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772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其中,掺稀装置包括容器、掺入管以及控制阀门;容器用于存放稀油,且容器的顶端形成有输油口;掺入管的第一端连接在容器的底端,掺入管的第二端用于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且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第二端的垂向高度,以使容器位于油套环空顶部;控制阀门设置在掺入管上,用于调节稀油的流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掺稀装置及系统,由于掺入管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第二端的垂向高度,容器能够位于油套环空的上方,根据连通器的原理,稀油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套管底部,而不需要依靠电力实现,能够节约能源。

Dilute device and dilut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hinning device and a thinning system, in which a thinning device includes a container, an admixture, and a control valve; the container is used for storing thin oil, and the top of the container is formed with an oil port; the first end of the admix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admixture is used to empty the oil ring in the oil tree. In addition,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first end is greater than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second end, so that the container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oil ring, and the control valve is set on the admixture tube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the oil. The dilute device and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because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first end of the admixture is greater than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second end, the container can be located above the air of the oil ring.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necting device, the dilute oil can flow into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under the action of its own gravity, without the need of electricity to be realized, and energy saving can be saved.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油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中开采出的原油粘度较大,容易堵塞井筒及集输管线,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爆管现象。因此,需要在油井井筒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稀油,使其与原油混合,降低原油的粘度,然后再抽取稀释后的原油,进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油田开采的井下作业一般使用套管及油管进行,套管套设在油管外部,套管及油管的顶部与地上平台的采油树连接,底部伸入采油井中,套管及油管之间的空间被称为油套环空。稀释过程是通过地上平台的油泵来实现,具体地,油泵的一端与稀油油管连接,另一端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稀油可以经过油泵泵入油套环空,并进入井底与套管底部的原油混合,稀释后的原油通过油管从井下抽出,经采油树输送到各设备中。但是,现有技术中,油泵的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电能来实现,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稀油掺入的过程消耗大量能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掺稀装置,包括:容器、掺入管以及控制阀门;所述容器用于存放稀油,且所述容器的顶端形成有输油口;所述掺入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容器的底端或侧面,所述掺入管的第二端用于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垂向高度,以使所述容器位于所述油套环空顶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掺入管上,用于调节所述稀油的流量。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还包括:排气阀、进气管以及气源;所述输油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容器的盖体;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容器的顶端,用于排出所述容器中的气体;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接,以使所述气源与所述容器中的气体连通;所述气源用于为所述容器提供惰性气体。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其中,所述容器的底端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进气管的安装部,所述进气管背离所述气源的一端由所述安装部伸入所述容器内,并延伸到所述容器的气体中。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其中,所述气源为用于存放惰性气体的气囊。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上还设置有进气阀。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其中,所述容器为玻璃容器,所述玻璃容器的外表面设置有液位刻度。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其中,所述掺入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计。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还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壳体、盖板以及连接件;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容器及所述掺入管的容纳腔,所述盖板铰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容纳腔;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盖板的固定锁;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采油树。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掺稀系统,包括:采油树以及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所述采油树包括连接管、油管以及套设在所述油管外的套管,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所述油套环空;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掺入管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通过设置用于存放稀油的容器、掺入管以及设置在掺入管上的控制阀门,其中,容器的顶端设置有输油口,掺入管的第一端与容器的底端连接,掺入管的第二端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且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第二端的垂向高度,以使容器位于油套环空的上方,根据连通器的原理,稀油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套管底部,而不需要依靠电力实现,能够节约能源。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掺稀装置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掺稀装置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容器;11:输油口;12:安装部;2:掺入管;3:控制阀门;4:排气阀;5:进气管;51:进气阀;6:气源;7:流量计;8:锁定装置;81:壳体;82:盖板;83:连接件;9:采油树;91:套管;92:油管;93:油套环空;94: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中的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流动性很差,这种类型的原油一般被称为稠油。在面临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稠油资源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能源之一,但是由于稠油的上述特点,其开采也存在一定难度。对有杆抽油井而言,在开采稠油时,由于粘度过高,含蜡量大,使得油管的油流通道减小,抽油杆柱的上、下行阻力增加,下冲程时易出现驴头“打架”现象,上冲程时驴头负荷增加,严重时会使抽油杆卡死在油管中,甚至造成抽油杆断裂的井下事故。此外,对于油层温度较低的井,在抽油泵固定阀、固定阀罩及其以下部位由于压力低,在生产过程中也容易形成堵井,而要被迫进行修井。对于电潜泵生产井而言,由于电潜泵井排量大,吸入口处压力低,当油层温度较低时,此处容易结蜡并造成叶导轮流道堵塞,钻井液阻力增加,使泵的排量下降,同时会使电机负荷增加,严重的可造成电机经常停机,使电泵机组不能正常运转。综上,稠油的开采过程困难较大,并且由于稠油的性质造成开采中的井下事故频发及其费用增大,会使采油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稠油降粘开采方法的研究对于减小井下事故的发生及降低稠油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方便稠油的开采,首先要对稠油进行掺稀操作,降低其粘度。现有技术中的降粘方式主要有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油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稀油降粘顾名思义是在稠油中掺入一定体积的稀油进而达到降粘的效果,该方法不会伤害油层,因而被广泛使用在油田开采中。稀油降粘一般通过油泵进行,具体地,油田开采的井下作业一般使用套管及油管进行,套管套设在油管外部,套管及油管的顶部与地上平台的采油树连接,底部伸入采油井中,套管及油管之间的空间被称为油套环空。油泵的一端与稀油油管连接,另一端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稀油可以经过油泵泵入油套环空,并进入井底与套管底部的原油混合,稀释后的原油通过油管从井下抽出,经采油树输送到各设备中。但是,现有技术中,油泵的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电能来实现,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能够降低稠油的粘度,并且能够节省能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掺稀装置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掺稀装置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掺稀装置,包括:容器1、掺入管2以及控制阀门3;容器1用于存放稀油,且容器1的顶端形成有输油口11;掺入管2的第一端连接在容器1的底端或侧面,掺入管2的第二端用于与采油树9中的油套环空93连接,且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第二端的垂向高度,以使容器1位于油套环空93顶部;控制阀门3设置在掺入管2上,用于调节稀油的流量。具体地,掺稀装置可以用于对采油井中的稠油进行稀释,其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稀油的容器1,容器1通过掺入管2与采油树9中的油套环空93连接,且掺入管2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3。容器1作为用来盛放稀油的装置,其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容器1可以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掺稀装置及掺稀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掺入管以及控制阀门;所述容器用于存放稀油,且所述容器的顶端形成有输油口;所述掺入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容器的底端或者侧面,所述掺入管的第二端用于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垂向高度,以使所述容器位于所述油套环空顶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掺入管上,用于调节所述稀油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掺入管以及控制阀门;所述容器用于存放稀油,且所述容器的顶端形成有输油口;所述掺入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容器的底端或者侧面,所述掺入管的第二端用于与采油树中的油套环空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的垂向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垂向高度,以使所述容器位于所述油套环空顶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掺入管上,用于调节所述稀油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阀、进气管以及气源;所述输油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容器的盖体;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容器的顶端,用于排出所述容器中的气体;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接,以使所述气源与所述容器中的气体连通;所述气源用于为所述容器提供惰性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端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进气管的安装部,所述进气管背离所述气源的一端由所述安装部伸入所述容器内,并延伸到所述容器的气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用于存放惰性气体的气囊。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海昌伦杰潘昭才袁晓满王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