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997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所述长度测量装置适用于一工件,所述工件具有测量面和非测量面;所述长度测量装置或千分尺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所述第一测头能够在主体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二测头作靠近或远离的运动;所述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各自被配置为与工件的一个测量面接触时形成面接触,以获取两个测量面的间距;所述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上包括避位槽,所述工件放置于避位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工件长度的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
本技术涉及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轴类台阶尺寸的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
技术介绍
轴类零件一般含有轴肩、轴颈类台阶部位,这类轴类台阶长度尺寸常要求公差在较小的范围内,因此精确测量和控制台阶尺寸成为了一大难点。现有测量轴类台阶尺寸的精密测量方法有如下两大类:1、采用塞规、内径千分尺等进行测量;然而,塞规只能检测台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无法获得台阶尺寸的数值;内径千分尺虽可以获得具体数值,但常以线接触的方式实现测量,由于线接触测量时难以摆正被测物,且测量的接触面积小,测量误差大,测量精度低;2、使用投影仪实现间接测量;然而,投影仪测量周期较长,测量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适用于测量轴类台阶尺寸,不仅测量的接触面积大,而且在测量时方便摆正工件,还能够测量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测量误差小,测量精度高,适用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装置,适用于一工件,所述工件具有测量面和非测量面,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所述第一测头能够在所述主体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测头作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各自被配置为与所述工件的一个所述测量面接触时形成面接触,以获取两个所述测量面的间距。优选地,本技术所提供的长度测量装置,尤其适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台阶的工件,所述工件的测量面面积大于所述非测量面面积。优选地,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上包括避位槽,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避位槽中。具体地,所述工件上具有所述非测量面的区域能够插入所述避位槽中放置。优选地,所述避位槽的容置空间的大小可调。优选地,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各自连接一个调节机构,每个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对应测头上避位槽的容置空间大小。优选地,任意一个所述测头包括两个可相对活动的子测头,任意一个所述测头的两个子测头连接同一根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任意一个所述测头的两个子测头分别与所述丝杆的两段螺纹连接,以形成旋向相反的两个螺纹副。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尺架、传动轴和活动部件;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尺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测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测头固定于所述尺架上;所述活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轴作前进或后退的运动。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一读数部分,所述读数部分用于根据所述传动轴的运动状态记录所述工件上目标区域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微分套筒,所述主体还包括与所述尺架和所述传动轴连接的支撑套筒,所述读数部分包括固定刻度以及活动刻度,所述固定刻度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上,所述活动刻度设置在所述微分套筒上。优选地,所述读数部分包括检测器以及与所述检测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检测器用于根据所述传动轴的运动状态获取该传动轴的轴向位移量,进而所述显示屏用于以数字形式显示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位移量。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另提供了一种千分尺,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所述第一测头能够在所述主体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测头作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各自被配置为与所述工件的一个测量面接触时形成面接触,以获取两个所述测量面的间距;且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上包括避位槽,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避位槽中。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长度测量装置与千分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各自被配置为与工件的一个测量面接触时形成面接触,从而可以获取两个测量面的间距,相比于测头与工件的测量面形成线接触,面接触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以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2、每个测头上优选设置有一个避位槽,实际测量时,可以将工件具有非测量面的区域插入避位槽中放置,这样的测量方式,不仅便于工件的摆正,而且还便于增大测头与测量面的接触面积,从更进一步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3、每个避位槽的容置空间大小还优选可以调节,使得两个测头能够测量不同规格的工件,适用性好,可以降低测量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长度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长度测量装置于测量工件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长度测量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工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工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工件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其他实施例的工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长度测量装置,110-主体,111-尺架,112-传动轴,113-活动部件,113a-调节部,113b-测力机构,113c–微分套筒,113d-棘轮测力机构,114、116-显示屏,115-支撑套筒,120-测量头,1-第一测头,2-第二测头,3-避位槽,4-调节机构,130-读数部分;20、30、40、50-工件,21、31-端部,22、32-中间部分,41、51-小径段,42、52-大径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提出的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长度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长度测量装置于测量工件时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长度测量装置10包括主体110和测量头120,所述测量头120连接主体110。所述测量头120包括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可选的,所述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测头1能够在主体110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二测头2作靠近或远离的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测头1是动测头,所述第二测头2是静测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测量头的两个测头均可移动。实际测量时(可参阅图2),所述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各自与工件20的一个测量面(即台阶面)接触,从而获取工件20上两个测量面的间距。但是,本技术为了增大各个测头与工件之测量面的接触面积,将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配置为与工件20的测量面相接触时形成面接触。相比于线接触,面接触可以有效的增大测量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特别的,前述工件20以及下述举例的工件30、40、50,均还具有至少一个非测量面,且非测量面面积小于测量面面积,显然,本实施例的工件20、30、40、50为台阶结构。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接触的测量面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不作特别的限定,同样的,工件可以具有多个非测量面,多个非测量面的面积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具体由工件的结构来确定。进而,所述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均优选具有与工件20的测量面相匹配的基准面(基准面与测量面相接触),例如所述工件20、30、40、50的测量面为平面,则所述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亦具有为平面结构的基准面,或者是,所述工件20、30、40、50的测量面为凹面,则所述第一测头1和第二测头2具有与该凹面相匹配的凸面(即基准面),又或者是,所述工件20、30、40、50的测量面为凸面,则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度测量装置,适用于一工件,所述工件具有测量面和非测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所述第一测头能够在所述主体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测头作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各自被配置为与所述工件的一个所述测量面接触时形成面接触,以获取两个所述测量面的间距;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上包括避位槽,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避位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测量装置,适用于一工件,所述工件具有测量面和非测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所述第一测头能够在所述主体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测头作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各自被配置为与所述工件的一个所述测量面接触时形成面接触,以获取两个所述测量面的间距;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上包括避位槽,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避位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的容置空间的大小可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头和所述第二测头各自连接一个调节机构,每个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对应测头上避位槽的容置空间大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测头包括两个可相对活动的子测头,任意一个所述测头的两个子测头连接同一根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任意一个所述测头的两个子测头分别与所述丝杆的两段螺纹连接,以形成旋向相反的两个螺纹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尺架、传动轴和活动部件;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尺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测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测头固定于所述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胡刚岭王正国孙新强张毅管采薇周先忠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创骨科医疗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