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70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包括构架单元、联系横杆、稳定斜拉杆,构架单元由主受力横杆、主受力竖杆一、主受力竖杆二、横向地杆、斜拉杆一、斜拉杆二构成,主受力竖杆一、主受力竖杆二连接在主受力横杆与横向地杆之间,主受力横杆、主受力竖杆一、主受力竖杆二、横向地杆构成Z字型,主受力竖杆一与主受力竖杆二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一,横向地杆后端与主受力竖杆二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二,斜拉杆二与位于最底部的斜拉杆一构成“一”字型结构,构架单元设有多个并通过联系横杆连接成一个整体,相邻的两个构架单元之间连接有稳定斜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原有建筑楼板的荷载要求,制作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

A cantilever frame supporting a large folding do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ntilever frame supporting a large folding door, which consists of a frame unit, a connecting rod, and a stable inclined pull rod. The frame unit is composed of a main force bar, a main bearing vertical rod, a main bearing vertical rod two, a lateral rod, a diagonal rod one and a diagonal rod two.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rod is one and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rod two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main force horizontal bar and the horizontal rod, the main force bar,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bar one,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rod two, the transverse rod form the Z character,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rod and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rod two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clined bar one, the lateral rod rear end and the main force vertical rod two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clined bar two, oblique. The pull rod two and the bottom bar at the bottom constitute a \one\ type structure. The frame unit is provided with multiple and connected to a whole by connecting the cross bar. The adjacent two frame units are connected with a stable slanted rod. The utility model meets the load requirements of the original building slab, and is convenient to make, low in cost and high in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
,具体地说是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用的折叠门通常根据门的尺寸和自重,垂直固定于门洞的结构梁下,对于室内空间的利用起到灵活分合的作用。这类门往往需设计的高大且开启收拢后门扇又需要做的隐蔽,而这种条件下对于门梁所能承受的荷载则会很大,尤其对于要求门梁为外悬挑结构形式,按照常规安装方式已不能满足此类特殊造型高大折叠门的安装条件。因此,若能提供一种构架组合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并满足原有建筑楼板的荷载要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能够满足原有建筑楼板的荷载要求,且制作方便、成本低、安全性高,解决了重型高大折叠门安装于悬挑结构形式下的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包括构架单元、联系横杆5、稳定斜拉杆6,所述构架单元由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斜拉杆一4a、斜拉杆二4b构成,所述主受力横杆1、横向地杆3水平布置并相互平行,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连接在主受力横杆1与横向地杆3之间,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垂直布置,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顶端与横向地杆3前端相连接,所述主受力竖杆二2b底端与主受力横杆1后端相连接,所述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构成Z字型结构,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一4a,所述斜拉杆一4a设有三个并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斜拉杆一4a构成V字型,所述横向地杆3后端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二4b,所述斜拉杆二4b与位于最底部的斜拉杆一4a构成“一”字型结构,所述构架单元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构架单元通过联系横杆5连接成一个整体,相邻的两个构架单元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稳定斜拉杆6。进一步地,所述联系横杆5连接在主受力横杆1前端,所述稳定斜拉杆6连接在相邻构架单元的主受力竖杆一2a之间,相邻的两个稳定斜拉杆6构成V字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斜拉杆一4a、斜拉杆二4b、联系横杆5、稳定斜拉杆6之间均采用满焊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地杆3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楼板12上,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底部前侧设置有装饰网格栅8,所述主受力竖杆二2b底部后侧设置有铝合金格栅顶9,所述主受力横杆1上下侧均设置有装饰石膏板7,所述主受力横杆1前端下方连接有折叠门10,所述折叠门10顶端与主受力横杆1前端之间设有不锈钢盖缝条11。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相对混凝土结构的过梁,本技术所述构架制作方便、周期短、自重轻、成本低,能够满足原有建筑楼板的荷载要求,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消除了安全隐患;(2)本技术可通过简单改变单个构架单元的细部尺寸或再复制若干个构架单元组合成整体,即可适用不同施工项目的要求,其通用性高;(3)能够满足悬挑造型下安装重型门、隔断、隔墙或其它结构的要求,且构架均采用常规型号管件制作,取材容易,制作方便;(4)解决了高大重型折叠门安装于悬挑结构形式下的难题,能够适用构架体系外围的装饰面层为格栅形式,避免因构架体系完全外露而影响其美观性,保证了视觉效果及安全结构效果均达到设计要求,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主受力横杆2a、主受力竖杆一2b、主受力竖杆二3、横向地杆4a、斜拉杆一4b、斜拉杆二5、联系横杆6、稳定斜拉杆7、装饰石膏板8、装饰网格栅9、铝合金格栅顶10、折叠门11、不锈钢盖缝条12、建筑楼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构架单元、联系横杆5、稳定斜拉杆6,构架单元由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斜拉杆一4a、斜拉杆二4b构成,主受力横杆1、横向地杆3水平布置并相互平行,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连接在主受力横杆1与横向地杆3之间,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垂直布置,主受力竖杆一2a顶端与横向地杆3前端相连接,主受力竖杆二2b底端与主受力横杆1后端相连接,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构成Z字型结构,主受力竖杆一2a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一4a,斜拉杆一4a设有三个并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斜拉杆一4a构成V字型,横向地杆3后端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二4b,斜拉杆二4b与位于最底部的斜拉杆一4a构成“一”字型结构,构架单元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构架单元通过联系横杆5连接成一个整体,相邻的两个构架单元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稳定斜拉杆6,该悬挑式构架组合成一个整体受力体系,从而达到承载下部折叠门的目的,同时满足原有建筑楼板的荷载要求,解决了重型高大折叠门安装于悬挑结构形式下的难题。其中,联系横杆5连接在主受力横杆1前端,稳定斜拉杆6连接在相邻构架单元的主受力竖杆一2a之间,相邻的两个稳定斜拉杆6构成V字型结构,该结构设计在确保体系结构稳固的同时,又使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非常实用;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斜拉杆一4a、斜拉杆二4b、联系横杆5、稳定斜拉杆6之间均采用满焊焊接连接,其连接牢固、可靠性高。横向地杆3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楼板12上,主受力竖杆一2a底部前侧设置有装饰网格栅8,主受力竖杆二2b底部后侧设置有铝合金格栅顶9,主受力横杆1上下侧均设置有装饰石膏板7,主受力横杆1前端下方连接有折叠门10,折叠门10顶端与主受力横杆1前端之间设有不锈钢盖缝条11,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先根据要安装的折叠门宽度尺寸确定需要的构架单元的个数,在原建筑面上测量定位,根据要安装的门高度并结合原建筑空间高度下料切割原料管材。先制作第一个构架单元,一个单元的构架由主要悬挑受力的主受力横杆,与两根垂直向的主受力竖杆相连接,并通过横向地杆构成“Z”字形构架雏形,横向地杆用于与建筑结构固定。为保证“Z”字形构架的稳定性,以增加刚度和稳定性,在横、竖杆之间设置多根斜拉杆。一个构架单元完成后,根据所需宽度再复制若干个,每个构架单元之间用联系横杆以及侧向的稳定斜拉杆,将每个构架单元组合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受力结构体系,最终达到承载下部折叠门的目的。本技术所有杆件和单元构架相互之间的连接均采用满焊焊接的方式,整体构架组合完成后,表面可根据设计要求涂装色漆。该悬挑式构架选用钢结构形式制作构架,能够适用于门梁上部的装饰面为半镂空形式,构架外露的情况,其对于构架的外观能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本技术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单元、联系横杆(5)、稳定斜拉杆(6),所述构架单元由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斜拉杆一(4a)、斜拉杆二(4b)构成,所述主受力横杆(1)、横向地杆(3)水平布置并相互平行,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连接在主受力横杆(1)与横向地杆(3)之间,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垂直布置,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顶端与横向地杆(3)前端相连接,所述主受力竖杆二(2b)底端与主受力横杆(1)后端相连接,所述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构成Z字型结构,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一(4a),所述斜拉杆一(4a)设有三个并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斜拉杆一(4a)构成V字型,所述横向地杆(3)后端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二(4b),所述斜拉杆二(4b)与位于最底部的斜拉杆一(4a)构成“一”字型结构,所述构架单元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构架单元通过联系横杆(5)连接成一个整体,相邻的两个构架单元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稳定斜拉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承高大折叠门的悬挑式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单元、联系横杆(5)、稳定斜拉杆(6),所述构架单元由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斜拉杆一(4a)、斜拉杆二(4b)构成,所述主受力横杆(1)、横向地杆(3)水平布置并相互平行,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连接在主受力横杆(1)与横向地杆(3)之间,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垂直布置,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顶端与横向地杆(3)前端相连接,所述主受力竖杆二(2b)底端与主受力横杆(1)后端相连接,所述主受力横杆(1)、主受力竖杆一(2a)、主受力竖杆二(2b)、横向地杆(3)构成Z字型结构,所述主受力竖杆一(2a)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一(4a),所述斜拉杆一(4a)设有三个并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斜拉杆一(4a)构成V字型,所述横向地杆(3)后端与主受力竖杆二(2b)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拉杆二(4b),所述斜拉杆二(4b)与位于最底部的斜拉杆一(4a)构成“一”字型结构,所述构架单元设有至少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巍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