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07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7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包括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顶端焊接有底环,所述底环的前侧设有上环盖,所述底环的内侧设有镜体,所述第二直杆通过胶管与底杆相连,所述第二直杆的顶端设有压舌板。该口腔医学用口腔镜,通过上环盖、第二直杆和压舌板的配合,上环盖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于底环上,同时将镜体压合于其内侧的第一内边板和第二内边板的内侧,实现对镜体的固定,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提高了第一内边板和第二内边板对镜体的压合效果,手部夹持第二直杆,通过胶管可微量转动于第一直杆的后侧,第二直杆在转动时带动压舌板对嘴部内腔进行拨动,方便医生通过镜体观看口腔内部,其实用效果较为理想。

An oral mirror for oral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al mirror for oral medicine, including a first straight rod, which welds a bottom ring at the top of the last rod. The front side of the bottom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upper ring cover,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bottom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mirror body. The second straight rod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rod through a rubber tube,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straigh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tongue plate. The oral mirror is used in the oral mirror.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the upper ring cover, the second straight rod and the tongue pressing plate, the upper ring cover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ring through threaded sleeve threads. At the same time, the mirror body is pressed into the inside of the first inner side plate and the inside of the second inner side plate to realize the fixing of the mirror body. The first rubber pad and the second rubber pad are raised to the first inner side. The effect of the plate and the second inner side plate on the mirror body, the hand clamp second straight rods, through the rubber tube can rotate on the back of the rod, the second straight rod drives the tongue plate to move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outh when it turns. It is convenient for doctors to watch the interior of the mouth through the mirror body. In fact, the effect is id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学
,具体为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
技术介绍
传统的医院里用于检查的口腔镜都是由手柄和口腔镜本体相连,但是有时候在检查时还需要辅助的压舌板之类的工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在现有的口腔镜中,例如申请号为201520802733.7的技术专利,包括手柄、口腔镜本体、限位转轴、照明灯、开关和压舌板,手柄一端通过限位转轴设置有口腔镜本体,手柄内侧还设置有照明灯和与照明灯相连的开关,该专利虽然设置出照明装置和压舌板来辅助工作,但在实际使用时其对镜体的固定效果较差,且并没有方便拆装镜体,压舌板的使用也较为不便,其实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包括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顶端焊接有底环,所述底环的前侧设有上环盖,所述上环盖通过螺纹套与底环相连,所述底环的内侧设有镜体,所述底环和上环盖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内边板和第一内边板,所述第二内边板和第一内边板的外壁分别粘合有第二橡胶垫和第一橡胶垫,所述镜体的外侧设有侧边板,所述侧边板与第一内边板和第二内边板相匹配,所述第一直杆的右侧底端设有底杆,所述底杆通过活动件与第一直杆相连,所述底杆的顶端设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通过胶管与底杆相连,所述第二直杆的内壁镶嵌有第一永磁铁板,所述第一直杆的内壁镶嵌有第二永磁铁板,所述第一永磁铁板与第二永磁铁板磁性连接,所述第二直杆的顶端设有压舌板。优选的,所述第一直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塑胶套,所述空腔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挑针,所述塑胶套的内壁设有束紧橡胶圈,所述挑针的顶端设有顶盖。优选的,所述胶管与第二直杆和底杆的连接处均设有束紧环。优选的,所述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的外壁均设有防滑凸点。优选的,所述第一直杆的内壁外侧安装有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口腔医学用口腔镜,通过上环盖、第二直杆和压舌板的配合,上环盖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于底环上,同时将镜体压合于其内侧的第一内边板和第二内边板的内侧,实现对镜体的固定,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提高了第一内边板和第二内边板对镜体的压合效果,同时避免受到挤压时导致镜体极易破损,手部夹持第二直杆,通过胶管可微量转动于第一直杆的后侧,第二直杆在转动时带动压舌板对嘴部内腔进行拨动,方便医生通过镜体观看口腔内部,其实用效果较为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镜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直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挑针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环,2、第一直杆,3、压舌板,4、第二直杆,5、螺纹套,6、上环盖,7、第一橡胶垫,8、镜体,9、第一内边板,10、第二橡胶垫,11、侧边板,12、第二内边板,13、防滑凸点,14、空腔,15、挡板,16、第一永磁铁板,17、第二永磁铁板,18、活动件,19、束紧环,20、胶管,21、底杆,22、塑胶套,23、顶盖,24、束紧橡胶圈,25、挑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包括第一直杆2,第一直杆2的顶端焊接有底环1,底环1的前侧设有上环盖6,上环盖6通过螺纹套5与底环1相连,上环盖6通过螺纹套5螺纹连接于底环1上,同时将镜体8压合于其内侧的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的内侧,实现对镜体8的固定,底环1的内侧设有镜体8,底环1和上环盖6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内边板12和第一内边板9,第二内边板12和第一内边板9的外壁分别粘合有第二橡胶垫10和第一橡胶垫7,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垫7和第二橡胶垫10提高了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对镜体8的压合效果,同时避免受到挤压时导致镜体8极易破损,镜体8的外侧设有侧边板11,侧边板11与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相匹配,第一直杆2的右侧底端设有底杆21,底杆21通过活动件18与第一直杆2相连,底杆21的顶端设有第二直杆4,第一直杆2和第二直杆4的外壁均设有防滑凸点13,第二直杆4通过胶管20与底杆21相连,胶管20与第二直杆4和底杆21的连接处均设有束紧环19,第一直杆2的内壁外侧安装有挡板15,底杆21通过胶管20与底杆21连接成一体,同时底杆21带动第二直杆4通过活动件18转动于第一直杆2的后侧,并且通过第一永磁铁板16和第二永磁铁板17的磁性连接磁吸与第一直杆2的外壁,第二直杆4的内壁镶嵌有第一永磁铁板16,第一直杆2的内壁镶嵌有第二永磁铁板17,第一永磁铁板16与第二永磁铁板17磁性连接,第二直杆4的顶端设有压舌板3,手部夹持第二直杆4通过胶管20可微量转动于第一直杆2的后侧,第二直杆4在转动时带动压舌板3对嘴部内腔进行拨动,方便了医生通过镜体8观看口腔内部,第一直杆2的内部设有空腔14,空腔14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塑胶套22,空腔14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挑针25,塑胶套22的内壁设有束紧橡胶圈24,挑针25的顶端设有顶盖23,手动拿取顶盖23带动挑针25脱离第一直杆2内部的空腔14对压齿部位进行拨动,方便了对挑针25的存放。上环盖6通过螺纹套5螺纹连接于底环1上,同时将镜体8压合于其内侧的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的内侧,实现对镜体8的固定,第一橡胶垫7和第二橡胶垫10提高了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对镜体8的压合效果,同时避免受到挤压时导致镜体8极易破损,手部夹持第二直杆4通过胶管20可微量转动于第一直杆2的后侧,第二直杆4在转动时带动压舌板3对嘴部内腔进行拨动,方便了医生通过镜体8观看口腔内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能够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包括第一直杆(2),所述第一直杆(2)的顶端焊接有底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1)的前侧设有上环盖(6),所述上环盖(6)通过螺纹套(5)与底环(1)相连,所述底环(1)的内侧设有镜体(8),所述底环(1)和上环盖(6)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内边板(12)和第一内边板(9),所述第二内边板(12)和第一内边板(9)的外壁分别粘合有第二橡胶垫(10)和第一橡胶垫(7),所述镜体(8)的外侧设有侧边板(11),所述侧边板(11)与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相匹配,所述第一直杆(2)的右侧底端设有底杆(21),所述底杆(21)通过活动件(18)与第一直杆(2)相连,所述底杆(21)的顶端设有第二直杆(4),所述第二直杆(4)通过胶管(20)与底杆(21)相连,所述第二直杆(4)的内壁镶嵌有第一永磁铁板(16),所述第一直杆(2)的内壁镶嵌有第二永磁铁板(17),所述第一永磁铁板(16)与第二永磁铁板(17)磁性连接,所述第二直杆(4)的顶端设有压舌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医学用口腔镜,包括第一直杆(2),所述第一直杆(2)的顶端焊接有底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1)的前侧设有上环盖(6),所述上环盖(6)通过螺纹套(5)与底环(1)相连,所述底环(1)的内侧设有镜体(8),所述底环(1)和上环盖(6)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内边板(12)和第一内边板(9),所述第二内边板(12)和第一内边板(9)的外壁分别粘合有第二橡胶垫(10)和第一橡胶垫(7),所述镜体(8)的外侧设有侧边板(11),所述侧边板(11)与第一内边板(9)和第二内边板(12)相匹配,所述第一直杆(2)的右侧底端设有底杆(21),所述底杆(21)通过活动件(18)与第一直杆(2)相连,所述底杆(21)的顶端设有第二直杆(4),所述第二直杆(4)通过胶管(20)与底杆(21)相连,所述第二直杆(4)的内壁镶嵌有第一永磁铁板(16),所述第一直杆(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绪高黄小丽陈凤金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