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77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所述矩形通槽的内部设有S型冷却管,所述定模靠近S型冷却管的一侧设有端盖,所述端盖通过六角螺栓与定模连接,所述定模远离端盖的一侧连接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滑轴,所述滑轴远离定模的一端均连接有挡块,所述滑轴的中间位置设有动模,所述定模的外部一侧设有PLC控制器,所述柱槽的内部设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靠近定模的一端连接有注塑喷头,通过S型冷却管和温度传感器配合使用可以对定模的温度环境进行调控从而可以进行快速的冷却,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推动连接的推板移动可以将模具与压模槽分离从而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

An injection mould for plastic interior panel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 for an automobile plastic interior panel, which includes a S type cooling tube inside the rectangular channel. The fixed die is close to one side of the S type cooling tube, and the end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mode through the six angle bolts. The slid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block at one end of the sliding shaf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slide shaft is equipped with a PLC controller on the outside side of the sliding shaft. The inside of the column slot is provided with an injection tube. The injection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n injection nozzle near the die, and the S cooling tube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are connected. The device can adjust the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of the fixed mould so that it can be cooled quickly. The push plate movement of the second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expansion push connection can separate the die from the die groove so tha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die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汽车轻量化行业也在迅速发展,汽车内部的的内饰板是直观的零部件,而且现有的汽车内饰板中很多都采用塑料材料来制作,但是现有的市场上大多数注塑模具的结构较为简单,无法进行快速的冷却,模具的生产效率较低,如申请公布号201720257295.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下耐磨板、上耐磨板、油管、水管、第一吊环安装孔、注塑区和导柱,所述动模的底部设有下耐磨板,动模内设有油腔,油腔内设有多个支撑柱,油腔的外端连接油管,油管设在动模的前侧,动模的内部设有凹模,动模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下支撑柱,下支撑柱的上方设有第一吊环安装孔;所述定模的底部设有凸模,凸模周侧的定模上设有导孔,但是以上专利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模具的温度环境进行调控,无法进行快速的冷却,模具的生产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可以对模具的温度环境进行调控,可以进行快速的冷却,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的一侧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的内部设有S型冷却管,所述定模靠近S型冷却管的一侧设有端盖,所述端盖通过六角螺栓与定模连接,所述端盖远离定模的一侧设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定模远离端盖的一侧连接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滑轴,所述滑轴远离定模的一端均连接有挡块,所述滑轴的中间位置设有动模,所述定模的外部一侧设有PLC控制器,所述动模的中间位置设有柱槽,所述柱槽的内部设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靠近定模的一端连接有注塑喷头,所述注塑管远离动模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环形固定凸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型冷却管的两端均连接导液管的一端,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贯穿定模并延伸至定模的外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模靠近定模的一侧设有压模凸台,所述定模靠近压模凸台的一侧设有压模槽,所述压模凸台通过压模槽与定模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固定凸台靠近动模的一侧连接有两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远离环形固定凸台的一端与动模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模远离PLC控制器的一侧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定模靠近温度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盖板,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模靠近压模槽的一侧设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柱槽,所述柱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靠近压模槽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板,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S型冷却管和温度传感器配合使用可以对定模的温度环境进行调控从而可以进行快速的冷却,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推动连接的推板移动可以将模具与压模槽分离从而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右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模、2压模凸台、3PLC控制器、4导液管、5定模、6S型冷却管、7端盖、8安装板、9滑轴、10挡块、11注塑管、12环形固定凸台、13第一电动伸缩杆、14注塑喷头、15温度传感器、16盖板、17压模槽、18第二电动伸缩杆、19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5,定模5的一侧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的内部设有S型冷却管6,S型冷却管6的两端均连接导液管4的一端,导液管4的另一端贯穿定模5并延伸至定模5的外部,定模5靠近S型冷却管6的一侧设有端盖7,端盖7通过六角螺栓与定模5连接,端盖7远离定模5的一侧设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安装板8,安装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均设有安装孔,定模5远离端盖7的一侧连接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滑轴9,滑轴9远离定模5的一端均连接有挡块10,滑轴9的中间位置设有动模1,定模5的外部一侧设有PLC控制器3,动模1靠近定模5的一侧设有压模凸台2,定模5靠近压模凸台2的一侧设有压模槽17,定模5靠近压模槽17的一侧设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柱槽,柱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8,第二电动伸缩杆18靠近压模槽17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板19,PLC控制器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输入端,压模凸台2通过压模槽17与定模5连接,动模1的中间位置设有柱槽,柱槽的内部设有注塑管11,注塑管11靠近定模5的一端连接有注塑喷头14,注塑管11远离动模1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环形固定凸台12,环形固定凸台12靠近动模1的一侧连接有两组第一电动伸缩杆13,定模5远离PLC控制器3的一侧设有通槽,通槽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5,定模5靠近温度传感器15的一侧设有盖板16,PLC控制器3的输入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5的输出端,第一电动伸缩杆13远离环形固定凸台12的一端与动模1连接,PLC控制器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13的输入端。PLC控制器3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3、温度传感器15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打开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一电动伸缩杆13伸缩推动连接的定模5沿着滑轴9的轴线方向移动,定模5移动一侧设有的压模凸台2移动,压模凸台2移动与压模槽17配合连接,然后通过注塑管11和注塑喷头14向压模凸台2与压模槽17之间注入材料,此时通过导液管4与外部冷却设备连接,然后通过S型冷却管6对定模5进行降温,进行快速冷却,冷却后形成模具,压模凸台2移动与压模槽17分离后,通过PLC控制器3控制打开第二电动伸缩杆18,第二电动伸缩杆18伸缩推动连接的推板19移动将模具从压模槽17内推出即可。本技术通过S型冷却管6和温度传感器15配合使用可以对定模5的温度环境进行调控从而可以进行快速的冷却,第二电动伸缩杆18伸缩推动连接的推板19移动可以将模具与压模槽17分离从而可以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5)的一侧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的内部设有S型冷却管(6),所述定模(5)靠近S型冷却管(6)的一侧设有端盖(7),所述端盖(7)通过六角螺栓与定模(5)连接,所述端盖(7)远离定模(5)的一侧设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定模(5)远离端盖(7)的一侧连接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滑轴(9),所述滑轴(9)远离定模(5)的一端均连接有挡块(10),所述滑轴(9)的中间位置设有动模(1),所述定模(5)的外部一侧设有PLC控制器(3),所述动模(1)的中间位置设有柱槽,所述柱槽的内部设有注塑管(11),所述注塑管(11)靠近定模(5)的一端连接有注塑喷头(14),所述注塑管(11)远离动模(1)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环形固定凸台(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5)的一侧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的内部设有S型冷却管(6),所述定模(5)靠近S型冷却管(6)的一侧设有端盖(7),所述端盖(7)通过六角螺栓与定模(5)连接,所述端盖(7)远离定模(5)的一侧设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定模(5)远离端盖(7)的一侧连接有等距对称分布的四组以上滑轴(9),所述滑轴(9)远离定模(5)的一端均连接有挡块(10),所述滑轴(9)的中间位置设有动模(1),所述定模(5)的外部一侧设有PLC控制器(3),所述动模(1)的中间位置设有柱槽,所述柱槽的内部设有注塑管(11),所述注塑管(11)靠近定模(5)的一端连接有注塑喷头(14),所述注塑管(11)远离动模(1)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环形固定凸台(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冷却管(6)的两端均连接导液管(4)的一端,所述导液管(4)的另一端贯穿定模(5)并延伸至定模(5)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尚思坦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