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752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0:08
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属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包括宽带载波通信节点、窄带载波通信节点、窄带通信路由节点、宽带载波抄控器、集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完整的兼容窄带和宽带共存的电力抄表系统网络,既能使用未改造完成的旧有窄带系统网络,又能使用已经更改成宽带的新网络。可以在集中器下方安装宽带载波抄控器,率先即将原有系统中不稳定的通信节点通过宽带载波通信变成稳定可靠的进行通信,再逐步转变成完全的宽带载波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力线载波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抄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用电领域,随着电子式电能表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同时伴随着国内外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普及,抄表系统中采用电力线载波的通信方式在所有抄表系统的通信方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这是因为电力线路遍布各处,从发电厂到各个居民家庭无所不至,利用现有的电力网作为信道,不需重新布线,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电力载波抄表是最符合电力系统特点的自动抄表方案。电力线载波通信可分为两种技术方式:低速窄带:采用1~500kHz的频段载波,速率通常在0.5~10Kbps之间,简单的FSK或OFDM扩频调制方式;高速宽带:采用1~30MHz的载波频率,速率通常在1~200Mbps之间,基于成熟的OMT的调制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开始普遍向宽带高速率PLC转移,通常称之为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或称之为BPL。宽带载波通信的技术优势相对于窄带载波通信非常明显,在抗噪声及通信速率方面有窄带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成为以后发展的方向。但目前阶段,宽带载波刚刚起步,窄带载波通信依然是市场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对于窄带载波通信而言,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信道存在许多技术难点:对信号的衰减较大,负载特性不同且时变很大,并且存在许多不可预料的噪声和干扰源,外界高频信号及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也会对载波信号造成衰减,另外不同类型的电源线引起的高频信号反射以及功放阻抗失配都会严重地影响载波信号的传输。低压电力线路固有的这些特性,造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出现成功率较低、并且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甚至出现很多计量节点数据抄不回来的情况。另外,对于这些使用窄带载波通信技术的系统,要完成台区改制升级成宽带载波,工作量巨大且费用高昂。鉴于此,在目前窄带的通信系统基础上,对于那些抄读不稳定或通信不上的通信节点,采用宽带载波来代替,这样就形成了载波混合通信的抄表系统。而从窄带逐渐过渡到宽带需要至少好几年的时间,而在这几年中,如何让窄带和宽带良好的共存,直到完全使用宽带传输,是当前电力统计系统必须面对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能够有效的同时兼容抄表系统中窄带通信和宽带通信,为从窄带到宽带的逐渐过渡提供有效手段。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宽带载波通信节点、窄带载波通信节点、窄带通信路由节点、宽带载波抄控器、集中器;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与宽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与窄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通信路由节点一端与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通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中器通信连接;所述宽带载波抄控器包括本地通信接口、宽窄带转换器、宽带接口、电源模块;所述宽窄带转换器一端与所述宽带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地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本地通信接口与所述集中器通信连接,所述宽带接口与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本地通信接口、宽窄带转换器及宽带接口电路连接。所述本地通信接口与所述集中器通过RS8线通信连接。所述宽窄带转换器与所述宽带接口通过电力线载波通讯(PLC)通信连接。所述集中器通过网络与电力主站连接。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可以完整的兼容窄带和宽带共存的电力抄表系统网络,既能使用未改造完成的旧有窄带系统网络,又能使用已经更改成宽带的新网络。可以在集中器下方安装宽带载波抄控器,率先即将原有系统中不稳定的通信节点通过宽带载波通信变成稳定可靠的进行通信,再逐步转变成完全的宽带载波通信。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的宽带载波抄控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宽带载波通信节点、2-窄带载波通信节点、3-窄带通信路由节点、4-宽带载波抄控器、5-集中器、6-电力主站、41-本地通信接口、42-宽窄带转换器、43-宽带接口、44-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窄带通信路由节点3、宽带载波抄控器4、集中器5;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与宽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与窄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通信路由节点3一端与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通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中器5通信连接;所述宽带载波抄控器4包括本地通信接口41、宽窄带转换器42、宽带接口43、电源模块44;所述宽窄带转换器42一端与所述宽带接口4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1连接,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1与所述集中器5通信连接,所述宽带接口43与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44分别与本地通信接口41、宽窄带转换器42及宽带接口43电路连接。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1与所述集中器5通过RS485线通信连接。所述宽窄带转换器42与所述宽带接口43通过电力线载波通讯(PLC)通信连接。所述集中器5通过网络与电力主站6连接。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对于旧的抄表系统进行改制,实际实施时按照如下步骤:1、保持原有的窄带抄表系统不变,仅先将原系统中的处于离线或不稳定的节点更换为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2、在宽带载波抄控器4设置于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和集中器5,通过这种改制,即将原有系统中不稳定的通信节点通过宽带载波通信稳定可靠的进行通信。使用时集中器5可以同时接收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和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的数据,还可以上传到电力主站6供工作人员查看与储存。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够妥善解决电力抄表系统更新换代过程中的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兼容的问题,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窄带通信路由节点(3)、宽带载波抄控器(4)和集中器(5);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与宽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与窄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通信路由节点(3)一端与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通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中器(5)通信连接;所述宽带载波抄控器(4)包括本地通信接口(41)、宽窄带转换器(42)、宽带接口(43)、电源模块(44);所述宽窄带转换器(42)一端与所述宽带接口(4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1)连接,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1)与所述集中器(5)通信连接,所述宽带接口(43)与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44)分别与本地通信接口(41)、宽窄带转换器(42)及宽带接口(43)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线混合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窄带通信路由节点(3)、宽带载波抄控器(4)和集中器(5);所述宽带载波通信节点(1)与宽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与窄带电能表电性连接;所述窄带通信路由节点(3)一端与所述窄带载波通信节点(2)通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中器(5)通信连接;所述宽带载波抄控器(4)包括本地通信接口(41)、宽窄带转换器(42)、宽带接口(43)、电源模块(44);所述宽窄带转换器(42)一端与所述宽带接口(4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1)连接,所述本地通信接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宁鞠默欣孔凡强张悦周力威杨建荣翟宁余达菲王长胜刘立明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