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983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包含有外壳、指示器、控制电路板及弹性元件;外壳上形成透光区以及与透光区相对的底面;指示器容置在外壳之内,指示器具有显示面以及与显示面相背的背面;控制电路板容置在外壳之内且叠置在指示器的背面下;弹性元件容置在外壳之内且连接于控制电路板及外壳的底面之间,弹性元件预压缩配置而将指示器的显示面迫紧贴附外壳的透光区,且弹性元件与指示器在控制电路板两面的位置相互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能够消除组装间隙且容易固定,因此透光程度质量容易管控。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能够避免控制电路板上应力集中而损坏或是控制电路板上产生力矩而扭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示器固定装置
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将指示器紧密贴合电子装置外壳的指示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上通常需要设置指示灯以指示电子产品的通电或是工作状态,为了避免指示灯破坏外观设计,光源常被设置在塑料制的可透光的壳件之内。为了使光源清晰穿透塑料壳件,光源必须尽可能完全贴合塑料壳件的内壁,一旦光源与塑料壳件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则间隙内的空气将使穿透塑料壳件的光线产生光晕而无法清晰指示。现有结构设计,一般使用以下所列方式之一将光源固定在壳件内:螺丝锁附、卡钩夹持或是胶合黏贴。以上固定方式皆存在组装公差,随着组装件越多,公差累积使得光源与塑料壳件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将光源与壳件内壁干涉组装能够消除前述的间隙,一般而言,光源被夹持在其控制电路板与塑料壳件内壁之间,控制电路板锁固于塑料壳件,干涉组装系藉由迫紧控制电路板而将光源压制于塑料壳件的内壁,因此能够消除间隙。然而前述硬构件干涉组装的方式致使控制电路板上的锁点应力集中而易损毁,再者控制电路板也容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翘曲变形导致其上的电子元件损毁。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专利技术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应用于电子装置而能够将指示器紧密贴合电子装置外壳。本技术提供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包含有一外壳、一指示器、一控制电路板及一弹性元件。外壳上形成一透光区以及与透光区相对的一底面。指示器容置在外壳之内,指示器具有一显示面以及与显示面相背的一背面。控制电路板容置在外壳之内且叠置在指示器的背面下。弹性元件容置在外壳之内且连接于控制电路板及外壳的底面之间,弹性元件预压缩配置而将指示器的显示面迫紧贴附外壳的透光区,且弹性元件与指示器在控制电路板两面的位置相互对应。本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其中外壳内凸设有导杆,导杆平行于透光区的法线方向配置,导杆贯穿控制电路板且控制电路板能够沿导杆平移。导杆的末端设置有一卡勾以防止控制电路板脱离导杆。卡勾与控制电路板呈相互分离配置。外壳包含相对组装而闭合的一上盖以及一下盖。导杆可以延伸自上盖。导杆也可以延伸自下盖。导杆的末端设置有一卡勾以防止控制电路板脱离导杆。卡勾与控制电路板呈相互分离配置。指示器可以为一灯光指示器,其显示面上配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指示器也可以为一液晶屏幕。指示器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指示器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弹性元件与指示器在控制电路板两面的位置相互对应。本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能够消除组装间隙且容易固定,因此透光程度质量容易管控。再者本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能够避免控制电路板上应力集中而损坏或是控制电路板上产生力矩而扭曲变形。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包含一外壳100、一指示器200、一控制电路板300及一弹性元件400。外壳100上形成一透光区101以及与透光区101相对的一底面102。于本实施例中,外壳100包含相对组装而闭合的一上盖110以及一下盖120,外壳100的透光区101位于上盖110而外壳100的底面102则位于下盖120。指示器200容置在外壳100之内,指示器200具有一显示面201以及与显示面201相背的一背面202。其中指示器200可以为灯光指示器200,其显示面201上配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或者指示器200也可以为一液晶屏幕。控制电路板300容置在外壳100之内且叠置在指示器200的背面202下。于本实施例中,指示器200焊设在控制电路板300上而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300,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例如指示器200也可以藉由连接线材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300。本技术不限定弹性元件400的型式,其可以是弹簧或是泡绵垫。弹性元件400容置在外壳100之内且连接于控制电路板300与外壳100的底面102之间,弹性元件400预压缩配置而将显示面201迫紧贴附透光区101。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00与指示器200在控制电路板300两面的位置较佳地相互对应。也就是说弹性元件400与控制电路板300的所有接触位置皆位于控制电路板300与指示器200的接触位置的另一面的相对位置,因此弹性元件400对于控制电路板300的一面所施加的弹性力的合力与控制电路板300的另一面承受的来自指示器200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位于同一线上,藉此避免在控制电路板300上产生力矩而使控制电路板300扭曲变形。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即使弹性元件400与指示器200在控制电路板300两面的位置未相互对应,仍可以藉由配置适当弹性的弹性元件400提供控制电路板300结构强度所能承受的弹性力以避免控制电路板300扭曲变形。于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组装时先将弹性元件400置于外壳100的底面102上,再将控制电路板300叠置在弹性元件400上且指示器200承载于控制电路板300上,接着将上盖110与下盖120相对组装而闭合而使弹性元件400被压缩,指示器200的显示面201压迫透光区101藉此使得透光区101与显示面201紧密贴合。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包含一外壳100、一指示器200、一控制电路板300及一弹性元件400。于本实施例中,外壳100包含相对组装而闭合的一上盖110以及一下盖120,外壳100的透光区101位于上盖110而外壳100的底面102则位于下盖120。外壳100内凸设有导杆500,导杆500平行于透光区101的法线方向配置且导杆500较佳地自下盖120上的外壳100的底面102向上朝向透光区101延伸。指示器200与控制电路板300的相对关系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故相同之处于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指示器200承载在控制电路板300上且较佳地是焊设在控制电路板300上,本技术的指示器固定装置的初步固定方式是以导杆500穿过控制电路板300。导杆500贯穿控制电路板300而使控制电路板300能够沿导杆500平移,且导杆500的末端设置有一卡勾510以防止控制电路板300脱离导杆500。弹性元件400置入控制电路板300与外壳100的底面102之间(弹性元件400可以选择性地预压缩配置)而支撑在控制电路板300下方,且藉由卡勾510防止控制电路板300脱离导杆500而完成初步固定。接着将上盖110与下盖120相对组装而闭合,透光区101下压指示器200的显示面201而使弹性元件400被压缩,藉此使得透光区101与显示面201紧密贴合。当上盖110与下盖120组装完成时,卡勾510与控制电路板300呈相互分离配置,因此导杆500不对控制电路板300施力以避免在控制电路板300上产生力矩。参阅图5及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该外壳上形成一透光区以及与该透光区相对的一底面;一指示器,容置在该外壳之内,该指示器具有一显示面以及与该显示面相背的一背面;一控制电路板,容置在该外壳之内且叠置在该指示器的该背面下;及一弹性元件,容置在该外壳之内且连接于该控制电路板及该外壳的该底面之间,该弹性元件预压缩配置而将该指示器的该显示面迫紧贴附该外壳的该透光区,且该弹性元件与该指示器在该控制电路板两面的位置相互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示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该外壳上形成一透光区以及与该透光区相对的一底面;一指示器,容置在该外壳之内,该指示器具有一显示面以及与该显示面相背的一背面;一控制电路板,容置在该外壳之内且叠置在该指示器的该背面下;及一弹性元件,容置在该外壳之内且连接于该控制电路板及该外壳的该底面之间,该弹性元件预压缩配置而将该指示器的该显示面迫紧贴附该外壳的该透光区,且该弹性元件与该指示器在该控制电路板两面的位置相互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内凸设有导杆,该导杆平行于该透光区的法线方向配置,该导杆贯穿该控制电路板且该控制电路板能够沿该导杆平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示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杆的末端设置有一卡勾以防止该控制电路板脱离该导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勾与该控制电路板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振祐詹绍贤涂盛展谢源平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