice rake horizontal rotation, the work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econdary rake affecting the main rake leveling is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田装置和平田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田装置和平田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05105550U的一种收缩式液压平田机中,在主耙的左右两侧设置副耙,伸缩连杆带动旋动臂使副耙沿旋动轴在主耙上旋转,旋动轴轴线垂直地面,副耙旋转平面与地面平行,使得副耙在旋转时,阻力很大,旋转困难。因此在旋转副耙时,首先必须将主耙举升,使主耙和副耙离开地面,才能转动副耙。副耙在收缩状态时,副耙位于主耙后方,由于副耙与主耙处于相同高度,副耙会影响主耙平地。另外主耙在平地时,会受到土壤对主耙的冲击力,该冲击力会造成主耙上下跳动,造成机械噪声。现有传统的平田机多为履带式平田机,由于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因此在浅泥脚水田有较好的通透性,但由于履带接地面积固定,当平田机在深泥水田作业时平田机容易陷机,降低农耕效率。如何使平田机脱困,避免平田机陷入水田中,提高农耕效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现有平田机的动力系统部分,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5755304U的一种农机动力传输系统,包括变速箱、发动机、传动箱、机架,发动机横向布置,发动机一组动力通过皮带传给变速箱,驱动平田机行走。发动机另一组动力通过皮带传给传动箱,驱动旋耕装置运动,传动箱布置在中间位置,通过多连杆张紧机构控制发动机与传动箱之间的动力离合。传动箱中间布置造成中间旋耕刀有空位,中间土壤无法旋耕等问题。另外现有平田机在耕作土壤时,由于动力布置和机器重心问题,机器重心偏后移,不利于机械平稳的耕作,造成耕地深度不均匀和不平整。另外在现有的多连杆张紧机构中,操作杆振动大,动力系统噪声大,操作不方便,操作困难等问题。在现有平田机的履带行走机构部分,履带行走机构的驱动轮与转动轴之间采用简单的螺栓连接,履带行走机构在行走过程中,驱动轮容易松脱,螺栓和驱动轮陷入水田中,造成平田机无法行走。在现有平田机的旋耕装置部分,旋耕装置无法实现上下升降,也就是无法自动调节旋耕深度,旋耕刀轴切入土壤后土块向后抛掷至旋耕刮平板上,旋耕刮平板频繁被打击和上下跳动,噪声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平田装置,包括主耙、与主耙左侧连接的左副耙、与主耙右侧连接的右副耙;第二驱动油缸驱动左副耙向上提升,第三驱动油缸驱动右副耙向上提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左副耙和右副耙在展开状态时,主耙和左副耙及右副耙平齐;左副耙和右副耙在提升状态时,左副耙和右副耙转至主耙上方。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左副耙和右副耙在展开状态时,主耙和左副耙及右副耙平齐;左副耙和右副耙在提升状态时,左副耙和右副耙转至主耙上方且向后倾。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油缸和第三驱动油缸一端与主耙连接,第二驱动油缸另一端与左副耙球接;第三驱动油缸另一端与右副耙球接。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包括平田支架、平田臂、第一驱动油缸、平田拉杆、第三复位弹簧;平田臂两端分别与平田支架和主耙连接,第一驱动油缸两端分别与平田支架和主耙连接,第一驱动油缸驱动主耙升降;平田拉杆两端与平田支架和平田臂连接,第三复位弹簧套在平田拉杆上。另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平田机,包括平田机底盘和旋耕装置及上述的平田装置,旋耕装置安装在平田机底盘后部,平田装置安装在旋耕装置后方;平田机底盘包括履带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及底架,动力系统和履带行走机构安装在底架上;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发动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发动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旋耕装置,发动机横向布置;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变速箱、第一张紧轮、第一传动轴,发动机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变速箱、第一传动轴、履带行走机构两侧的驱动轮,使履带行走机构行走,第一张紧轮压在第一皮带上,第一张紧轮使第一皮带张紧;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二传动轴、传动箱、第二张紧轮、张紧机构,第二皮带轮安装在正反转变速箱的输入轴上;发动机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正反转变速箱、第二传动轴、传动箱、旋耕装置的旋耕刀轴,使旋耕刀轴正反旋转,第二张紧轮压在第二皮带上,张紧机构驱动第二张紧轮调整第二皮带张紧度使动力接合和分离。为了使链条在正反转过程中均能张紧,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传动箱包括输入链轮、链条、输出链轮、链条张紧装置,输入链轮与第二传动轴连接,输出链轮与旋耕刀轴连接,输入链轮和输出链轮通过链条连接;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可转动的链条张紧臂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驱动链条张紧臂转动,使链条张紧臂在第一张紧位置和第二张紧位置之间转换;在链条张紧臂上安装有第一链条张紧轮、第二链条张紧轮、第三链条张紧轮,第一链条张紧轮和第二链条张紧轮及第三链条张紧轮呈三角形布置;第二链条张紧轮位于链条的下边外围,第三链条张紧轮位于链条的上边外围,第一链条张紧轮位于链条的下边和上边中间;当链条张紧臂转动至第一张紧位置时,第一链条张紧轮顶起链条的上边,第三链条张紧轮压下链条的上边;当链条张紧臂转动至第二张紧位置时,第一链条张紧轮顶起链条的下边,第二链条张紧轮压下链条的下边;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拉杆和第二调节拉杆,在第一调节拉杆上安装有第一调节弹簧和第一调节螺母,在第二调节拉杆上安装有第二调节弹簧和第二调节螺母;第一调节螺母拧在第一调节拉杆上,第一调节螺母压紧第一调节弹簧;第二调节螺母拧在第二调节拉杆上,第二调节螺母压紧第二调节弹簧;第一调节拉杆与链条张紧臂一侧连接,第二调节拉杆与链条张紧臂另一侧连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可使链条张紧臂转动,使链条张紧臂在第一张紧位置和第二张紧位置之间转换。进一步地,正反转变速箱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换向机构,输入轴和输出轴及中间轴呈三角形布置;在输入轴上安装有输入齿轮,在输出轴上安装有正转输出齿轮和反转输出齿轮,在中间轴上安装有中间齿轮,正转输出齿轮与中间齿轮常啮合;当输入齿轮在正转档位时,输入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输入轴的动力通过输入齿轮、中间齿轮、正转输出齿轮传递给输出轴,实现正转;当输入齿轮在反转档位时,输入齿轮与反转输出齿轮啮合,输入轴的动力通过输入齿轮、反转输出齿轮传递给输出轴,实现反转;换向机构拨动输入齿轮从正转档位和反转档位移动;换向机构包括手柄、拨轴、拨杆、拨叉,拨轴安装在壳体上,手柄与拨轴连接,拨杆两端分别与拨轴和拨叉连接,拨叉与输入齿轮连接;在拨杆的一端开设有拨叉槽,拨叉安装在拨叉槽上,拨叉可沿拨叉槽上下滑动;正反转变速箱包括第一锁紧螺栓、第二锁紧螺栓、第三锁紧螺栓,拨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锁紧螺栓固定在拨轴上,手柄一端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固定在拨轴上,手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在壳体上。为了使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轴连接可靠,不容易松脱,平田机作业非常安全。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螺栓、定位销、挡圈、外舌止动垫圈;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一传动轴一端插入驱动轮中心孔内;在第一传动轴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销轴孔;在挡圈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二销轴孔;定位销插入第一销轴孔和第二销轴孔内,使挡圈压在驱动轮中心孔端面上;在挡圈的圆周上开设有缺口,在外舌止动垫圈上设置有外舌,外舌止动垫圈的外舌向下折弯插入挡圈的缺口内;在外舌止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耙、与主耙左侧连接的左副耙、与主耙右侧连接的右副耙;第二驱动油缸驱动左副耙向上提升,第三驱动油缸驱动右副耙向上提升;第二驱动油缸和第三驱动油缸一端与主耙连接,第二驱动油缸另一端与左副耙球接;第三驱动油缸另一端与右副耙球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耙、与主耙左侧连接的左副耙、与主耙右侧连接的右副耙;第二驱动油缸驱动左副耙向上提升,第三驱动油缸驱动右副耙向上提升;第二驱动油缸和第三驱动油缸一端与主耙连接,第二驱动油缸另一端与左副耙球接;第三驱动油缸另一端与右副耙球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副耙和右副耙在展开状态时,主耙和左副耙及右副耙平齐;左副耙和右副耙在提升状态时,左副耙和右副耙转至主耙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副耙和右副耙在展开状态时,主耙和左副耙及右副耙平齐;左副耙和右副耙在提升状态时,左副耙和右副耙转至主耙上方且向后倾。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平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田支架、平田臂、第一驱动油缸、平田拉杆、第三复位弹簧;平田臂两端分别与平田支架和主耙连接,第一驱动油缸两端分别与平田支架和主耙连接,第一驱动油缸驱动主耙升降;平田拉杆两端与平田支架和平田臂连接,第三复位弹簧套在平田拉杆上。5.一种平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田机底盘和旋耕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的所述的平田装置,旋耕装置安装在平田机底盘后部,平田装置安装在旋耕装置后方;平田机底盘包括履带行走机构和动力系统及底架,动力系统和履带行走机构安装在底架上;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发动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发动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旋耕装置,发动机横向布置;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变速箱、第一张紧轮、第一传动轴,发动机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变速箱、第一传动轴、履带行走机构两侧的驱动轮,使履带行走机构行走,第一张紧轮压在第一皮带上,第一张紧轮使第一皮带张紧;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二传动轴、传动箱、第二张紧轮、张紧机构,第二皮带轮安装在正反转变速箱的输入轴上;发动机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正反转变速箱、第二传动轴、传动箱、旋耕装置的旋耕刀轴,使旋耕刀轴正反旋转,第二张紧轮压在第二皮带上,张紧机构驱动第二张紧轮调整第二皮带张紧度使动力接合和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田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箱包括输入链轮、链条、输出链轮、链条张紧装置,输入链轮与第二传动轴连接,输出链轮与旋耕刀轴连接,输入链轮和输出链轮通过链条连接;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可转动的链条张紧臂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驱动链条张紧臂转动,使链条张紧臂在第一张紧位置和第二张紧位置之间转换;在链条张紧臂上安装有第一链条张紧轮、第二链条张紧轮、第三链条张紧轮,第一链条张紧轮和第二链条张紧轮及第三链条张紧轮呈三角形布置;第二链条张紧轮位于链条的下边外围,第三链条张紧轮位于链条的上边外围,第一链条张紧轮位于链条的下边和上边中间;当链条张紧臂转动至第一张紧位置时,第一链条张紧轮顶起链条的上边,第三链条张紧轮压下链条的上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辉龙学平覃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