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机中顶梳的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007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顶梳驱动机构,可应用于钳板体在其各精梳头处作前进后退往复运动循环的普通精梳机上。由于设置了一种传动机构,可以把与精梳锡林同步旋转的旋转轴的转动,转变为各精梳头顶梳安装杆的上下往复摇动,因而将上述钳板体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与上述顶梳安装杆的上下往复摇动加以合成,在其前进端与位于较前进端稍高的后退端之间,使各项梳沿着一条朝前进端呈下降的大曲率向上凸鼓曲线的前进轨迹前进,并沿着一条朝后退端呈上升的大曲率凹下曲线的后退轨迹后退。(*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梳机中顶梳的运动装置,拟使它以250~350钳数或更高的速度旋转。以往精梳机顶梳的运动轨迹,大部分是在前进与后退时都沿着同一轨迹进行上下运动。为了使这种精梳机的顶梳进行充分地精梳,就须要把精梳开始时间设定得早一些,把精梳时间设定得长一些。然而,如果使这种精梳机顶梳的精梳开始时间提前,就会在分离罗拉还没有完全夹持经锡林精梳后的梳条前端的状态下,即在将要进行须丛接合之前的状态下,顶梳便开始工作,其结果,不仅把有效纤维也当做废纱而去除,还有一个缺点是,梳条的前端被折弯,须丛接合后的粗梳回丝上出现须丛接合斑。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消除这一缺点而把顶梳的精梳开始时间推迟,精梳时间必须缩短,对粗梳回丝后端部分的精梳作用不足,不能完全去除短纤维和夹杂物等,从而不能使顶梳进行理想的精梳工艺。作为一种消除这种前进后退时顶梳轨迹相同的装置的缺点而被提出的一种装置有,特公昭38-4715号公报记载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前进与后退的轨迹不同,而使顶梳上下运动,从而使以往同一轨迹的装置存在的那些缺点,基本上得到纠正。但是,这种现用装置的缺点如下靠锡林精梳后的梳条,由分离罗拉把其前端夹持,在分离罗拉与送进罗拉之间,边牵伸边送出的过程中,顶梳会朝着牵伸中的粗梳回丝快速插进去。因此,在顶梳插入部位的上游的粗梳回丝,其前进受到了顶梳的阻碍,不仅发生牵伸斑,而且这种机构不能实现高速旋转。本专利的申请人为了改进上述装置(记载于特公昭38-4715号公报)而提出过一种装置(记载于特开昭60-194125号公报)。此装置是通过动凸轮、固定凸轮和两块凸轮板的导引面(外接凸轮面),导引顶梳在前进与后退时描绘不同的轨迹,从而消除发生牵伸斑的缺陷,但是,这种装置由于凸轮体外接于两块凸轮导引面,而且有一个动凸轮,需要设置它的离合装置等原因,在250钳数以下的速度下尚能适应,而超过此限度的高速旋转则有困难、还有一个问题,凸轮体在凸轮板相互之间变换移动时发生很大噪声,污染工作环境。此外,上述两种现有装置的共同缺点在于,因改用不同的原料而调整顶梳的运动、改变生产准备状态时,要对每个机头进行调整作业,因而使停机时间拖长。为了消除上述现用装置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下述顶梳的驱动机构。将顶梳安装杆上下摇动自如地用枢轴安装在各钳板体两侧,钳板体上设有几个靠钳板轴而前后移动的精梳头,用传动机构将该顶梳安装杆后端与和精梳锡林轴,或另设的旋转轴(即与精梳锡林同步旋转的旋转轴)连结起来,把连杆的一端用枢轴安装在顶梳安装杆的后端,连杆是传动机构的一个组成部份,另一方面,将传动机构其它连杆的自由端,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设定分度角,进行偏心连结,从而将靠钳板轴而前后摇动的钳板体的运动,与通过运动的传动而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顶梳安装杆的上下摇动,两者加以合成,在顶梳的前进端与位于稍上方位置的后退端之间,使顶梳沿着前进轨迹与后退轨迹运动,前进轨迹是朝着前进端画一条大曲率的凸鼓曲线后逐渐下降,而后退轨迹是朝着后退端画一条大曲率的凹下曲线后逐渐上升,顶梳按规定时间进行精梳作业。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述顶梳驱动机构,当将其上述传动机构直接连结在精梳锡林的轴上时,在其机构上设置一条与锡林轴平行的中间轴,它可在精梳机总长度范围内旋转,上述传动机构分为曲柄机构和连杆机构,曲柄机构设置在圆筒轴与此中间轴之间的齿轮端或外端的任何一侧,而连杆机构设置在各精梳头的顶梳安装杆后端与每个精梳头的上述中间轴之间,因此,作为一个曲柄机构,将上述曲柄机构连杆的自由端,在精梳机齿轮端或外端,按照相对于锡林轴的设定分度进行连结,而上述连杆机构是在每个精梳头上设置的,即把上述曲柄机构设在介于每个精梳头的顶梳安装杆后端与上述中间轴之间,通过上述措施使具有上述特征的顶梳的前进后退运动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将上述传动机构连结在与锡林轴平行的上述旋转轴上时,设置一根旋转自如、贡穿于各精梳头整个顶梳安装杆后端、且平行于精梳锡林轴心的水平枢轴,将上述传动机构与精梳锡林轴心水平地设置在上述水平枢轴和与精梳锡林同步旋转的旋转轴之间,通过上述措施使具有上述特征的顶梳的前进后退运动得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的精梳机顶梳驱动机构的剖面侧视图,此图中,顶梳位于其前进运动的前进端。图2为图1所示顶梳驱动机构的剖面侧视图,此图中,顶梳位于其后退运动的后退端。图3为表示图1所示顶梳的第三连杆的安装情况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机构的侧视图。图5为图1所示顶梳驱动机构所采用的分度图。图6为图1所示顶梳驱动机构所采用的顶梳前端运动轨迹示例的说明图。图7为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的精梳机顶梳驱动机构的其它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此图中,顶梳位于其前进运动的前进端。下面用实施例的说明图,详细说明本专利申请。此外,如所周知,精梳机是将结构相同的几个机头并排设置的,因此下面仅就一个机头进行说明。图1中,1是钳板轴,在该轴左右固定着一对钳板驱动杆2,用销钉4将钳板体3的后端连结在钳板驱动杆2上。用销钉7将钳板体3的前部连结在支持杆6上,左右一对支持杆与支轴5转动配合,在钳板体3的前端固定着一个载有送进辊8的垫板9。10是左右一对的辅助钳板臂,其前部装有辅助钳板10A,11是左右一对的钳刀臂,其前部装有钳刀12,这些装置都在上述钳板体3左右两侧突出的销钉13上呈枢轴支承。在辅助钳板臂10后面有一个象桥一样地架设在左右两侧的辅助钳板臂10上的杆件15A,在此杆件15A上装有一个插装着连接销14的连接杆15,又在各钳刀臂11后端插装着连接销16。17是插装在上述钳板驱动杆2上的连接销,18是插装在底盘框架上设置的柄杆19前端的连接销,在连接销14与17之间设有辅助钳板10A的开关机构,在连接销16与18之间设有钳刀12的开关机构,但因所用的机构是在特开昭61-174425号公报上公开的以往已知的那种弹簧式开关机构,所以未在图中绘出。另外,图1和图2是用假设线将各个连接销连结起来的示意图。如上所述构成,当钳板轴1运动时,钳板体3、辅助钳板臂10以及钳刀臂11均按规定行程产生前后运动,而辅助钳板10A和钳刀12分别按规定时间进行开关动作。下面对本申请专利的主题,即顶梳20的运动装置进行说明。图1中,21是顶梳20的安装杆,该安装杆21分别以销钉43摇动自如地支承在左右一对枢轴支持件3A上,3A设置在突出于钳板体3上部的位置,在该安装杆21的前端安装着一种与以往一样的可随意装卸的顶梳20。22是一根中间轴,将它配置在钳板体3的下方,其长度大致等于全部机头的总长,用枢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底座(图中未示出)上,把一对第2连杆固定在上述中间轴22上,其位置对应于每个精梳头,并与各顶梳安装杆相对应,用枢轴将一对第一连杆23的自由端固结在对应的顶梳安装杆21的后端,每根第一连杆23上设有螺丝接头23a一类的长度调节机构。另一方面,将第四连杆26固定在上述中间轴22的两端,将第三连杆24按下述方式连结于第四连杆26与锡林轴27的对应端上,即把第三连杆24的端部连结于锡林轴27的端面上,并与锡林轴27的轴心呈偏心状态,而且第三连杆24的自由端,与第四连杆26的自由端呈枢轴连结状态。因此,上述机构提供了两个连杆机构,一个是由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5形成的连杆机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顶梳驱动机构,系由普通精梳机与钳板体的前进后退运动所组合,上述普通精梳机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一次循环中往复一次前进后退运动的一个钳板体;由一对顶梳安装杆支持的顶梳,该安装杆安装在钳板体上可上下摇动;一个起精梳作用的精梳锡林;几个精梳头;这种驱动机构是由一根旋转轴和一个传动机构构成的:旋转轴与精梳锡林同步旋转;传动机构是,使旋转轴的一周旋转与各个顶梳安装杆相对应,与上述钳板体的一次前进后退循环同步,以顶梳的一次上下摇动循环的形式进行传递;因此,将上述钳板体的前进后退运动,与上述顶梳的上下摇动相合成,各顶梳沿着一条略微呈下降的大曲率凸鼓曲线轨迹向前进端前进,并朝着位于稍高于前进端的后退端,沿一条呈上升的大曲率凹下曲线轨迹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藤敏馆繁征稻坦和博猿渡义德
申请(专利权)人:丰和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