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9217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包括灌装装置本体;所述灌装装置本体包括储液腔、进料管和出料管;通过在灌装装置本体的储液腔中设置等高的隔板,将储液腔分割成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通过在最外侧的储液槽侧壁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当最外侧的储液槽液位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时,即代表各储液槽中的储液量相同,通过打开第二水阀,使各储液槽中的切削液同时对多个容器进行灌装,相比传统的只能对单一容器进行灌装的方式,不需要人工持续转移容器或出料管的位置,可一次性对多个容器进行等量灌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An efficient fil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fficient filling device, including a filling devic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storage cavity, a feeding tube and a feeding tube, and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same liquid storage tanks by setting a high partition plate in the liquid storage chamber of the filling device body, and through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most lateral storage tank. When the first liquid level sensor is set up, when the liquid level of the most lateral storage tank reaches the first liquid level sensor, that is the same amount of liquid storage in the storage tank, by opening the second water valve, the cutting fluid in the storage tank is filled with multiple container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of filling only a single container, it is not necessary.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transfer the posi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discharge tube, it can be filled in equal amount of containers at one time, greatly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工业在车、磨、削、轧等加工过程中,普遍使用切削液来冷却、润滑、清洗及防锈,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在切削液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削液进行灌装,传统的灌装方式通常是对容器逐一灌装,难以实现多个容器同时定量灌装,传统的逐一灌装方式中,通常采用定量阀控制单一容器的灌装量,当单一容器灌装完成后,需要人工转移容器或出料管的位置,来实现多个容器的逐一灌装,灌装效率较低,且需要人工长时间参与,在切削液批量生产过程中,耗费大量工时及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个容器同时定量灌装的高效灌装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包括灌装装置本体;所述灌装装置本体包括储液腔、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储液腔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与相邻储液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隔板与其他隔板的高度一致;位于最外侧的储液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隔板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进料管位于储液腔中部的正上方,所述进料管设有第一水阀;所述储液槽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倒角。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储液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条。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最外侧的储液槽内侧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通过在灌装装置本体的储液腔中设置等高的隔板,将储液腔分割成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通过在最外侧的储液槽侧壁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当最外侧的储液槽液位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时,即代表各储液槽中的储液量相同,通过打开第二水阀,使各储液槽中的切削液同时对多个容器进行灌装,相比传统的只能对单一容器进行灌装的方式,不需要人工持续转移容器或出料管的位置,可一次性对多个容器进行等量灌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高效灌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储液腔;2、进料管;3、出料管;4、储液槽;5、隔板;6、第一液位传感器;7、第二液位传感器;8、第一水阀;9、第二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灌装装置本体的储液腔中设置等高的隔板,将储液腔分割成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可一次性对多个容器进行等量灌装。请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包括灌装装置本体;所述灌装装置本体包括储液腔1、进料管2和出料管3;所述储液腔1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4,所述储液槽4与相邻储液槽4之间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上端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隔板5与其他隔板5的高度一致;位于最外侧的储液槽4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与隔板5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进料管2位于储液腔1中部的正上方,所述进料管2设有第一水阀8;所述储液槽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3,所述出料管3设置有第二水阀9;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分别与第一水阀8和第二水阀9电连接。上述高效灌装装置的工作原理说明:预先将需要灌装的切削液容器分别并排放置于灌装装置本体的各储液槽4正下方,通过进料管2将切削液成品引入储液腔1中,此时第一水阀8打开,第二水阀9关闭,切削液优先灌满中部的储液槽4,当中部的储液槽4灌满后,多余的切削液会通过隔板5溢出至相邻的储液槽4,当位于最外侧的储液槽4的液位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6所在位置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水阀8关闭,第二水阀9打开,切削液分别通过出料管3流入下方的容器中,完成切削液的高效灌装。上述高效灌装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通过在灌装装置本体的储液腔1中设置等高的隔板5,将储液腔1分割成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4,通过在最外侧的储液槽4侧壁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6,当最外侧的储液槽4液位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6时,即代表各储液槽4中的储液量相同,通过打开第二水阀9,使各储液槽4中的切削液同时对多个容器进行灌装,相比传统的只能对单一容器进行灌装的方式,不需要人工持续转移容器或出料管3的位置,可一次性对多个容器进行等量灌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进一步的,上述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所述隔板5的上端设有倒角。通过在隔板5上端设置倒角,有利于切削液顺利通过隔板5上段溢出至相邻的储液槽4,进一步提高灌装效率。进一步的,上述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所述隔板5与储液槽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条。通过在隔板5和储液槽4的连接处设置密封胶条,避免相邻储液槽4之间相互漏液,从而提高灌装的均一性。进一步的,上述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所述储液腔1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7,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分别与第一水阀8和第二水阀9电连接。当储液腔1中的切削液排空时,第二液位传感器7触发控制第二水阀9关闭,第一水阀8打开,由进料管2继续向储液腔1中引入待灌装的切削液,在进料过程中,可通过人工或机械转移已灌装的容器,并将下一批待灌装容器放置于各储液槽4的正下方,进一步提高了灌装效率。进一步的,上述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设置在最外侧的储液槽4内侧的底部。实施例1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包括灌装装置本体;所述灌装装置本体包括储液腔1、进料管2和出料管3;所述储液腔1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4,所述储液槽4与相邻储液槽4之间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上端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隔板5与其他隔板5的高度一致;位于最外侧的储液槽4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与隔板5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进料管2位于储液腔1中部的正上方,所述进料管2设有第一水阀8;所述储液槽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3,所述出料管3设置有第二水阀9;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分别与第一水阀8和第二水阀9电连接;隔板5的上端设有倒角;所述隔板5与储液槽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储液腔1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7,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分别与第一水阀8和第二水阀9电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7设置在最外侧的储液槽4内侧的底部。综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高效灌装装置结构中,通过在灌装装置本体的储液腔中设置等高的隔板,将储液腔分割成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通过在最外侧的储液槽侧壁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当最外侧的储液槽液位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时,即代表各储液槽中的储液量相同,通过打开第二水阀,使各储液槽中的切削液同时对多个容器进行灌装,相比传统的只能对单一容器进行灌装的方式,不需要人工持续转移容器或出料管的位置,可一次性对多个容器进行等量灌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装置本体;所述灌装装置本体包括储液腔、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储液腔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与相邻储液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隔板与其他隔板的高度一致;位于最外侧的储液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隔板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进料管位于储液腔中部的正上方,所述进料管设有第一水阀;所述储液槽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装置本体;所述灌装装置本体包括储液腔、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储液腔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容积相同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与相邻储液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隔板与其他隔板的高度一致;位于最外侧的储液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隔板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进料管位于储液腔中部的正上方,所述进料管设有第一水阀;所述储液槽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潮魏聪敏
申请(专利权)人:屏南县康迈精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